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財務規則論文范文

財務規則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財務規則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財務規則論文

第1篇

abstract: tax accounting is a new arising interdispline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it. influenced by it,/ tax accounting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but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principle,checking. it has a shor會計專業畢業論文t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perfecting in practice.

key words: tax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difference

摘 要:稅務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與傳統的財務會計之間既有區別又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在受財務會計影響的同時,稅務會計自身又具有一定的特質,在準繩上、核算辦法上,論文明顯區別于財務會計,在我國開展時間比擬短,在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中央,需求不時在理論中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關鍵詞:稅務會計; 財務會計; 區別

稅務會計是以財務會計為根底,以稅法為準繩,運用會計學的根本理論和辦法,對征稅人的征稅活動所惹起的資金運動停止核算和監視,維護國度和征稅人合法權益的一種專業會計[1]。目的在于征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的前提下,足額精確及時向稅務機關交納稅款的同時,經過合法謀劃使征稅人獲得合法利益,公平稅負以確保企業涉稅零風險。

稅務會計最主要的特性是征稅雙方都必需承受稅法的標準和限制,稅務會計在一切稅款的核算和交納過程中,必需嚴厲根據國度稅收法規請求辦理,當財務會計與稅法的規則不分歧時,必需依照稅法的請求停止調整。稅務會計是融稅收法令和會計核算為一體的特種會計。隨著我國經濟開展以及財政、稅收體制的不時完善,稅務會計從傳統的財務會計中別離出來是必然趨向,稅務會計固然從財務會計中別離出來,與財務會計有著實質的區別,但在本質性的工作中并不是孤立的,兩者之間依然存在著一定的聯絡,財務會計是稅務會計的前提,兩種會計核算辦法既有聯絡又存在著一定區別。

一、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聯絡

稅務會計脫胎于財務會計并依賴于財務會計運轉中的眾多環節和內容。

1. 二者效勞的運營主體相同

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不是籠統理論意義上的概念,而是詳細理論操作的部門和人員,其效勞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只要二者處于效勞于同一主體時,才具有實踐的關聯意義。

2. 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工作核算內容相同

以財會中的會計分期( 時間性) 、貨幣計量( 數量性) 、持續運營( 持續性) 為根底,共同施行對效勞主體的效勞。

3. 工作準繩根本分歧

以財會工作中的核算辦法、收益配比、支付才能等為權衡規范。

4. 工作按照的方式內容根本相同

以財會的憑證、賬簿、報表為參照,除征稅報表以外,無需另設會計報表,更無需設置特地稅務會計機構,畢業論文稅務會計的全部核算融于財務會計之中。但這種高度類似性和關聯性并不能消弭現代經濟開展過程中在管理上使二者別離的必然性,不能消弭二者在實質上的區別。

二、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準繩上不分歧

1. 相關性區別

財務會計的相關性準繩,請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運用者的經濟決策需求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運用者對企業過去、如今和將來的狀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強調的是“有用性”; 而稅務會計中的相關性準繩重在計算所得稅時,強調同期扣除的費用要與同期的收入相關聯,二者字面上同屬于相關性準繩,卻有實質的區別。

2. 配比性區別

財務會計核算中的配比準繩突出表如今費用確實認上,為了分別核算不同的產品,需求將直接費用、間接費用、期間費用匯總歸集,然后在不同的產品之間停止分配。而稅法中的配比準繩思索的是,對不同的稅收項目停止分類配比,比方,稅法規則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的投資收益不計入應征稅所得額,那么境內的投資損失與其消費運營無關,也不能在當期應征稅所得額中扣除,只能從投資收益中得到補償。所以,稅法對財務會計上的配比準繩持認可態度,允許征稅人將發作的費用,經過合理配比在征稅的當期扣除,同時為了避免稅款的流失,稅法對征稅人稅款的申報做了嚴厲的限制,不允許征稅人在一個征稅年度提早或滯后申報征稅費用的扣除[2]。

3. 本質重于方式的區別 &

--> nbsp;

本質重于方式準繩是財務會計中的一項重要準繩,請求企業應當依照買賣或者事項的經濟本質停止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買賣或者事項的法律方式為根據。一項買賣或事項的本質在其外在方式或法律表現方式有時是不分歧的。比方,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售后回租、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編制兼并報表等問題都屬于本質重于方式的運用,這些在《企業會計制度》中都有明白的規則[2]。財務會計的“本質重于方式準繩”依托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別,稅法對征稅事項確實認依托的是法律根據,不能靠經歷估量,必需有據可依,從某種意義上講稅法的“本質重于方式準繩”表現的是“本質至上準繩”,目的為了避免征稅人應用《企業會計制度》允許的估量偷逃稅款。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核算上不分歧

