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安全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目前,在未成年人安全方面雖然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條文,但是對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權利和義務等細節還沒有具體的規定,而且通常情況下,校園安全事故多較為復雜,導致學校在處理這類安全問題時,比較棘手,所以學校有時只能采取保守性措施,用“圈養”的管理方式,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1]。
(一)改變管理理念,以人為本
對于當前小學生的安全管理問題,校方在管理中,對相關規章制度的過分依賴、對科學技術的非理性崇拜等表明,小學生的安全管理實踐中,狂熱追求絕對安全,在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性化,曲解了“以人為本”的真正含義,當安全被人們所崇尚,當冒險性活動在本質上被遭到質疑時“,圈養”就已經成為了安全管理價值觀的必然產物[2]。因此,要想改變安全管理中的“圈養”現象,首先就需要從改變管理者的管理觀念開始。安全管理者,要端正管理理念,不要完全依賴管理規則,應該適當地讓學生對自己角色進行定位,要遵循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理念,不能把一味的禁錮與束縛當成管理的主要手段,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控制好安全事故的同時,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構建出一個充滿人文色彩的安全管理圈。
(二)強化“人防”,加強安全管理
學校在安全管理過程中,要強化“人防”管理。推行“一崗雙責”的加強細節管理,工作制度,要明確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學校要嚴格實行進人登記和值班制度,并可以在課間設立兩級安全崗:一是在樓道拐角處設置教師安全崗,制止學生不安全行為;二是培養小小文明勸導員,在操場上巡視并及時勸導不文明的行為。另外,教務處要對教學秩序、課間和課外活動秩序、教學設施安全情況等進行嚴格檢查,要保證有檢查、有記錄、有簽字,真正落實督促整改情況。
(三)提高安全意識與能力,培養良好習慣
在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是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引入安全事故的案例,例如,2013年,重慶彭水縣的一所小學就發生了一場學生踩踏事故,導致數十人受傷;2013年,重慶合川區某小學學生為了救落水好友,不幸身亡;2014年重慶某校,兩名小學生由于發生口角而引起的打架致傷事件等等。通過這些安全事故案例,來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要多開展一些安全實踐活動從生活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安全習慣。比如,火災是一種常見的安全性事故,在火災中學生的受傷率較高。因此,教師就可以播放火災預防措施的相關資料視頻,也可以開展一些學生火災的逃生訓練,并對相關逃生知識進行安全教育講解,降低火災發生時對學生造成的傷害。另外,要堅持排隊放學,規范樓道管理,過馬路走斑馬線,加強學生午餐管理,確保學校飲食安全,養成師生的安全習慣。
(四)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體系,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小學生安全管理問題是一項系統化、復雜性的工作,僅僅局限于學校的單方面管理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保障學生的安全也不只是學校的責任與義務。因此一定要聯合其家長、社會一同參與到小學生的安全工作中來。需要建立起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聯合安全保障體系,對小學生安全進行全方位管理。例如,對于地震災害的防護,學校就可以組織學生家長到學校和學生共同參與安全的宣講會,引導學生和家長一起進行地震現場的逃生演習,使學生和家長對地震防護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媒體應該加強對校園安全管理和應對措施的宣傳,使人們認識到安全行為的重要性,并能夠提高安全防護能力;當地政府要加強度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監督,多多開展安全主題的宣講座談會,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總之,在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發揮出家庭、校方和社會共同管理的優越性,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總體來說,我國的農村小學安全管理需要不斷加強相關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有更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來保障農村小學的安全。
二、農村小學安全管理應遵循的原則及具體方法
1.農村小學安全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農村小學在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以下的原則:第一,遵循以人為本原則。農村小學在安全管理的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保護師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要時刻做到以人為本。財產可以再生,而生命一旦失去將無法挽回。當財產安全和師生的人身安全同樣受到侵害時,我們首先必須要選擇的就是保護師生的人身安全。第二,遵循預防為主原則。農村小學在學校安全管理的過程當中,需要事先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預防措施,從而預防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如果沒有事先制定相關的安全管理預防措施,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時,我們很容易就會手足無措,不知從何處下手,更無法有效應對。第三,遵循綜合治理原則。農村小學在學校安全管理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安全隱患進行綜合治理。諸如,學校的火災隱患、偷竊事件、食堂食品安全以及校外人員的校園入侵等。對可能危及校園安全的各種問題必須要進行全面綜合治理。
