美章網 精品范文 元素化學論文范文

元素化學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元素化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元素化學論文

第1篇

1區域地質特征

羅甸玉礦化帶位于羅甸縣城西南,與望謨、廣西毗鄰。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南褶皺系-右江褶皺帶北西緣,與揚子準地臺-上揚子臺褶帶相毗鄰[4]。區內出露地層有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和第四系,其中二疊系四大寨組是軟玉礦的賦礦層位,軟玉礦體主要產于輝綠巖與四大寨組灰巖接觸帶上(圖1B)。二疊系四大寨組主要由碳酸鹽巖、碎屑巖組成,羅甸一帶灰巖逐漸增多但層厚變薄,甚至全由深灰色薄層含硅質、粘土質條帶粉-泥晶灰巖組成[16]。區域構造主要發育北東向、北西向及近東西向斷裂,斷裂與褶皺均較發育,褶皺疊加現象明顯。區內巖漿活動單一,僅發育基性輝綠巖,輝綠巖巖體呈巖床狀侵位于二疊系四大寨組,局部呈微角度斜切圍巖。本區輝綠巖是晚二疊世峨眉山玄武巖同質異相的產物[17]。由于黔南羅甸-望謨一帶處于峨眉山大火成巖省東部邊緣,并出現了一定規模的輝綠巖侵入現象,形成眾多的輝綠巖床(圖1)。區內變質作用主要為輝綠巖侵位所引發的接觸變質作用,其變質作用主要發育于輝綠巖與二疊系四大寨組灰巖之間。

2礦床地質特征

羅甸地區輝綠巖結晶顆粒多樣,包括細晶、粗晶、斑晶輝綠巖,多呈巖床狀順層侵入,延伸較長。輝綠巖體上下兩側均發育圍巖蝕變,上側接觸帶以大理巖化及玉化為主,為軟玉礦體的主要產出部位;下側以硅化為主,未發現透閃石化(圖2)。羅甸軟玉礦(化)點眾多,主要分布在晚二疊世輝綠巖與二T2b2-中三疊統邊陽組中段;T1-下三疊統;T1y-yn-下三疊統夜郎組-永寧鎮組;P1-2S2-二疊系四大寨組二段;C2mp-上石炭統馬平組;C2hn-上石炭統黃龍組;C1d-b-下石炭統大塘組-擺佐組;D3s-d-上泥盆統響水洞組-代化組;D2h-中泥盆統火烘組;βμ-輝綠巖;疊系四大寨組燧石灰巖的接觸帶或其附近。通過野外調查發現,灰巖與輝綠巖直接接觸部位玉化程度低,僅發育厚約1cm的玉化薄膜(圖2),而較好的玉石礦層并未與輝綠巖直接接觸(圖3A)。區內玉石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及不規則團塊狀產于大理巖化帶或硅質巖帶內,其中以層狀、似層狀居多,厚度變化較大,介于0.05~0.4m之間,多數為0.15~0.2m。玉石按顏色可分為白玉、青白-青色玉和花斑玉,幾種玉石在礦床剖面上交替出現,如同一剖面中出現青玉—大理巖—白玉—大理巖的現象,各礦點均以花斑玉居多,花斑玉又可分為青色底花斑玉和灰色底花斑玉。位于羅甸羅悃鎮南4km的羅悃軟玉礦處于床井背斜南翼,礦體與圍巖接觸形式表現完整(圖3A)。輝綠巖呈巖床狀順層侵位于四大寨組第二段中上部,并與上、下地層呈平行接觸。輝綠巖與上覆灰巖接觸處形成大理巖化帶,大理巖化帶底部50cm內有不規則玉石脈產出,且兩條玉化層均產于夾有硅質條帶的大理巖化帶內(圖3B)。羅悃剖面輝綠巖結晶較細(圖3C),圍巖蝕變較弱。靠近巖體的玉化層厚約5cm,遠離輝綠巖的玉化層玉化較好,呈淺灰色,厚約10cm。兩層玉化層之間為夾硅質條帶大理巖,玉化層與大理巖邊界模糊。玉化層之上的灰巖未見明顯蝕變現象,灰巖間夾較多燧石條帶。