1. 目的不同

稅務會計的目的是征稅人向稅務會計的信息運用者提供有助于稅務決策的會計信息,稅務會計信息運用者首先是各級稅務機關,它們依據此信息停止稅款征收、檢查、監視,并作為稅收立法的主要根據。其次是企業的運營者、投資人、債權人等,他們依據此信息理解企業征稅義務的實行狀況和稅收擔負,以做出正確的運營決策和投資決策。同時,論文這些信息也是企業停止稅務謀劃必不可少的根據。而財務會計則是經過對經濟業務事項確實認、計量記載和報告提供真實、精確、牢靠的會計信息。向信息運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情況、運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3],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義務實行狀況,有助于會計信息運用者做出正確的運營決策。

2. 根據不同 &nbs會計畢業論文范文p;

財務會計核算的根據是《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原則》,力圖會計信息真實、有用、完好。稅務會計根據的是稅收法律法規,契合稅法的會計準繩,稅務會計給予確認,但凡不契合稅法的會計準繩,不給予供認。正由于兩者核算根據不同,致使會計利潤與稅法上的利潤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財務會計收入減去本錢費表現會計利潤,而稅務會計必需依據稅法請求停止收入和本錢費用的列支,超出稅法規則的收支項目即使在財務會計上得以表現,稅法也不允許列為征稅所得的構成要素。

( 1) 收入確認上二者的處置不同: 例如,國債利息收入財務會計作為投資收益記入收入,而稅務會計不把國債利息收入列為收益,不作為應征稅所得額的構成要素。征稅人在根本建立、專項工程及職工福利等方面運用本企業商品的,或將企業自產、拜托加工和外購原資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有價證券用于捐贈,以及以非現金資產賠償債務,在財務會計中不計入收入,列為相應支出,而稅務會計均應視同銷售,確認銷售收入。

( 2) 本錢費用列支二者的不同:財務會計可據實列支而稅務會計不允許扣除的項目,如征稅人的消費、運營因違背國度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超越國度規則的公益救濟性捐贈等,一切這些支進項目是稅務會計所不供認的,稅務會計規則了嚴厲的列支規范。關于超出的局部作為調整事項,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征稅所得額。

3. 根底不同

財務會計采用的是權責發作制,強調的是收入的實踐發作與費用相配比,會計上已確認的收入并不代表實踐的現金流入量,實踐發作的費用也不代表現金的流出,會計利潤與凈現金流量內涵和外延不盡相同,稅務會計由于本身強迫性的特性,采用了權責發作制與收付完成制相分離的核算辦法,在實踐核算中常呈現與財務會計相偏離的現象,給征稅人形成不利的影響,企業財務會計采用的權責發作制是樹立在應收對付根底上肯定當期收入與費用,應收對付可以真實客觀地反映收入、費用、會計利潤; 而稅務會計即使從財務會計中別離出來,在實踐的核算過程中依然以會計要素為底本,所以,致使采用的收付完成制在外延上要小于權責發作制,這里的收付完成制與權責發作之間產生差別是不可防止的。

三、我國稅務會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首先,稅務會計在我國還屬于一門新興學科,處于初級階段,稅務會計還要依賴于財務會計,財務會計的憑證、賬簿和報表是征稅核算的主要根據,如今的會計人員同時統籌會計核算和稅務核算任務,擔負著多項職能,由于缺乏系統的稅務學問,對一些政策的了解存在著偏向,經常在稅款的計算和交納申報時呈現少繳或多繳的狀況,給征稅人和征收機關形成不用要的損失。

其次,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脫節,1994 年 1月 1 日開端執行的《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置的暫行規則》只是相對的調整,而 2006 年公布的新會計原則,使財務會計曾經成為獨立的體系,這種時間上的差別,導制稅法與會計制度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多,這種差別表現在所得稅前調整項目日益復雜,增加了會計核算工作量的同時也增加了征稅人本錢的支出。

再次,稅務會計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國度稅收的完成,卻無視了征稅人的實踐支付才能,稅務會計當期的收入不思索實踐現金能否流入,均計入應征稅所得額,當企業賒銷業務量大的狀況下資金周轉不暢通,形成征稅艱難[4],許多企業為了征稅以至要舉債,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本錢,企業的營運才能降低,這種惡性循環限制著企業的開展。

四、處理財、稅會計體制問題的開展思緒

以稅法為根據樹立獨立的稅務會計核算體系。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原則是財務會計核算的主要根據,包括資金運轉的全部過程,稅法是稅務會計核算的根據,核算的也只是涉稅事項,這些經濟事項也作為財務會計的核算對象,只是并不詳細,在制定稅務會計的核算辦法時應加以補充,稅務會計的記賬憑證、賬簿與財務會計根本分歧,兩者能夠共用,稅務會計只需單設應交稅金和差別額賬簿。同時要經過培訓考核進步稅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作為一個合格的稅務會計,只要控制稅收法律法規和征管制度,才干在日常的核算中做到合理合法負稅[5]。

--> 個新興學科降生之初必然會存在著許多缺乏之處,這顯然不順應經濟高速開展的需求,但還要看到它的開展將來,置信經過不時的變革和完善,一定能樹立一套獨立完善的稅務會計體系,更好地效勞于企業、國度經濟的開展。

參考文獻: 會計畢業論文

[1]寧健. 稅務會計[m]. 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蓋地. 稅務會計準繩、財務會計準繩的比擬與考慮[j]. 會計研討,2006,( 2) .

