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業生產技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符合現代教育規律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將信息以多樣化、非線性的形式加以呈現,其具有以下特點:①在知識結構方面,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以人類思維方法組織教學信息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需要和學習能力來安排自己的學習。由于傳統教育結構是線性化的,因此,它根本無法多層次、多角度地獲得知識信息,而且無法按照教師的教學計劃來完成學習。②在認知過程方面,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揭示了人類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階梯式發展過程;傳統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過程,由于對理論知識的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熟練掌握運用,不利于于階梯式發展過程的形成。而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很好地將感知、理解、鞏固與運用融合為一體,有效地促進個體主動參與、運用知識的遞進式學習過程中。
1.2可個性化自主學習,形成相互協作的教學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也有互動教學環節,但只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被動地互動教學,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呈現多元化,既有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課堂互動,又有課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跨越時空的互動,也有同學之間的無限制的自由交流;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和機器之間的人機互動,這些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極大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所有這些顯然是傳統教學所無法完成的。
1.3促進了教學手段的發展,豐富了教學內容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將聲、文、圖像和動畫集于一體,能夠將抽象、晦澀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能夠將復雜的物體通過動畫及虛擬現實技術變得簡單易懂;能夠超越現實空間和時間,生動展示歷史或未來的認知對象;能夠將現實世界難以完成試驗、操作過程等在虛擬的世界里得到很好的實現,并且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些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占有的時間不斷擴大,使得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狀態。
2農業生產機械化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農業生產機械化課程的實踐性很強,由于現在的學生年齡小,沒有參加過農業生產實踐,僅僅依靠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根本無法學生理解及掌握本課程的內容,但由于受到時間、地域及季節的限制,農業生產機械化化的實踐教學受到諸多的限制,有一些實踐教學根本無法完成或只是部分完成,這些也極大地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2.1學生的重視的程度不夠,與教師互動性不強
實踐教學雖然是教學的一部分,能夠增加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但許多同學對實踐課沒有興趣,認識程度不夠,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態度不認真;由于生產單位條件比較苦,部分學生怕苦怕累,致使實習無法完成;教師在進行實踐課講解時,大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從不主動提出問題,課下與老師之間更是基本零互動,影響了教學效果。
2.2學校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本課程的實踐教學需要編制不同的作業機組來滿足不同機器的作業工藝,如耕地、整地、播種、田間作業工藝和收獲等。這需要很多與本地域農業生產相關的動力機和作業機,并且要求學生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會熟練運用和操作這些機械。但由于學校的經費限制,不可能全部購買這些農業機器用于實踐教學,雖然學生也參加過春播實習、秋收實習,但這些實習只是參觀實習,學生也沒有動手的機會,無法增加對這些內容的感性認識。
