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學校管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深化分級管理模式
分級管理是農村學校管理有效執行的基礎,因為農村學校管理工作更加復雜,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分工明確、職責清晰,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人。而分級管理、校長全面負責的管理體系,可以極大地提升領導效率。
2.人文化和制度化相結合
在農村小學學校管理中,教職員工是學校的主體,學校管理的對象始終是人。所以,管理教職員工必須以尊重和信任他們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小學學校管理體系。在確保各項管理制度嚴肅性和強制性的基礎上,給予適度的人情關懷;在剛柔并濟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以管代監的效果,激發教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二、落實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加強培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學質量的高低基本由教師的素質決定。因此,在小學學校的管理過程中,必須要明確教師的優勢和不足,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對教師開展相應的骨干、班主任等教師培訓。首先,小學學校應該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對教師進行道德提升和政治業務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其次,在專業能力方面,要加大對相應教師的培訓力度。利用培訓、講座等活動對教師進行指導。提高教師的說課水平,制定完善的評測體制,在教師中形成完善的互學、集體學等學習模式,拓展教師的知識面,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推動教學觀念的改善。
2.突出質量,嚴格常規化管理
教學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關鍵,有序管理是學校高質量管理的保障。因此,對于新時期的農村小學學校管理,必須制定專業、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確保教學活動健康、有序的開展。各學校應該針對自身的相關情況,制定一套寬松結合、靈活調整的管理制度,以確保教學質量。其具體措施包括:評、測、教、備等內容,不斷指引教師規范自身行為,指導工作目標和學習目標。教師的備課工作,不但要確保其內容符合課程標準,還要深入探究教材內容,確保其符合“五備”標準———備學生、備教材、備作業、備學法、備目標。同時,還要堅持一定的“日日清、堂堂清”工作,用拓展的眼光來看待教學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學校管理辦法。
3.立足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根據教師的年齡、專業和興趣愛好分配相應的教學任務,愛護教師,以各種方式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創新,提高學??傮w的師資實力。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就是為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著想,使青年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抓好學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名師出高徒。通過全方位的帶教網絡進行層層帶教,使青年教學的培養有方向可依,有榜樣可尋。對一些發展潛力很強的教師要實施“導師帶教”制,提高青年教師的二次培養力度,要有計劃地進行培養。二是舞臺出英雄。為青年教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平臺環境,為他們展現自己的才華提供機會。例如,舉辦各種公開教學評比活動。三是創造良好的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豐富校園文化活動,讓青年教師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成長。學校的管理者要尊重教師的首創精神、尊重教師的人格,讓教師在學校的教學與管理中暢所欲言,提出意見。教師是學校教學的主體,是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柱力量,與學校的利益有著緊密的聯系,體現出“學校榮,教師榮”的理念和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學校管理要實現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抓好學校的教育工作
學校在新課改背景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創造一個適合本學校師生教學的辦學模式。學校辦學的目標、思想、價值、風格和文化等學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是衡量學校教學與管理好壞的標準。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必須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符合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精神,盡可能的發揮自主辦學的權限。學校管理必須依據區域優勢,經濟發展水平,教師的素質結構,學生的數量和素質,使學校的辦學方向、目標、教學方式符合實際,形成特色。學校在教學管理中必須把握辦學的指導思想,創立獨特的辦學模式。教與學是學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各項工作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積極引導師生和要求各部門都要服從和服務于教學工作。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教學理念,強化理論學習,樹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建立多種教學模式,加強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切實規范教學過程中的“備、講、輔、批、考”五項基本環節工作。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從而達到樂學、好學、善學、會學的教育目的。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性教育,為進一步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做好基礎,如果基礎教育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質量。夯實基礎教育,就是要在“身體素質、思想道德、文化基礎、行為習慣”上下工夫,進行嚴格的訓練。
