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班級管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過度重視成績,評價學生方法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的老師把成績看得尤為重要,甚至看做是評價一個學生的標準。所以,在評價一個孩子時,教師往往先把學生成績看作是基本的評價標準。只看成績,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這是不公平的,成績的看重,會導致教師對于學生評價的片面性。因為教師對于成績的重視,不可避免地采取能夠迅速提高學生成績的班級管理機制。這種管理制度是帶有一定問題的,這是因為教師主觀地單純的短時間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目的而進行的。這樣,班級管理上就會產生一種功利性,這種功利性會讓教師忽視了教學上有序漸進的普遍規律,只看到成績,只要求成績的上升,從而導致其他教學問題的產生,影響學生的良性發展。
2、注重常規教學,忽視學生能力培養
班級教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學的開放性,大部分課程是在教室里完成。有的教師按部就班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來展開教學,注重課堂上的學習能力,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課堂教學上。這就導致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學生的其他能力得不到開發,也得不到鍛煉的機會。這會限制學生的全面良性發展,造成學生學習不錯,但在動手,為人處世,交流溝通等方面能力卻比較欠缺。教書育人,教師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們知識,還要注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只是單單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完成教師對于學生知識的傳授過程。這個過程是單調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所學習到的只可能是有限的書本知識,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不完善的,是有所欠缺的。
3、權力過分集中,影響班級的管理
教師在班級里無上的權威性,證明了教師在班級控制力方面是很強的。但教師的權力過分集中,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首先,教師權力的集中會增加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壓力。教師本身的教學工作本身就很辛苦,在管理方面又是事無巨細,事事關心,會增加教師很大負擔。其次,教師權力的集中,會造成班干部的管理權力下降。班干部是班級的表率,對班級具有榜樣的作用,是班級管理的中堅力量。如果教師權力過度集中,造成班干部的管理力下降,不但會影響班干部的積極性,也會讓廣大學生們感受到教師管理下的無形壓力。也許,教師的權力過于集中短期內對于班級的管理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這并不利于良性班級管理的統籌。教師感覺能夠做到令行禁止,覺得是一件不錯的事。但我們小學教師要注意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教師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跟著學生,不可能到關注著每一個學生的一舉一動,這就為出現問題埋下了隱患。
二、小學教師的班級管理策略
1、獎罰分明的責任態度,并注重教育為主
有錯必罰,鼓勵表現良好的學生群體。小學生心智發展不成熟,心理方面還顯稚嫩,很大程度上分不清抽象事物的正確與錯誤方面。教師樹立獎罰分明的制度,可以能有意識教育學生,什么方面是值得鼓勵的,應該經常去做;什么方面是錯誤的,應當盡力去避免。從而在學生心理樹立一桿標準尺,有利于孩子們身心的健康成長。當然,這里的獎罰可以是多方面的。獎,并不是僅限在課堂上的表現及其成績的好壞,可以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師能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就會發現學生們進步,如同前面說的,不能的過度重視成績,還應該有多樣的評價標準。有時,一句善意的表揚,一個甜美的微笑,都能使學生獲得鼓勵。當學生犯錯時,也不能重在罰,而是應當重在教育上。教育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也是罰的一種表現。
2、科學有效的德育指導,并提倡能力培養
小學生心智不成熟性,使其道德思想方面具有極大塑造作用。德育教育,屬于思想內的層次,可以教會學生們課本上學習不到的內容。這樣可以在學生早早沒有定性的時候,給其思想教育方面提供了良性的引導,讓良好的德育思想在學生們的心里開花成長。進行德育教育,可以樹立起孩子們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指導學生行為上的表現。當然,在以學習為重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們知道,學習能力固然重要,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或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組織學生開展有助于其各種能力提高的活動。
3、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并激發學生管理熱情
