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語文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提高習性效率的良好習慣及培養方法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能節省課堂上大量的時間,小學低年級語文的預習任務主要是認讀二類生字,擴充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等,實踐證明,低年級學生經過訓練完全能獨立進行課前預習。然而要想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卻并非易事,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先在課堂上指導預習的方法
一開始,低年級學生的預習能力會很差,預習宜安排在課內,教師先提出預習要求,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讓他們逐漸懂得如何進行課前預習。在這一階段,教師應有計劃地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
2、制定表格,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
當學生已經具備獨立預習能力后,可把預習的時間挪到晚上進行。由于低年級學生記作業常會忘東忘西,教師可以在學期初用小表格的形式制定出每一課的預習要求,打印出來發給學生放在家里,每晚預習時拿出來完成一項打一個對勾,這樣還有利于家長進行監督,從而保證課前預習的質量。
3、巧用評價,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堅持不懈地預習對孩子來說是件難事,為此我們可以在課堂檢查反饋這一環節中,通過評“識字大王”“朗讀小明星”或獎星等評價形式使那些認真預習的學生充分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自己及他人的預習熱情,使課前預習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更好地服務于課堂。
(二)專心聽講、認真傾聽的習慣
課堂上處處需要學生認真傾聽,但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一般上課十分多鐘,一部分同學注意力就會開始轉移,從而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專心聽講、認真傾聽是我們應當重點培養的一個習慣。
1、多進行認真傾聽的訓練
課堂上我經常安排學生聽一段錄音,然后讓學生說說聽到的主要內容;當別人朗讀時我就提醒其他學生要認真傾聽,準備評價;有時在學生傾聽之前我還提出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傾聽,這樣學生會聽得更仔細。
2、對走神的同學多采取正面的引導
再怎樣嚴謹的訓練也避免不了有上課走神的學生,對待這些開了小差的同學,教師要注重正面引導。如看到有同學走神時可以點他的名字讓他回答一個問題,還可以說“同學們看看某同學聽課多認真!”小學生都喜歡表揚,一聽到老師表揚別人,自己馬上也會表現得好起來。
3、采取多種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單調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生轉移注意力?!彼裕處熢趥湔n時要注意多設計有趣的環節。識字教學中,在學生注意力分散時,我會采用“開火車”的方法:先引導學生模仿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然后我問“火車火車往哪里開?”此時所有同學都會舉著手搶著說“往這開,往這開”,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另外,還可以用“找朋友”“登山峰奪紅旗”“送字回家”等多種方法交替使用,使課堂永遠充滿吸引力。
(三)干脆響亮回答問題的習慣
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磨磨蹭蹭、拖腔帶尾,勢必會浪費很多課堂時間,影響課堂效率。因此,培養學生干脆響亮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也很重要。
1、多鼓勵膽小的學生
課堂上總有一部分學生不愛舉手回答問題,一叫他起來便會支支吾吾,耽誤時間。我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怕回答錯了被同學和老師笑話。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的鼓勵顯得很重要,此時教師可以說“不要緊,盡管說,說錯了也沒關系?!薄皬哪愕难劬锢蠋熆闯瞿阋呀浵牒么鸢噶?,大膽地說給大家聽”等。慢慢地學生有了信心,再多給他鍛煉的機會,多提醒他說話要干脆響亮,好習慣自然就會養成。
2、教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方法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每篇課文的教學任務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如認讀生字、擴詞、評價朗讀等。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平日教學中做一些統一規定:如讓學生拼讀詞語時,都先拼完每一個字,再直呼一遍詞;評價別人時,都先指出優點,再指出不足,最后提出小建議等。
這樣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讀字詞時都會很整齊很響亮,評價別人時都會很干脆不猶豫,從而給課堂節省出很多時間。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低年級學生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關鍵在于教師。筆者認為在習慣的養成上教師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做好學生的榜樣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比如讓學生干脆響亮地說話,自己就不能說話懶洋洋地;要求學生認真傾聽,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自己也要認真傾聽。總
之,課堂上教師要時時有惜時的觀念,思維敏捷,說話干脆,與學生的節奏和諧一致。
2、要多鼓勵少批評
一個新習慣的誕生,必然會沖擊相應的舊習慣,而舊習慣不會輕易退出,它要頑抗,要垂死掙扎。所以,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必然會出現反復的現象,此時教師要認識到這正?,F象,要多諒解多鼓勵,使學生堅強地與舊習慣做斗爭。
3、要持之以恒
1.1.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閱讀是語文學習水平升華的基礎,因此,我們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讀,并且在讀中能夠體會文中的情感,能夠通過審美能力的提高,來把握好文章的主體,明白創作者的寫作意圖。但是,現階段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生怕哪一個知識點沒有講到,而整堂課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造成學生朗讀能力不高,無法通過自己的閱讀來熟練掌握字詞句的內涵。
1.2.教師在傳授知識時不能與生活相聯系
