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青年科技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科技創新型人才具有的特點就是對科技創新活動有濃厚興趣。對科技創新活動有很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青少年由于自身年齡特點,對新事物有很強的求知欲,科技創新型人才往往能將求知欲轉化為興趣。興趣是學習行為的生理動力。一旦對科技創新有興趣,那科技創新活動對于其來說就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就會很快吸收相應知識,并常常將其應用于實際。在初高中學校學習階段中,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影響其大學專業選擇與以后就業為社會發展、奉獻前進的方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青少年對計算機的求知欲,教師指導使其很好地將求知欲轉化為學習興趣,吸收相應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將其科技創新技能用于服務社會,對自身而言是一個快樂又富有挑戰性的創作過程。興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快樂學習,快樂創作。
二、運用
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的興趣后,教師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指導青少年學以致用非常重要。網絡是個巨大的資源庫。培養青少年如何搜索、過濾,提取有用信息,是必備的知識技能。在教育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多種搜索引擎查找有價值的資源。利用維普網等大型數據資源網站進行相關材料資源的查找與閱讀。利用IE瀏覽器瀏覽國內外最新科技創新方面知識。利用郵箱或MSN等網絡聊天工具彼此間進行交流合作。利用網上視頻資源進行視頻教程培訓。可以極大地提高與豐富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
三、創新
科技創新型人才具有另一個特點,就是有很強的學習與創作毅力。科技創新型人才的成長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就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才的。在學習、創作過程中,有許多難題與困難。面對難題,高難度的創作目標時,毅力是否堅強,是其能否成為成功的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總結歸納要學會學精一門技術,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與難題難以計數。如學生在軟件編程科技創作時,遇到作品一個功能的實現有難題的時候,在毅力的堅持下,查閱各項書籍,在一天中常常查閱知識而忘了吃飯,全身心地投入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在查閱書籍的同時進行大量知識歸納與應用。在多次程序修改與調試后,實現預定的功能目標。中間的調試失敗的經歷與挫折可想而知。如果沒有毅力堅持,一個具有完善功能的科技創新作品就難以實現。科技創新型人才成長中,毅力是一個非常重要、明顯的素質特點。
四、途徑
1.對全面推行科技素質教育缺乏認識
科技素質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全面的科技素質教育課程的支撐。全面的科技素質課程應包含科技知識理論課程以及科技應用實踐課程。然而,當前科技素質教育課程大多數是傳授科技理論知識的課程,涉及科技應用實踐的課程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數學校沒有認識到僅設置科技理論知識的課程難以真正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學生僅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掌握科技知識,這種課程設置不全面的狀況難以促使科技素質教育全面推行。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青少年學生開展的。然而,大多數學校在科技素質教育過程中只重視對少部分優秀學生進行科技素質培養,目的是培養他們去參加各種科技競賽,為學校爭榮譽。這種做法明顯是對全面普及科技素質教育的精神缺乏必要認識,導致青少年學生科技素質整體偏低,影響科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
2.教學資源缺乏
人力資源方面,高水平科技教師短缺。在我國,高水平的科技教師非常短缺,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年長教師過去因條件限制,并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科技素質教育。大部分年輕教師雖然受過一定程度的科技素質教育,但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他們也沒有及時補充新的科技知識。高水平科技教師短缺,使得青少年想要接受良好的科技素質教育非常困難。科技教育專用實驗設施設備欠缺。科技教育專用實驗設施設備是保障科技素質教育正常開展的必需品。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在開展科技素質教育活動時并沒有專用的實驗設施設備,其所使用的實驗設施設備均是與物理、生物、化學等其他學科共享的。由于物理、生物、化學等均為升學必考科目,實驗設施設備會被優先安排給這些學科使用。專用的實驗設施設備欠缺無法保障科技教育實踐活動正常開展,科技素質教育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數字化科技教學新資源不足。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科技知識時刻都在更新,數字化科技教學資源也在不斷更新。一直以來,我國的科技素質教育所使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大多比較陳舊,與青少年學生的現實生活嚴重脫節。在科技與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陳舊的數字化科技教學資源無疑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科技知識的興趣,科技素質教育也難以高水平地開展。
3.教學方法單一