當今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溝通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這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迫于升學的壓力,教師更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對學生生活的情況、心理的變化不聞不問;第二,時代在不停變化,但一些班主任的思維卻停滯不前,因而無法理解現在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因此當學生做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時,他們不會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只是一味指責;第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嚴重的偏心心理,就算交流,他們也只是與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交流,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很少會有交流。這些都將直接影響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班主任要針對這些問題,對癥下藥采取相應措施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首先,教師要關心熱愛學生,建立與學生的平等對話機制,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關心學生的生活,使學生能夠時刻保持一種舒暢的心情;其次,教師要注重在生活中對學生的觀察,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好家訪工作,借此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并從家長那兒對學生做一個相對全面的了解,從而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癥下藥地對其進行管理;再次,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觀察了解每位學生,教師既可以通過別的學生的評價來了解,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來了解,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興趣愛好,從而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來建立一個先進的班集體,最后教師要達到一種一站到講臺上往下一看就知道哪個學生心里有事的狀態,并且一旦發現學生有不好的狀況時,就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防止事態嚴重化。
二、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心理
處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并沒有完全成熟,班主任要利用小學生表現欲強的心理,在班級管理中創造條件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借此來加強班級的管理。例如在開學初就提出班干部會在一個月后通過學生選舉的形式產生,這樣就促進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按時值日、不遲到早退、好好學習、與學生友好相處;如果每個學生都這樣做,那么就極其有利于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另外,教師要在贊揚中促進學生的學習,每個孩子都有虛榮心,因此,當學生在某個方面取得一點成就時教師就要積極進行表揚,通過正強化作用促進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斷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以加強班級的管理。例如對于一個月中每天都不遲到的學生給予小紅花的獎勵,一年下來以后看誰得到的小紅花最多,借此激勵作用來使學生不遲到。
三、小結
小學生正處在心理發育期,必須防止不良影響扭曲嬌嫩的心靈。小學班主任在管理時必須時刻保持理性思維,不帶任何偏好偏見地對待每個學生,細心發現每個學生的情緒心態,理性分析每個學生的行為舉止,冷靜解決學生間的每一個問題。在班級管理中,小學班主任必須尊重、理解、接納學生的錯誤,曉知以理,動之以情。通常偶發事件發生后,教師和學生處在不冷靜的狀態之中,班級氣氛也很緊張,學生們都十分關注小學班主任的態度和情緒。這時,班主任必須冷靜,保持清醒頭腦,不可急于下結論,不可急于判斷是非,必須耐心了解事情經過,然后理性找出最公正的尺度和最恰當的辦法解決矛盾、處理問題、教育學生,引導全班學生積極向上向善。學生們率直、天真,只有當他們發現你的決定不公正時才會采取消極的態度,所以在學生面前一定要做一個平衡的“天平”、一個會挑“扁擔”的人。應該寬容同學們錯誤,允許他們犯錯,但也要他們學會對自己過錯承擔起責任,加強責任教育,引導學生坦誠承認錯誤,積極改正。
二、以德育活動培育良好風尚
管理班級應該堅持德育為先,盡可能的為學生搭建德育平臺。好的活動對學生的情感道德方面有積極的正面影響,比如我們開展的“讓生命充滿愛”德育教育大講堂、在“學雷鋒活動月”時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給老人表演節目、送去祝福,為敬老院捐錢捐物、送去愛心,使學生的心靈得到觸動,從中體會到做人的道理。在豐富德育活動時,應該突出感恩教育,讓學生們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種文明,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責任。通過感恩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感恩觀,在實際行動中養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質。
三、以自主管理制度加強自律
陶行知說:“最好的教育是教學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必須牢記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改變以小學班主任為主宰外在管控的老路子,開辟以全班學生為主體內在自律的新路子。剛與學生開始接觸時,大家都不了解。在管理上就必須把握好力度。班主任不要直接進行管制,而是借助班級規章制度管理班級。制度的確定不要由老師強加于學生,而是把自還給學生,在牢記的前提下,由全體同學根據《小學日常行為規范》、校紀校規、本班實際制定班級規章制度。制度是全體學生自己制訂的,也要由全體學生相互監督,自律執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來自群體內部的激勵和約束是最有力的,個體遠離錯誤、趨近正確的自覺性也是最強烈的。除制定班規、班訓外,還可以選同學們喜歡唱的歌作為班歌,促進班集體建設,形成良好育人環境,這也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四、以好班委會帶出好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