2.農村小學安全管理的具體方法
農村小學安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做到明確安全管理責任。對農村小學來說,要想真正做好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明確安全管理責任。明確安全管理責任之后,學校安全管理的各級人員才能夠真正用心做好學校的各項安全管理工作。上至校長下至我們的教師、學生家長都應該對學校的安全負有安全職責。因此,建議有關學校安全管理的各級人員必須要簽訂安全責任狀,擔負起自身應有的安全職責。一旦學校發生安全管理事故,相關責任人必須要負全責。諸如,如果班級內發生打架斗毆事件,班主任必須要負全責;如果學校發生外來人員偷竊事件,學校保衛人員必須要負全責;如果體育課堂上學生發生嚴重的運動損傷,體育教師必須要負全責。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我們的相關管理人員必定會恪盡職守,嚴防可能發生的安全管理事故。目前,國內很多農村小學均采取了這樣的做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安全管理成效。因此,這種做法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提倡。第二,增強安全管理教育。實施安全管理教育是增強農村小學安全管理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很多農村小學過分注重學校的學科教學工作,對于安全教育卻鮮有涉及。有的農村小學雖然訂有安全教育課本,但是卻把它束之高閣,僅僅要求學生進行自學。總體來說,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的安全教育是不合格的,有待完善。事實上,農村小學進行安全教育的途徑有很多。諸如,在每周一的全校師生大會上,我們可以實施相關的安全教育;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可以實施相關的安全教育。除此之外,我們農村小學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安全教育講座,對師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還可以開展一些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對師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系統化的安全教育對于我們的師生來說會在內心深處建立自我保護意識,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當中一旦發現相關的安全隱患也會立即警惕起來。這對我們農村小學的安全管理工作來說是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第三,完善相關管理制度。農村小學要想做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科學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對提高農村小學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幫助的。諸如,可以建立完善的門崗值班制度。對門崗守衛人員必須要求他們二十四小時值班。對不是該校人員進入該校必須要進行嚴格的檢查,一旦發現有任何可能侵犯學校安全的隱患存在,必須要嚴格禁止相關人員進入校園之內。又如,學校必須要制定嚴格的校園巡邏制度,巡邏人員主要由學校保衛人員和學校教師組成,每天必須要定時和不定時對校園進行巡邏,一旦發現有任何安全隱患,必須要及時進行處理。再如,學校必須要求各學科教師以及班主任嚴密觀察班級內可能發生的安全管理隱患,一旦發現必須要及時進行上報和處理。上述相關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障農村小學安全管理的一把利器。因此,我們農村小學必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對相關的制度必須要進行細化,從而有效提升農村小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四,增強硬件設施建設。事實上,由于處于農村地區,我國很多農村小學的安全管理硬件設施都是非常不完備的。因此,我們的農村小學必須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安全管理硬件設施建設。如在學校圍墻、大門口以及校園的各個角落必須要安裝一定數量的攝像頭,供相關的安全管理人員全方位對校園進行監控,一旦發現存在安全問題可以做到快速反應、快速解決。又如,很多農村小學連圍墻都沒有,這些學校必須要盡快砌圍墻,以防出現外來侵犯校園的安全事故。再如,農村小學可以為相關的保衛人員提供一些必備的安全管理設備。例如為保衛人員配備一定數量的強光手電和警棍等,從而保證校保衛人員更好進行安全管理。除此之外,上級相關教育部門也應該對該問題重視起來,加大農村小學安全管理硬件設施的投資,不斷提升農村小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五,打造學校安全文化。除了上述幾點,打造學校的安全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農村小學可以在校園的各個醒目角落張貼巨幅標語,如“校園安全,人人有責”,“讓安全隱患遠離校園”等,時刻提醒學校的師生要注重學校安全。另外,學校還可以打造一個長期存在的安全管理宣傳專欄。在該專欄內可以宣傳學校安全管理重要性的相關內容,可以宣傳國內最新發生的學校安全管理事故,可以宣傳學生自我保護的相關方法等。學校還可以定期開展安全管理演講和辯論活動,通過演講和辯論活動讓師生明確學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明確進行自我安全保護的重要性。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學校師生的整體安全意識也會在無形中得到有效提升。這對于提高我們農村小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希望我們農村小學在學校安全文化的打造上多下工夫,在校園內建立一個優秀的安全文化。第六,增強學校之間交流。為了做好農村小學的安全管理工作,我們學校還應該積極做好與兄弟學校之間的交流,交流雙方優秀的安全管理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農村小學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性。諸如,校際之間可以經常舉辦安全管理實踐活動,進行安全管理實踐演習。在演習的過程當中學校雙方積極獻言獻策,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供雙方參考。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座談會的方式進行經驗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活動對于學校雙方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有助于有效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經驗。