2.3由于季節性限制,實習生產單位不愿意提供實習地點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很強,無論是春播還是秋收都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生到生產單位實習,勢必影響生產單位的農業生產。因此許多生產單位都不愿意接納前來實習的學生,有的生產單位礙于情面,雖然同意學生實習,但由于現在農業生產單位的農業機械都屬于私人所有,怕影響生產和出現安全事故,不讓學生實際操作這些機械,嚴重影響了實習效果。
3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下農業生產機械化實踐教學改革的對策及設想
3.1以多媒體技術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技術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涉及音頻技術、圖形與圖像處理、計算機動畫技術、計算機視頻技術、多媒體著作工具以及多媒體軟件開發技術等。教師在講授理論課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所要實踐的內容以動畫、視頻或者其他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要求學生課下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手段,去獲得所講授部分的多媒體內容,并要求學生將所找到的相關多媒體的內容用QQ或E-mail發給教師,作為給學生平時成績的依據,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2以互聯網為中心,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
互動教學法是教學方法中的一種,課堂上的互動不僅能夠使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課下互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思考課堂講授的內容和預習新知識的時候出現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課下互動可以采取給老師打電話方式,也可以采取一些聯系工具(如QQ、E-mail和微信等)同老師聯系。對于經常與教師主動互動的學生,也作為給學生平時成績的依據。
3.3以3D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為中心,建立虛擬農機實驗室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在現實世界比較困難完成和不能完成的試驗在虛擬現實的環境中得以完成。虛擬農機實驗室主要包括農機配備虛擬實驗室、農機作業虛擬實驗室。虛擬農機實驗室里的動力機和作業機都是根據實際的農機通過3D建模建立起來的模型,模型具有的功能與真實的機器具有的功能一樣。機器類型既有傳統的機器,也有目前在農業生產中應用較多的現代化機器。在農機配備虛擬實驗室,學生可以根據農業生產單位的實際需要,輸入相關的參數就能夠自動從虛擬動力機庫和作業機庫設計出幾種機組的配備方案,最后根據實際需要再確定出機組。在虛擬農機作業實驗室,學生坐在虛擬操作臺上,對農業作業機組進行操作,就如同親臨現場一樣。如耕地作業是采用內翻法還是外翻法,學生根據選擇進行確定,然后根據選擇的行走方式,學生就像親自駕駛真實的農機一樣,在田間耕作,當行走路線發生錯誤時,電腦會發出提醒;當耕作完成后,電腦會根據你操作的好壞,給出一個成績,并自動記錄到該學生的記錄下。教師根據每次操作的成績作為給學生平時成績的依據。學生將耕地、整地、播種、田間作業工藝方法和收獲的方法等在虛擬農機實驗室操作熟練之后,再到實習單位去現場實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沒有條件到現場實習的院校,通過虛擬農機實驗室的訓練,也基本能夠達到實踐教學的要求,且不受時間和季節的限制。
4結束語
(一)檔案機構單一
館藏檔案中文書檔案所占比例偏重,而科技類檔案比例偏小,農業技術類檔案更是偏少,尤其是經濟普查、土地普查等信息偏少,資料更新緩慢,不利于檔案信息的開發利用。
(二)檔案質量不高
農村特色的資料比較少,有的不完整,也不利于檔案信息的開發利用。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對農村檔案工作的不重視,對檔案工作的要求、規定不了解,專職檔案人員配備不齊,檔案硬件條件差等,使得農村檔案信息反映地方特色經濟、地方獨特風情的資料少。
(三)利用方式單一
農村檔案保管條件差,保管工作也不規范,且長期處于封閉狀態,其他用戶對檔案的內容和結構、對檔案的查詢方式不了解,對利用檔案的意識不強。
二、開發利用現代農業生產檔案的意義
一是利用科技檔案為農村生產決策提供支撐。農業技術檔案是科技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以往應對自然災害的檔案資料、本地土壤情況、種植作物的生產情況、農業技術的試驗和推廣情況等,可以及時向有關領導、科技人員提供符合本地特點和實際的信息,指導決策。
二是利用科技檔案有利于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在進行農村科研、技術推廣時,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過去科研情況,因此離不開對科技檔案信息的了解和研究。研究和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科技應用信息,有助于開闊視野,減少不必要重復勞動,提高科研成果推廣速度和效率。
三是開發檔案可以促進農村科技傳播和交流。農村科學技術研究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手段,利用農業技術檔案進行科技傳播和交流,可以減少重復勞動,加速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提高農科人員的科技素質和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