[3]王鑫.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聯性探析[j]. 四川會計,2001,( 6) .

第2篇

西方非營利組織的概念是從美國的會計理論中借鑒過來的。按照美國會計理論界公認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明確提出的標準,凡是具備以下三個特征的,均應歸屬于非營利組織,并應遵循有關的會計規則:

(1)資財供應者提供的各種資源既不指望返還,也不期望取得經濟利益上的回報。

(2)對外提供服務或商品不以營利或獲取某種營利等價物作為目的。

(3)不存在可以出售、轉讓、贖買或一旦清算可以分享一份剩余資財明確的所有者利益。

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將事業單位會計定義為:以事業單位實際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預算執行過程及其結果的專業會計,是預算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與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概念相比,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計概念能直觀地體現會計管理和預算管理的聯系,簡潔明了,概念與內涵一致。《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僅僅適用于國有事業單位,對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則適用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首先,西方非營利組織通常采用權責發生制。以西方會計界較為公認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93號公告《非營利組織折舊的確認》要求,非營利組織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非營利組織收到資源提供者規定在將來期間方可使用的資源時,不能將其確認為收入,應確認為遞延收入。收到限定用途的資源時,不能馬上確認為收入,要等到這部分資源滿足其所附限制條件時才可確認為收入。

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經營性收支業務核算可采用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具有簡便易行、可直觀反映預算執行情況、人工成本低等優點。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收付實現制的局限性也日益顯現。

其次,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比起企業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準則要簡單得多。西方對非營利組織會計報告卻比較重視。以美國為例,1993年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第117號公告《非營利組織財務報表》,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其內容有:

(1)鼓勵非營利組織編制和公布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和現金流量表。

(2)在資產負債表中對資產、負債和基金余額按照永久限定用途基金、暫時限定用途基金、未限定用途基金分類列示。

(3)收入支出表按照資產負債表中劃分的各類基金來報告與其相關的收入、費用、結余。

(4)現金流量表可以按直接法和間接法編制。

(5)鼓勵非營利組織對那些不要求進行會計確認的事項做出揭示等。

第3篇

關鍵詞:盈余管理,盈余動機,信息有效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上市公司會計虛假信息問題連續暴露出來,一些上市公司因為虛假報告或者會計信息造假遭到證監會的處罰和停牌。這可能只是會計造假的冰山一角,但是足以說明盈余管理的普遍性。而我國的會計報告使用者的專業素質、識別能力往往不夠,通過盈余信息判斷公司經營狀況和前景成為影響中小股東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正確地把握盈余管理的概念,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進行研究,不僅能使投資者更深刻地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內涵,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豐富了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論,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對解決績效評估與報酬計劃、證券市場監管等一系列理論與實務問題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筆者正是基于此選擇這一命題,希望通過本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的探討,能對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解決我國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有所益處。

二、文獻回顧

(一)盈余管理動機方面

佟巖、王化成(2007)認為控股股東通常使用關聯交易追求控制權收益(包括私有收益和共享收益)。研究發現,當控股股東持股在50%及以下時,更多的通過關聯交易追求控制權私有收益,結果降低了盈余質量。而當控股股東持股超過50%時,結果恰好相反。

陸正飛、魏濤(2006)通過實證研究表明,配股公司在配股前存在盈余管理行為,無后續融資行為公司配股后業績下滑且操縱性應計利潤在配股后發生反轉,這為配股前盈余管理機會主義提供了直接證據;有后續融資行為公司在配股后仍進行盈余管理以繼續盡可能維持較高業績。

孟焰、張秀梅(2006)選取了2001-2004年147家因關聯交易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建立模型實證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盈余管理與關聯方利益轉移的關系。發現關聯交易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和結果是關聯方從上市公司轉移利益;股權集中度與關聯方利益轉移的關系較為復雜;資產規模越大的關聯方利益轉移的程度越高。

趙春光(2006)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資產減值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發現減值前虧損的公司存在以轉回和計提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虧頓,另一方面是為了進行“大洗澡”。