三、結語
備課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應具備的基本功。教師備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能否上好課,因此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小學體育教學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教學前如考慮不周,課堂上就易發生損傷類的事故,因此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針對所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精心設計教授方式和方法,科學而藝術地把握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對易發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預見性并加以防范,對課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應急方案,這樣才能掌握主動,預防和處理好偶發事件。
1.器材的安全性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了解所選取的體育器材的危險性。如接力棒是一種簡單、易操作的體育器材,在體育課的接力跑中經常使用,學生在加速跑過程中如果摔倒,接力棒可能使其遭受挫傷或其他傷害。再如跨欄架是一種復雜的大型器材,跨欄架的高度如果調節不好或跨欄架缺乏穩定性,將會威脅學生的運動安全。所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對體育器材在操作過程中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并結合教學內容選取適合學生的器材,在使用之前還要檢查器材是否有損壞,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以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
2.器材的正確使用
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器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如學生操作不當,使用器材時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操作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或者教師講解不規范,動作指導不到位,都會導致學生在模仿和練習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例如,學生都很喜歡打布子兒,如果拿著布子隨意亂投,將其直接打到其他人的身上,尤其是頭部,很有可能造成傷害。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如何講解體育器材的使用規則,引導學生正確規范地使用器材。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就要不斷變換鍛煉的方式,配合使用不同的活動器材,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注意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如學生分組練習時,教師由于注意力分散,不易觀察到每個學生是否都按照要求正確使用器材。所以在確定使用器材后教師要考慮安排一些監督人員,通過引導增強他們的組織能力和責任感,使他們起到教師的助手的作用。合作學習時學生可能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并想嘗試一番,因此教師備課時要針對學生的特點確定課堂講授的一些要點內容,如告知學生使用器材時有哪些危險性,如何避免各種危險動作,以便掃除學生練習時的安全隱患。簡言之,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認真周密,提高預見能力,預想到課堂上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事件,明確處理方法,而不要等到出現問題時才想辦法處理。
二、做好課前準備活動,因材施教
小學體育課前的準備活動非常重要,它是教師順利完成一節課的保障,既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身體,又能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各項運動當中。準備活動中要有效避免一般性的傷害事故發生,如扭傷、拉傷等,還要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重點加強某些部位的活動,如立定跳遠,就必須特別加強下肢關節膝、髖、踝等部位的活動,在強化練習的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學生受傷。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性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體育活動中容易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如一、二年級的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簡單地跑都有可能摔跤,因此教師要謹慎選擇活動項目,安排適合的教學內容;三、四年級的學生對新事物好奇心強,使用任何器材都想嘗試奇特的玩法,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必要時給予安全提示;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掌握一些較難的動作和利用復雜的器材,這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也增加了教師工作的難度,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正確地使用器材,并有效地利用好器材,以免出現安全事故。
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