近年來,我國一直主要采用“講授法”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科技素質教育,傳授科學技術相關概念和原理、科技符號術語和公式、科技規律和規則等科學知識。這些相對抽象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嚴重脫節,僅靠老師的講授難以對這些知識深入理解,導致青少年學生的學習完全處于被動狀態,進而出現上課“抄科學”、課后“背科學”、考試“答科學”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青少年學生只好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科技知識,只能用題海戰術來應對考核,出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單一的科技素質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了青少年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使青少年學生喪失了獲取科技知識的樂趣。
4.教育經費使用不到位
科技素質教育經費主要由國家財政撥款、學生學雜費以及教育集資等組成。用于解決科技教師工資、購買科技教科書、建設科技活動設施、購買科技設備、選購科技書刊雜志以及與科技素質教育有關的其他物資。調查發現,經費使用不到位的狀況在科技素質教育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大多數中小學校僅把科技教育經費放在外聘專家講座報酬的發放以及科技教科書的購買上,而沒有用于更新科技活動設施設備以及購置科技新書刊新雜志等方面。陳舊的設施設備和過時的科技書刊雜志無法與新時代的科技發展相適應,從而成為科技素質教育的絆腳石。其二,有些學校科技教育經費使用不合理,使得科技素質教育績效低。經費使用是否得當直接決定科技素質教育能否有效地開展,經費使用不到位以及經費投入績效低的情況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二、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根本原因:應試教育制度影響了科技素質教育的正常開展
在應試教育制度下,科技素質教育因與中、高考沒有直接關聯而顯得不太重要。青少年學生毫無疑問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升學考試科目的學習上,以求考上理想的學校。另一方面,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會把與升學考試有關學科教學列為首要教學任務。盡管落實“科教興國”國策的要求在相關教育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現,大多數學校對于科技素質教育的態度可謂“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應試教育無疑已成為科技素質教育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傳統教育思想影響科技素質教育的有效進行
傳統教育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大多數學校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科技素質教育過程中著重對青少年學生灌輸科學技術知識,忽視對學生進行科技能力的培養。青少年學生書本知識學得不錯,但是科技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傳統教育思想難以真正讓青少年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成為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
3.直接原因:教師的學科本位觀念阻礙科技素質教育的施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著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承擔語文、數學、外語等升學考試科目的教師大多都持有學科本位思想,在課堂上總會有意或無意地引導學生重視與升學考試相關的科目,忽視甚至忽略諸如科技素質教育等科目。青少年學生受到教師諸如此類的引導后,自然而然地認為科技知識的學習可有可無,從而降低了學習科技知識的興趣。教師的學科本位觀念導致青少年學生難以產生學習科技知識的興趣,是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三、解決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問題的對策
基于當前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形成原因,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采取以下對策加以解決。
1.提高認識,全面推行科技素質教育
學校要設置全面的科技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全面的科技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必須包括科技知識理論課程與科技能力實踐課程兩個基本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科技知識理論課程所包含的知識點應在科技能力實踐課程中有對應的應用實例。這樣有助于青少年學生理解所學的科技理論知識如何應用于實踐,并且能夠通過對應用實例的學習來更深入地理解所學到的科技理論知識。學校要加強對全體青少年學生科技素質的培養。科技素質教育不應以培養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為主要目標,而應把提升全體青少年學生的科技素質作為培養目標,讓全體青少年的科技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2.加強資源建設,提高科技素質教育水平
學校要建設高水平的科技教師隊伍。在我國,教師科技素質水平極大地影響科技素質教育的質量。因此,應將教師的科技素質培訓列入計劃,有目的地以外出進修、遠程教育等形式對教師進行科技素質培訓。推行科技教師名師工程,積極組織教師參加不同地域之間科技教師互訪、研討等活動,讓教師能夠受到科技新知識的熏陶,不斷提升其科技素質。此外,還應積極開拓社會上的科技教育人力資源,聘請科技專家、工程師作為科技教育顧問,吸收有經驗的科技教育志愿者、在校研究生擔任兼職科技教育老師,使其與校內教師有機組合,共同組成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素質教育師資隊伍。學校要配置科技素質教育專用設施設備。科技素質教育設施設備是科教體系的一個基本組織部分,更是科學技術與青少年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各學校必須為科技教育建造專用的活動設施,以及購置專用的實驗設備,保證這些設施設備為科技教育活動所用。只有設施設備得到必要保障,科技素質教育活動才能夠正常進行。學校要采用數字化科技教學新資源。數字化科技教學新資源是青少年學生系統地接受現代化科技教育、提升科技創造能力的必要保障。數字化科技教學新資源的“新”應體現在這些資源是與青少年學生實際生活相關,且能夠引起青少年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而不是與青少年學生實際生活脫節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這樣能夠幫助他們認識這些教育資源的實際意義,激發他們的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