3采樣及測試分析

測試樣品主要采自羅甸縣羅悃剖面,部分玉石樣品采自羅甸其他幾個剖面,共計16件。將樣品在65℃左右低溫干燥12~24h,用無污染鄂式破碎機一次性高效破碎到70%以上的重量能達到2mm(10目)以下,盡量縮短流程,以避免粉塵積留造成的樣品交叉污染。使用來復縮分器,按“1/2+1/4+1/8…”多次手工縮分出300g已破碎的樣品,用無污染缽在振動研磨機上研磨至85%以上達到75μm(200目)。微量元素采用ME-MS61方法,即用美國的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與等離子體質譜(ICP-AES&ICP-MS)測定,準確度按“相對誤差(RE)<10%”,精密度按“相對偏差(RD)<10%”來控制;稀土元素用ME-MS81方法測定,采用美國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準確度按“相對誤差(RE)<10%”,精密度按“相對偏差(RD)<10%”來控制。以上測試工作在澳實分析檢測(廣州)有限公司完成,測試結果列于表1和表2。

4地球化學特征

4.1微量元素

以原始地幔為標準[18],將研究樣品做微量元素比值蛛網圖(圖4),并對羅悃巖礦石的部分微量元素質量分數做縱向對比(圖5)。經分析,發現樣品微量元素具有以下特征:(1)相對于原始地幔,輝綠巖除Sr外其他微量元素質量分數明顯高于其它巖礦石樣品。這主要是因為Sr的離子半徑大,化學性質活潑,可取代Ca或K而進入鈣礦物或鉀礦物中[19],所以,碳酸鹽巖Sr質量分數較巖漿巖普遍偏高。為探討元素在變質過程中的變化情況,選取Nb、Ta、Co、Ni、Rb、Ba和Sr及RbN/YbN值做縱向對比分析(圖5)。從圖5可看出,除Sr外,其他微量元素在輝綠巖(LK-1)中的質量分數較其它樣品偏高,且隨著與輝綠巖距離的增加,不同樣品的微量元素質量分數沒有明顯變化。輝綠巖RbN/YbN=4.15~6.68,表現為強不相容元素富集型[20]。大理巖、硅質巖、灰巖及玉石的微量元素質量分數差異較小,總體上灰巖的微量元素質量分數稍高,玉石的微量元素質量分數介于其它樣品之間。除輝綠巖外,其他樣品的微量元素蛛網圖表現形式基本一致,說明它們之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學行為,暗示輝綠巖對玉石成礦的貢獻不大[21]。羅悃剖面其他巖石樣品RbN/YbN=0.17~4.44,顯示了其成因的復雜性[20]。其中灰巖、大理巖的RbN/YbN值明顯高于硅質巖及玉石層,表現為強不相容元素富集型,但與輝綠巖直接接觸的硅質巖(LK-5)的RbN/YbN值略高于其它硅質巖樣品,這與輝綠巖侵位引發硅質巖蝕變有關。(2)不同礦點玉石微量元素質量分數差異較小,除Sr和Ba外,其它微量元素質量分數變化基本一致,總體均小于輝綠巖。Sr和Ba屬大離子親石元素,化學性質活潑,地球化學活動性強,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學行為。在變質作用過程中,Sr和Ba質量分數變化較大,甚至在同一類型變質巖石中也會有較大變化[22],因此各礦點玉石Sr和Ba質量分數變化差異顯著。各礦點玉石Sr質量分數的差異最為顯著,但同一礦點玉石Sr質量分數(圖4B中同一顏色即為同一礦點玉石)變化一致。由于Sr易富集于碳酸鹽巖中,因此推測各礦點玉石Sr質量分數的差異是由于母巖(灰巖)巖性所控制的。玉石與輝綠巖在蛛網圖上的差別較明顯,表明輝綠巖可能不是玉石成礦物質來源的主要貢獻者。質量好的玉石(Gga、Ggc、Ggd)地球化學特征與其它玉石相似,微量元素質量分數介于其它玉石之間。玉石RbN/YbN=0.68~2.04,平均1.16,說明其大離子親石元素豐度略高于高場強元素。