楊旭東、莫小鵬(2006)研究了新配股政策出臺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現象。他們認為,第一,配股政策對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第二,不管配股政策如何變化,上市公司始終存在著通過盈余管理來避免虧損的動機。論文參考。

代冰彬、陸正飛、張然(2007)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的計提動機。很多研究已發現減值準備的兩種計提動機:經濟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但本文發現,穩健性因素也能影響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張昕(2008)對中國A股上市公司是否在第四季度進行盈余管理以避免當年虧損或下一年虧損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確會在第四季度進行盈余管理來實現當年扭虧為盈或調低利潤,為下一年度扭虧做好準備。因此審計師與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的財務數據應該高度關注,并提高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鑒別能力。

(二)新會計準則下的盈余管理

葉建芳、周蘭、李丹蒙等(2009)對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的分類進行了實證研究。實證研究發現,當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比例較高時,管理層會將較大比例的金融資產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但為了避免利潤的下滑,管理層往往違背最初的持有意圖,將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在短期內進行處置。因此,在初始劃分時,公司傾向于將金融資產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獲得更多的選擇空間,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

于李勝(2007)通過研究發現,新準則中禁止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做法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穩健性,并且由于財政部在準則銜接期政策實施得當,抑制了上市公司在新準則實施前突擊轉回已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動機,從而未出現上市公司“趕集”轉回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現象。

吳戰篪、羅紹德、王偉(2009)檢驗了2007年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的價值相關性與盈余管理現象,建議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均確認為損益,并對其進行及時、透明的表外信息披露。

(三)盈余管理本質探究

寧亞平(2005)研究了盈余管理本質,他認為“盈余管理”一直受到證券監管部門和學術界的廣泛批判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盈余管理活動是欺詐性行為,它使得財務報表反映管理層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業真實業績表現,從而損害財務報表的可信度;第二,由于盈余管理旨在欺騙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它又是一種不道德的行動;第三,盈余管理具有使財富在利益相關方重新分配的作用或效果。論文參考。

吳聯生(2005)認為,會計規則的制定與執行是兩個相互影響的環節,會計域秩序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評價標準。盈余管理研究的目的之一是為會計規則的制定提供依據,它除了關注會計規則的執行行為以外,還應將會計規則的制定作為一個重要的變量,即研究在采用不同原則、方式和程序所制定而成的會計規則下的不同盈余管理行為。

周鐵、羅燕雯、荊嫻(2006)通過分析兩種廣泛采用的應計利潤計量方法發現,在我國現行會計制度下,這些方法產生的計量結果與因權責發生制而產生的應計利潤不存在完全的相關性。他們探討了由此而產生的計量偏差及對判斷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

三、簡要評述

以上《會計研究》論文文獻主要是從盈余管理動機、盈余管理本質、新舊會計準則銜接下會計政策選擇等對盈余管理進行了系統的闡述。縱觀上述文獻,可以得出盈余管理作為公司的一種財務管理手段越來越受到理論界的重視。但是,主要是對于盈余管理動機的闡述以及就某一會計政策的選擇對盈余質量影響的研究,并沒有深入探討出避免企業進行過度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議,以此提高信息質量,樹立投資者信心。論文參考。為此,筆者認為在以后研究盈余管理時,應注重對盈余質量的研究,探討出更多更好提高盈余質量的建議和政策,尋求出滿足市場和利益相關者需求的盈余管理衡量標準,避免企業將盈余管理轉變成調控利潤的手段,以此推動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代冰彬、陸正飛、張然.資產減值:穩健性還是盈余管理.會計研究2007(12)

[2]高雷、張杰.公司治理、機構投資者與盈余管理.會計研究.2008(9)

[3]寧亞平.盈余管理本質探析.會計研究.2005(6)

[4]陸正飛、魏濤.配股后業績下降:盈余管理后果與真實業績滑坡.會計研究.2006(8)

[5]孟焰、張秀梅.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盈余管理與關聯方利益轉移關系研究.會計研究.2006(4)

[6]佟巖、王化成.關聯交易、控制權收益與盈余質量.會計研究.2007(4)

[7]吳戰篪、羅紹德、王偉.證券投資收益的價值相關性與盈余管理研究.會計研究.2009(6)

[8]楊旭東、莫小鵬.新配股政策出臺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現象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200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久久久久免费看黄a级试看| 成年人网站免费视频| 成人18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色吧亚洲欧美另类|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 一级做a爱视频| 柔佳呻吟乳峰喘息高耸入云| 亚洲色图狠狠干|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疯狂露脸对白| 95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高清美女**毛片| www.天天干|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91香蕉视频导航|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一级做a爰毛片|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 女人被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2tv在线|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欧美高清色视频在线播放| 啊灬啊灬啊灬岳|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bbbb|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理论片高清免费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