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工程策劃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作者:楊國棟
設計除必須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執行外,主要還考慮投資者(業主)的設計委托書;但目前的狀況是,絕大多數建設者并不能準確的提出擬建設的工程項目的精確定位,僅是提出一些粗線條的要求,其余的由設計院的設計工程師“看著辦”。設計院的設計工程師由于沒有具體的“需求定位”,也只能按照各自的設計經驗或同類工程的設計經驗來做。這就形成太多的“類比設計”或“拷貝設計,而非有針對性的“精準設計”。同時,設計院收取設計費的標準是按建筑通用設計來收取設計費的,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設計屬于專業性更強的“專業設計”,通用設計標準不可能完成專業設計的深度。同時依據建設部的《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規定》(2003年版本)中的相關要求,并沒有把“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設計作為一項單獨的專業設計來對待,而是將電氣(強電)和“弱電”合并為“建筑電氣”這一個專業。同時對于“施工圖紙”的設計深度也僅要求兩點:一是完成各子系統的系統框圖;二是說明各設備定位安裝、線路型號及敷設要求。其余用一句“配合系統承包方了解相應系統的情況和要求,審查系統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設計圖紙”而了事。但“施工圖紙”又是招標過程中用來編制“工程量清單”的依據;僅依據“系統框圖”和設備定位安裝及線路敷設就能編制出實施準確的“工程量清單”嗎?顯然不行。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將“智能化工程”置于“建筑工程交易中心的二級勞務市場”上去完成招標工作。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專業工程,將智能化工程作為簡單的“勞務分包”工程對待,顯然是不合適的,這也是很多工程項目建筑智能化工程建成后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換一個思路講,即使可行,也必須事先編制出合理、準確的“工程量清單”才行;依據深度不夠的“施工圖紙”(甚至是初步設計圖紙),由僅具有資格資質而沒有任何工程實踐經驗的人員來編制的錯誤百出的“工程量清單”用于招標;中標后在實施中再“東補西補”的完成施工,能確保智能化工程系統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嗎?再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也能得出正確的判斷。另外,不同的設計院出圖的水平也不盡相同;圖紙是工程的語言,施工圖就是“要用工程的語言,將工程中要干的事全部表述清楚”,不管什么人中標,什么人干活,只需依據施工圖紙就能將工程中要求的設備安裝到位、連接齊全、調試完整,直至交付使用。但目前的施工圖除了“深度”有問題外,很多圖示的畫法、圖形圖例、項目代號和位置代號的標注、安裝方式的標注、相關專業的配合要求等存在很多問題,是只有畫圖者自己明白,沒有設計者親自解釋就已看不明白的施工圖。對“電氣制圖”我國有很多標準和規范,如《電氣技術用文件的編制》(GB/T6988)、《電氣簡圖用圖形符號》(GB/T4728)、《電氣設備用圖形符號基本規則》(GB/T23371)、《電氣設備用圖形符號》(GB/T5465)、《技術產品及技術產品文件結構原則字母代碼按項目用途和任務劃分的主類和子類》(GB/T20939-2007)、《工業系統、裝置與設備以及工業產品結構原則與參照代號》(GB/T5094)、《電氣工程CAD制圖規則》(GB/T18135-2008)、《工業系統、裝置與設備以及工業產品系統內端子的標識》(GB/T18656-2002)《、工業自動化儀表接線端子的排列和標志》(GB/T22112-2008)等都是設計者(或繪圖者)應該熟知的規范。遺憾的是,曾與很多設計院的設計工程師交流過,了解并熟練掌握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師傅帶徒弟式的類比方法”。我國很多建筑主管部門也曾組織技術人員編制“XX工程的設計標準畫法圖集”,有國家級的(如標準院),也有省市級的(如北京、上海、江蘇、四川、深圳等)或行業級的(原機械部、建設部、電子部、輕工部等),由于主編的院所不同、所在區域不同、習慣表達方式不同等諸多原因,相互之間存在相互矛盾或不協調之處。能繪制出符合工程要求,滿足工程語言,真正能指導施工過程的施工圖,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素質,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工程經驗。