4.2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測試數據及部分參數列于表2,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如圖6。從表2和圖6可知:(1)輝綠巖稀土元素總量較高,∑REE=149.51?10-6~182.25?10-6。(La/Yb)N=8.02~8.61(圖6A),輕重稀土元素分異明顯,LREE/HREE=6.72~7.00,為典型的輕稀土富集型。(La/Sm)N=2.36~2.68、(Gd/Yb)N=2.36~2.38,顯示輝綠巖輕稀土較重稀土富集。樣品δEu=0.90~1.08,δCe=1.02~1.03,表明輝綠巖Eu與Ce無明顯異常現象。(2)未蝕變灰巖(LK-10)∑REE=27.09?10-6,其總量低于輝綠巖,但較硅質巖和大理巖稍高。灰巖LREE/HREE=3.84,(La/Yb)N=9.42,(La/Sm)N=4.62,(Gd/Yb)N=1.80,均顯示其為輕稀土富集(圖6A)。表2顯示灰巖的δEu=0.59,δCe=0.22,兩者比值均較低,顯示明顯的Eu和Ce負異常。大理巖∑REE=10.85?10-6~11.23?10-6,變化范圍小,但其質量分數低于灰巖。大理巖LREE/HREE=4.51~5.53,(La/Yb)N=8.77~14.35,(La/Sm)N=4.10~5.33,(Gd/Yb)N=1.47~2.00,顯示輕稀土富集(圖6A)。大理巖δEu=0.49~0.60,δCe=0.37~0.43,表現明顯的Eu和Ce負異常。(3)硅質巖分別取自未蝕變的黑色燧石層(LK-11)和灰白色蝕變硅質巖(LK-5和LK-9)。測試結果表明,兩種類型硅質巖稀土元素特征相近,稀土總量遠低于輝綠巖,變化范圍較小,∑REE=10.19?10-6~22.39?10-6。所有硅質巖LREE/HREE=3.90~6.22,(La/Yb)N=9.22~13.21,(La/Sm)N=4.71~6.65,(Gd/Yb)N=1.40~1.96,輕重稀土分異明顯,顯示輕稀土富集的特點(圖6A)。硅質巖δEu=0.65~0.78,δCe=0.18~0.41,顯示Eu負異常和顯著Ce負異常。(4)不同礦點玉石樣品中Gga、Ggc和Ggd質量最好,LM-4和LM-5質量次之,BY-6、BY-9及羅悃玉石樣品質量稍差。此外,樣品LM-3和LK-7硅化現象明顯,玉化較差。將所有玉石樣品(包括羅悃剖面)的測試結果進行球粒隕石標準化[18],得到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圖(圖6B)。相對于球粒隕石中各稀土元素的質量分數值,玉石樣品總體表現為稀土元素的富集,其∑REE=12.97?10-6~53.23?10-6,稀土元素總量變化較大。玉石LREE/HREE=3.63~9.75,(La/Yb)N=6.10~31.38,(La/Sm)N=3.99~8.61,(Gd/Yb)N=1.20~4.45,為典型的輕稀土富集型(圖6B)。另外,玉石δEu=0.47~0.87,δCe=0.12~0.43,顯示Eu和Ce的負異常,其中Ce負異常更為顯著。以上分析表明,輝綠巖稀土總量高,配分模式圖差異明顯,未見明顯的Ce和Eu的異常,這些特征類似玄武巖。玉石與大理巖、硅質巖和灰巖的稀土元素特征相似,稀土總量接近,配分模式圖較一致,均具有Ce和Eu的負異常。由此推測,輝綠巖對成玉的貢獻不大,而巖漿期后氣水熱液作用則是促進玉石成礦的關鍵。此外,由圖6B可知,不同礦點玉石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表明羅甸不同礦點玉石礦具有相似的成因。