三、強化依法民主管理,增加學校凝聚力
由馬斯洛需求理論可得,人的需求可以分為若干個層次,并且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這些眾多需求大致可以分為物質需要以及精神需要兩大類。因此,管理激勵常常被分為兩類:一類是物質激勵,一類是精神激勵。物質激勵是用實物或獎金等形式進行獎勵或懲罰,以影響人們行為動機的方法。在小學學校管理中,學校對表現出色的教師進行獎金嘉獎就是屬于這種物質激勵。而精神激勵主要從精神層面激發人們的行為動機的一種方法。精神激勵包括的方式比較多,主要有表揚激勵、批評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等。例如,現如今,有不少小學學校的領導對于教師需求的分析不足,錯誤地認為小學教師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獲得工資收入,所以只要采取多發課時費的方式就可以鼓勵小學教師們多上課,認真上好課。這種簡單的管理方式雖然提高了小學教師的工資收入,但并沒有使小學教師的其他需求得到滿足。學校領導在物質激勵的同時也要估計教師們的感情激勵,多多與教師進行情感溝通。只有同步實施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才能在小學學校管理中取得最大的激勵效果。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并非是簡單的拼湊和相加,而是一種有機的融合,學校管理層應雙管齊下而不能偏重任何一方。
二、既要重視正激勵,又要重視負激勵
在小學學校管理中,學校管理者一定要做到獎罰分明,這樣才能使激勵機制在小學教師隊伍中發揮良好的效果。正激勵主要表現為對表現出色的教師進行表揚、獎勵、贊賞、職位晉升等形式,而負激勵主要表現為對表現較為遜色的教師進行適當的批評、處分、開除等形式。正激勵和負激勵都可以對小學教師的行為動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實際的管理中,學校管理者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用。例如,在小學教師隊伍中,小學老師的工資和各種相關的福利相對來說是較為固定的,因此如果只重視正激勵,會讓小學老師感覺得到學校的表揚、獎勵、贊賞、職位晉升等手段是學校獎勵的一種常態,并逐漸習以為常,從而使得正激勵效果就會降低,失去應有的激勵作用。所以,學校管理者在運用正激勵的時候,要注意運用的時效和數量,對小學老師進行不定期的、合理的獎勵。同時,小學學校管理者也不能忽視負激勵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及時、合理的批評,能讓小學老師消除僥幸心理,從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自覺克服不良的行為和習慣,激勵小學老師盡快地回到正常的教學當中。在學校管理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應當以正激勵為主,負激勵加以輔助。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老師隊伍保持激情和活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
三、既注重個體激勵,又注重團隊激勵
在小學學校管理中,個體激勵主要是針對小學教師個體表現為對象進行的激勵,而團隊激勵主要是針對小學教師群體的整體表現為對象進行的激勵。個體激勵與團隊激勵在激勵機制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個體激勵因為關注的是教師個人的教學情況和教學效果,所以能充分調動小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團隊激勵更多關注的是團隊的整體表現,所以能夠培養小學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在小學學校的實際管理中,學校管理者應該既注重個體激勵,同時又注重團隊激勵,將個體激勵與團隊激勵進行完美的結合,這樣才能使激勵較為全面。例如,對一些工作成績不太明顯的小學教師來說,雖然暫時不能得到個體激勵,但是獲得的團隊激勵也是對他們工作的積極肯定,同樣也能給他們帶來成功的愉悅。而對那些工作不努力的少數小學教師,集體榮譽會無形當中給他們形成一種壓力,進而提高這些老師的自覺性和工作積極性。
四、既要注重外部激勵,又要重視內部自我激勵
在小學學校管理中,常見的任務激勵、人際關系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等方式屬于外部激勵這一范疇。而內部的自我激勵是指小學教師主動地與自身消極因素進行斗爭,以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保持工作具有高效動力狀態的活動,是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最有效方式。同時學校管理者也應該看到,外部激勵對于不同的小學教師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作用相對有限。例如,學校管理者設置一個任務讓小學教師去完成,以工作任務的完成質量和速度來作為評價該教師工作的依據,這樣做雖然能夠促使小學教師努力的去完成工作,但是因為這種努力并非出自于教師的自愿,而是帶有一定的強迫性。這種方法也會促使小學教師產生逆反情緒,然而這與激勵的本意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學校管理者需要將外部激勵和內部自我激勵充分巧妙地結合起來,然而,不少小學學校的管理者卻往往容易忽略了內部性自我激勵和外部性任務激勵的平衡,使得小學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自覺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都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