我們知道,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存在不同,其與生活息息相關,即在生活中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應用最為廣泛,同時,在新課標中也有明確規定,語文教學要打破傳統與生活隔閡的模式,將生活融入到課堂教學中??v觀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知識的融入非常有限,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歷有效,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語文學科知識無法深刻的理解,這樣勢必會影響到小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而由于小學生具有濃厚的好奇心,且對生活中的人和物非常感興趣,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融入生活常識,就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小學生對課文知識更深一層的理解和學習。與此同時教材的內容與中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如果不一致的話,很容易造成中小學生認知上的分裂,進而對其人格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1.3.第三,教學方式過于枯燥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導致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接受學習中,同時由于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又增加了教學課堂的枯燥無味感,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導致小型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遲遲得不到提高。
2.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2.1.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做到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論教學與小學生的生活互為印證。具體來講就是通過尋找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生活的契合點,來使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有效融合,這樣可以大幅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小學語文課有這樣一個課文《小馬過河》,講述的是一匹小馬要渡過一條小河,但是卻不知道河水的深淺,于是就問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結果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使得小馬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之中,沒辦法就去問自己的母親,母親告訴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淺,必須自己去嘗試。語文教師在講授這一節課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生活化的任務,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親身體會小馬所悟出的道理,從而使得語文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語文教學手段多元化趨勢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小學生天生好奇,種特性我們不應該抹殺,而是要善于引導和利用,通過對小學生的引導來讓他們可以進入學習狀態。課堂中我們除了簡單的板書外,使用圖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學方式,要增加對他們的感官刺激,讓信息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他們的頭腦中。
2.3.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常出現唱讀的現象,這不僅破壞了原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也影響了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課文朗讀教學過于隨意性,且教師還不能及時予以學生更正。所要,我們教師一定要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重視起來,同時教師在進行課文閱讀教學中要給學生進行范讀,讓學生從中發現自身閱讀時與教師范讀時存在的不同,并從中找出差距,同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注意向學生傳授閱讀方法、閱讀技巧,來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得到升華,同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結語
業內人士都知道,只有有效教學才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并非單指學生獲得了新知識與技能以及學習方法,更是包含學生內在素質發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決不能把教學單純的視為教養方式,要把它看成在教學的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授課教師應該讓教學發揮教育的功能,當一名教師把教學看成是教養與教育過程的完美結合時,就能正確把握教學的本質內涵,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2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有效教學保障
教學有成功的方法,但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學習慣和思維方式,也講究呈現出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比如江蘇洋思教學模式和河北衡水教學模式就不同,山東杜郎口教學模式和安徽毛坦場中學教學模式就不一樣。我們強調正確的教學方法,不僅是因為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實現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因地制宜,能因材施教,能讓師生如愿以嘗。當然,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能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認知特點。只要小學語文老師善于把握教學方法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一定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最大功效。
3“好”的學習方法是有效教學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