5地球化學特征的指示意義

微量元素可以示蹤成巖成礦作用過程及機理[23];稀土元素由于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也是一種難得的“示蹤劑”[24]。微量元素蛛網圖及特征參數可以指示巖石的成因信息[20],巖石的REE分布型式同樣具有重要的巖石學意義,可以利用REE型式來探討巖石的成因及演化信息[25]。以往研究表明[4,8,10,13-14],羅甸玉主要礦物為透閃石,質量分數在90%以上,最高可達99%,透閃石理論質量分數為SiO2=58.18%、MgO=24.16%和CaO=13.18%[8]。據韓偉等[17]對輝綠巖主量元素的分析,發現其SiO2質量分數為46.08%~46.63%(平均46.36%),MgO為5.65%~6.93%(平均6.39%),CaO為9.40%~10.31%(平均9.80%),均低于透閃石理論值。輝綠巖(LK-1)微量及稀土元素分布型式與其它樣品存在明顯差異,元素總量高,Ce與Eu均無明顯異常;RbN/YbN=4.15~6.68,為強不相容元素富集型。大量資料顯示[2-5,8,10],羅甸軟玉礦體主要產于巖體上覆的外接觸帶中,巖體下伏接觸帶的蝕變與礦化均較微弱,表明巖漿與圍巖接觸交代并不能形成軟玉礦石。通過野外實地考察,發現多數羅甸玉石礦體并未與輝綠巖直接接觸,而是中間夾有硅質巖或大理巖,甚至夾有50余米厚未經明顯蝕變的灰巖(如冗里玉礦)。綜合上述分析,推測羅甸玉成礦過程并非巖漿直接作用的結果,而與巖漿期后氣水熱液作用關系更密切。玉石與灰巖、硅質巖及大理巖的地球化學特征比較一致,元素質量分數接近,配分形式類似,且它們都具有較明顯的Ce與Eu負異常。羅甸二疊系四大寨組灰巖中有大量硅質條帶及燧石團塊,灰巖與硅質巖呈互層產出。在巖漿期后熱液作用影響下,可引起二者之間發生硅與鈣、鎂的遷移,進而為成玉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根據野外地質現象及前文地球化學分析結果,推測羅甸玉可能具有兩種不同的成礦方式,一種是侵入巖漿的熱動力驅動下發生蝕變,灰巖中CaO、MgO與硅質條帶或燧石中SiO2發生交代混合,形成CaO、MgO、SiO2比例合適的透閃石礦物,但這種方式形成透閃石較少,礦化程度低,礦體薄。另一種是侵入巖漿帶來大量的氣水熱液,其與灰巖、硅質條帶灰巖發生交代作用,形成大理巖、透閃石,但這種方式形成規模較大的透閃石,礦化程度高,礦體較厚。大理巖化帶內的玉石礦通常玉化程度較好,這一特征與地球化學特征分析所得出的結果較為一致,即玉石的形成與大理巖化關系較為密切。灰巖與硅質巖稀土配分曲線顯示較明顯的沉積巖特點[26],而沉積巖中Ce異常的出現表明其為海相生物沉積或化學沉積[23]。稀土元素Ce與Eu是變價元素,但是二者在氧化還原環境中的變化卻相反[27]。Eu具有兩種不同的價態,分別為Eu2+和Eu3+。當Eu呈Eu2+時,很容易在大理巖中代替Ca2+、Mg2+而相對富集并表現正異常[28]。玉石Eu存在明顯負異常,說明它們可能是成巖過程中發生鈣質、鎂質遷移的結果[29]。不同礦點玉石除Sr和Ba外,其它微量元素質量分數變化基本一致。當RbN/YbN>1時,表現為強不相容元素富集,當RbN/YbN<1時,為強不相容元素虧損[20]。玉石RbN/YbN=0.68~2.04,說明其大離子親石元素豐度略高于高場強元素。與輝綠巖(RbN/YbN=4.15~6.68)和其它巖石樣品(RbN/YbN=0.17~4.44)相比變化范圍較小,表明羅甸玉成礦過程中有明顯的微量元素遷移現象。玉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型式相似,均表現為典型的輕稀土富集型,且具有Ce與Eu明顯負異常。玉石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均表明其與輝綠巖侵入關系不大,元素質量分數總體低于輝綠巖。不同礦點玉石地球化學組成特征相似,且與灰巖、大理巖及硅質巖也表現出較為相似的特征,說明它們之間具有明顯的繼承關系。然而與輝綠巖卻存在明顯差別,就成礦物質來源來說,玉石成礦與輝綠巖侵位關系不大或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聯系。羅甸玉主要由透閃石組成。由透閃石分子式Ca2Mg5[Si4O11](OH)2可知,羅甸玉的形成需要Ca、Mg、Si及水的大量供給。羅甸地區灰巖及硅質巖為成礦提供豐富的Ca和Si,李凱旋等[30]指出,輝綠巖在侵入過程中形成大規模的熱傳導循環可將海水中的Mg帶入,這為羅甸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輝綠巖侵位的熱驅動作用,使白云質灰巖、硅質條帶灰巖Ca、Mg、Si及水交代融合,形成透閃石。另外,輝綠巖侵位過程帶來大量的富硅氣水熱液,其與白云質灰巖、硅質條帶灰巖發生交代,形成透閃石,導致玉石的形成。

6結論

第2篇

義務教育階段是一個學生的人生關鍵期,尤其是寄宿在學校的學生,他們是這個階段孩子殊的群體,處于“心理斷乳期”,心智與人格都尚不夠健全、缺乏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在進入寢室集體生活后,大多數孩子都會出現學校適應問題,尤其是在生活過程中對校園文化的適應問題,在農村寄宿學校中的學生此問題更為突出。所以,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校園文化適應與否,對其今后人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學生校園文化適應的類型

寄宿制學校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環境,不僅承擔著學校教育的職責,也承擔著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職責。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來說,由于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寄宿校園文化的適應程度,直接影響著其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從適應的角度剖析學生的學校文化適應,包括積極適應和消極適應。

(一)積極適應

所謂積極適應是指,在寄宿制學校的教育環境下,學生能夠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導下,依據環境的變化積極主動地去調整自己以達到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的狀態。積極適應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寄宿制學校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促進學生的積極適應,讓每一個學生在寄宿制學校中都能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消極適應