三、加強農業技術檔案開發利用的有效對策
(一)牢固樹立檔案利用意識
要樹立做好檔案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從組織機構、資金設備、存檔規范等方面入手,并且保持對農村技術檔案信息的敏感性,保存準確、系統的農業技術檔案,才能談如何開發利用的問題。
(二)不斷拓展主動服務措施
檔案部門及檔案工作人員應當注重向農村檔案用戶提供利用方面的宣傳和指導,提高他們查檔利用的能力。一是要重點介紹館藏檔案的內容、價值。要讓農村各部門了解農業檔案尤其是技術檔案的內容,有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哪些是值得參考和借鑒的,要能夠給使用者提供檔案的來源和線索。二是要重點介紹利用檔案的方式和方法。要大力宣傳檔案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如何利用檢索工具,利用檔案的制度規定是什么,哪些內容是可以復印帶走、哪些是只供內部查閱等等。三是要主動指導用戶利用和查閱檔案信息。可以采取設立開放日、舉辦展覽、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讓用戶知曉如何利用檔案,在查閱檔案過程中,主動介紹和指導各個檢索工具的用法,提供檔案的信息。
(三)豐富完善館藏內容
從內容上看,要充實完善科技檔案、歷史檔案或農村技術開發專門檔案,突出地方特色,對農村技術推廣中的試驗結論、研究過程等內容進行充實和完善,給充分利用農業技術檔案信息打下基礎。
(四)創新開發檔案信息
對農村檔案中的農業生產、經濟建設、自然科學調查與考察數據等方面的記錄進行分門別類,超前服務,編寫檔案匯編,系統介紹檔案資料成果,濃縮農業科技信息,以書面或電子形式揭示館藏檔案的內容、價值,并且通過宣傳、提供電子查閱等方式將這些資料送到廣大農業科技站或農業科技人員手中,便于他們利用。
(五)盡快完善檔案網絡建設
阜陽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北部,砂土層較深厚,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地勢平坦,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豐富,生產條件比較優越,蘊藏著較大的增產潛力,是種植花生的良好基地。花生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等,而且國內及國際市場需求很大。以前,由于群眾缺乏種植花生的栽培技術,故造成夏花生產量一直徘徊在2100kg/hm2左右和春花生徘徊在5250kg/hm2低產量,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廣大群眾種植花生的積極性,影響和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提高花生的高產栽培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選用優良品種,搞好播前準備
選用優良品種是奪取花生高產的關鍵措施,俗語說“好種出好苗,好苗奪高產”。通過多次試驗,適宜我區種植的花生品種有魯花一號及海花一號,這2個品種增產潛力大,抗逆能力強,花多針多,生育期在130d左右,是當地花生種植的理想品種。播種前先果選,后粒選,其次用溫水浸種和25%多菌靈拌種。同時進行土壤處理,用呋喃丹1.5kg與麥麩8kg拌成毒餌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蟲。不僅可以一播全苗,而且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有了良種,還要講究適期足墑播種。就沿沙河流域來講,春播花生面積較少,大部分都是在5月底、6月初種植夏花生,當時正值氣候干燥、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季節,空氣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因此要搞好造墑,保證足墑下種,為花生整個生育過程的生長打下良好基礎。
2適期早播,合理密植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是高產攻關的決定性因素。在適宜播種期內,播期愈早,生育期愈長,籽粒愈飽滿,產量就愈高。因此,在麥收后,要搶時搶墑播種,不要拖延播種期,一般6月5~10日播種結束。在做到適期早播的同時,還要掌握合理密植這一關鍵技術環節,一般種植22.5萬株/hm2左右。
3加強田間管理
3.1苗期管理
花生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達到苗全、齊、勻、壯,促進花芽分化,花針期要確保植株生長穩健,及時查防害蟲,花針下扎前,進行中耕培土2~3次或中耕不培土,用手壓分枝,使分枝早接觸地面,有利于花針早入土,提高有效果數,增加百果重量。培土時施二銨225kg/hm2,草木灰450kg/hm2。
3.2合理追肥
除了追施二銨和草木灰外,還要追施一定量的鈣肥。鈣是花生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花生施用鈣肥不僅能提高光合強度,加速光合物的積累運轉與分配,而且能促進莢果充實飽滿,提高花生單產。據調查,施用450kg/hm2石灰比不施石灰的可增產莢果690kg/hm2,百果重增加21g。結莢期應促進營養生長,適時轉移到生殖生長上來,穩住植株長勢,如有旺長趨勢,可及時噴B9或縮節胺1000倍液,控棵促果。
3.3科學管水
花生具有“喜澇天,不喜澇地”和“地干不扎針,地濕不鼓粒”的特點。要做到旱灌澇排,滿足花生生長的需求,保證花生正常發育,獲得花生高產。飽果期噴施磷酸二氫鉀2.25kg/hm2,可噴2次,既能保持花生青秀不衰,又能增加籽粒的飽滿度,從而提高花生產量。
4病蟲鼠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