3.優化教學方法,使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應在保留以往“講授式”教學方法基礎上,增添科學實驗法、問題探討法、科技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教師要使這些方法相互結合,形成能夠引導青少年學生對事物進行科學觀察、動手進行科技實驗操作、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的科技教學方法體系。進而根據現階段的實驗條件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選取若干種教學方法,各種方法優勢互補,讓青少年學生在科技探索與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
4.合理使用科技素質教育經費
一、發現科學問題
在我們身邊到處充滿了科學知識,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善于發現的眼睛,生活就是我們研究的大百科全書。立足生活,將課本所學知識不斷拓寬延伸,使之活學活用,是發現科學選題的一個好途徑。作為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本上的研究性課題、動手操作、課外延伸等處著手,對學生較感興趣的課題討論,也可以對一些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有的會得到印證,有的也會產生一些新的質疑,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實踐和研究,可以提出解決一些問題的對策或改造、改進方案,甚至可能提出新的認識和新的觀點,甚至我們還可從其科學性、實踐性、推廣性等方面進行反復論證,如果有價值,那就從中選取一個小切入口,來進行研究。例如,我班學生在學習五年級下冊“走進信息世界”這一綜合性學習內容后,對本單元的研究報告《李姓姓氏的歷史與演變》很感興趣,于是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立足于課本有限的內容,集思廣益,紛紛提出了可行性的補充意見:(1)李姓家族不同歷史時期名人情況調查與分布;(2)李姓家族在中國各省分布情況與調查(附中國彩色地圖);(3)李姓家族在亞洲(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分布情況與調查;(4)李姓家族名人典故、諺語、歇后語等……
二、確定論文選題
確定小論文選題,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積累科技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科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科學的思想解釋生活。同時,不斷拓寬學習渠道,加強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基于此,教師再啟發學生進行分析和綜合,鼓勵學生在開展具體的科技活動中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分析所產生的原因,再思考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對解決問題方案進行思考,通過篩選、提煉,確定論文選題。
例如,在指導學生完成科技小論文《讓自行車走進我們的生活》一文時,我對學生能確定此選題給予高度肯定。這一選題是針對目前在中國,汽車已成為大中城市的新寵兒,家庭人均擁有私家車已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后,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但不可否認,私家車的逐年遞增帶來了一系列弊病:城市交通狀況日益擁堵、汽車尾氣的排放致使空氣質量下降、交通事故頻頻發生……小學生能夠“慧眼識英雄”確定此選題,實屬難能可貴。可是,小論文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寫得有理有據?于是我鼓勵孩子多方面去搜集信息:(1)自行車的歷史、種類和價格等;(2)目前各個國家自行車的使用現狀;(3)自行車對人體的益處;(4)通過調查、走訪、設計問卷等方式了解周圍人們使用自行車的情況;(5)常用交通工具的使用情況調查表(對比價格、速度、污染指數、使用期限等)(6)未來自行車的發展趨勢(外觀、速度、價格等)。
三、積累論文素材
科學實踐是新的發現、新的觀點、新的設想產生的基礎,小論文寫作必須建立在科學實踐的基礎上。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探究。科學實踐形式有科學考察、科學實驗、觀察記錄、選取樣本求證等等。因此,我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實踐活動,如:生活中的實驗——《水變戲法》《廚房里的實驗》《房間里的實驗》《陽臺小實驗》等;在課堂上開展保護雞蛋》《高空拋蛋》《創意回形針》等活動,在活動中本著尊重孩子們興趣的原則,施行立體型多層次交叉的活動形式,充分發揮各項活動的選擇性、自主性、興趣性、靈活性等優勢,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各項科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通過活動,學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學會小論文寫作
學生在撰寫小論文時,老師還要恰當地傳授寫作方法和技巧,不斷激勵創新。學生在確定好小論文的選題后,老師要及時指導學生根據課題擬訂提綱,按照課題研究的有關格式要求,把活動經過以及成果、思考、建議寫下來,把實踐活動中閃光的創新點記錄下來;撰寫時要求圖文并茂,力求用準確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對比、圖表等)加以論證,從而給人留下真實準確的印象。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