所謂消極適應是指,學生無法自身環境的變化或是適應程度相對消極。消極適應包括兩種狀態:一是適應不足,即學生始終無法應對這種變化過程及結果;二是適應過度,即個體喪失主體性,毫無主見地全盤接受環境的變化過程及結果。無論是適應不足還是適應過度,都不利于學生的成績提高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寄宿制學校這個特殊的教育環境里,培養學生的積極適應能力,不僅關乎“現在”,更關乎其“未來”。促進學生的積極適應,使個體在不適應中保持積極進取的過程與狀態,自強不息,努力奮斗是一種寶貴的人格,更是一種積極的適應生活狀態。“教是為了不教”,成功的教育應使師生雙方都處于積極適應的狀態,學生建構自己的主體性,教師建構自己的主導性,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導向積極的適應。

三、提高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校園文化適應的對策

(一)強化校園文化體系的建設

寄宿制學校對學生意義重大,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圣地,也是學生生活和娛樂的場所,為提高學生的自我適應能力,豐富其課外活動,為其營造一個溫馨、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完善的校園文化體系至關重要。良好溫馨的校園文化與學習環境不僅有助于寄宿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其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學校的建設與管理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注重“養成教育”,有利于學生良好品格、高尚情操的形成,強化校園文化體系的建設對于學生文化的養成適應更為關鍵。

(二)重視生活教師隊伍建設

上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應極其重視對寄宿制學校教師的崗位訓練,提升寄宿制學校教師職業素養。要想有效提高寄宿學生的校園文化適應能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的職業素養是大勢所趨。生活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充當著學生家長的角色,充分地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在一個溫馨、快樂、積極的環境中生活學習,是寄宿制學生積極適應校園文化生活的關鍵所在。因此,寄宿制學校必須配備專業的生活教師,在配備專業教師的同時,更應不斷地加強生活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的專業素質。給予生活教師與任課教師同等待遇,享受同等培訓和晉升的機會,發揮生活教師在學生日常管理和學習生活中積極作用,則顯得尤為重要。

(三)增強學生的自我適應意識

第3篇

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化學實驗中,學生可以在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憑借自己的頭腦去解決一些簡單的新問題,探索一些新的知識。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化學實驗中的疑點為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激發學生創新的動力。指導老師在實驗中提出的疑問和一些“奇怪”的化學現象可以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在不斷思考的創新狀態。在學生自己探索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理解現象與本質的區別的過程中,能夠使得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想象的科學精神,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大幅度的提高了每位同學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做一些化學實驗的時候,必須有著非常嚴謹的科學態度。很多化學實驗中,一些化學物品是要在特定的用量下才能成功。例如,不同金屬與稀硫酸的反應實驗中,要觀察實驗現象,比較幾種不同的金屬能否與酸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從而得出結論。在此實驗前,最關鍵的除了要保持四種金屬的外形、質量一致外,還要保持稀硫酸的濃度相同。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嚴謹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實驗藥品和實驗安全等。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該以身作則,從平時上課做起,從實驗的小細節做起。學生在老師嚴謹的科學態度下,也必將會改善自身缺點,做一個嚴謹的求學者。

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一個學生能否取得優秀成績的基礎,觀察能力強的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完整的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在學習中可以積累很多他人沒有發現的細節。觀察能力弱的學生通常反應遲鈍,對一些細節不夠重視,表現在學習上來,就會造成學習成績較差。在化學實驗中,有些化學實驗涉及的試劑和儀器眾多,一個化學實驗可能產生多種化學現象,所以需要學生觀察的內容很多,所以學生在實驗時應該懂得根據實驗目的,抓住重點觀察的現象。實驗指導老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要求學生總結觀察經驗,尋找客觀規律。

一般來說,對于某些物質性質改變的實驗中,重點就是要引導學生對物質性質改變的觀察,而這種改變往往是顏色、氣味的變化、生成沉淀物等等。在實驗的關鍵之處,實驗老師應提前通知學生注意觀察,因為一些實驗現象稍縱即逝,如果不仔細觀察根本不可能發現一些潛在的化學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网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91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出租屋换租妻小雯21回| 青青青激情视频在线最新|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成人做受120秒试看动态图|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一二三四视频中文字幕在线看| 无需付费大片在线免费|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欧美俄罗斯乱妇|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在线19禁免费观看国产| 在线免费视频你懂的| 国语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pruburb.html官网| 成人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白丝袜美女羞羞漫画| 午夜国产福利在线| 美女扒开超粉嫩的尿口视频|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资源|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d动漫精品专区久久|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日本人善交69xxx|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