目前很多設計院因工程設計任務繁重,畢業2~3年的大學生就能成為CAD制圖的主力軍,顯然這些大學生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工程是一門實踐性科學,講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沒有工程實踐的設計是不可能不存在問題的。設計院工程師要深入到工程實施現場,特別要做到工程項目投入使用后的“回訪”、驗證設計思路、總結設計經驗。由于我國目前處于大建設時代,整個國家就是一個大建筑工地,新建的工程項目多如牛毛,很多設計院根本“忙不過來”,有些設計院為了片面的追求產值,大搞“類比設計”或“專業設計分包”或由某些集成商(或產品供應商)配合設計,對出圖前的審查程序把關不嚴,結果造成圖紙的錯誤、漏洞偏多,只能在工程實施中邊修改邊施工,造成智能化工程的系統性、完整性差強人意。工程實施不到位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工程項目的“招標投標制”,用不到位的“施工圖”和不準確的“工程量清單”招標,再采用“低價中標”的招標辦法。
如何能保證工程實施質量?智能化工程本身的高科技性、高技術含量等因素,更需要確保系統工程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招標文件中技術規格書的編制亦存在諸多問題。完全把某制造商的樣本數據作為招標技術參數的技術規格書的大有人在。我們不反對以某制造商的某產品的技術參數作為設計或招標時的技術要求,但還應兼顧行業內的實際情況和本工程項目的具體特點,提出合理的、適合的技術參數;否則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將引起很多岐義或產生不可執行性的因素。例如:某工程項目中的布線工程,在入圍品牌中推薦了6個國際著名品牌(其中3個北美的,3個歐洲的),但在技術參數和技術要求中完全參照北美的某品牌樣本抄錄,并強調,在滿足某些性能指標的前提下,還需滿足TIA/EIA、UL等各種標準中的相關要求。須知,國際上有國際標準,北美有北美的標準,歐洲有歐洲的標準,其中雖有大量相似相通之處(等效采用部分),也有依據不同區域的習慣用法做出的一些特定的要求;讓歐洲的產品完全符合北美的標準顯然是不合理的,而工程項目的實施又在我國境內,我國又有我國的規范和標準,雖也等效采用了大量的國際標準和規范中的要求,也有一些本國的特色和最適于國情的東西。故筆者的意見是:不管哪國的產品,在我國境內都必須要符合我國的標準和規范要求。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由于時間排序、工程進度等關系,有些工程項目的智能化工程的招標投標工作可能比較延后(例如,建筑物已經封頂),工期進度又比較急,特別是一些從工程任務變為政治任務的工程,招標文件編制倉促,錯誤的認為招標文件中技術規格書的編制只要能完成招標任務就行。其實不然,很多業主到最后才明白,完全不是這回事。一旦開始招標程序并中標以后,其招標文件中的技術規格書將是工程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其中的性能參數要求不僅要服務于招標過程,還要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作為工程質量監督、監理、檢測、驗收、審計和決算的依據,這在很多工程項目中有過深刻的教訓。由于招標文件對技術規格書中的技術性能參數要求不嚴或不全,或要求過嚴、過高,在投標時的技術應答中,基本都是“符合”、“滿足”等語句;但在最終驗收或工程移交中核查某些性能要求時,則發現有很多不符合而不能如愿交付的工程,或在交付過程中發生推諉、扯皮、工程驗收不通過、工程審計不過關,不能如期支付工程款等的工程并不在少數。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監管和測試不到位筆者一直認為:工程質量是靠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施工工藝來保障的,嚴格的施工工藝是靠嚴格的工藝紀律來保障的,“嚴格執行施工工藝”是靠嚴格的施工監管來實現的。實施工程過程監管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工程承包商的項目經理部的監管人員,一種是業主的委托代表監理工程師。前者是站在中標方項目實施和管理的角度,后者是站在建設(投資)方的角度。目前工程實際中“集成商中標,簽約施工隊干活,產品供應商做技術支持”的現象比較普遍。當然,由“簽約的施工隊干活”并不是說不行,但必須要對簽約施工隊中的實施者做專業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考核后上崗;同時,在實施過程中還需加強執行施工工藝紀律的監管。放松監管,任由施工人員隨意處置的工程不在少數;監理工程師是實施工程過程質量監管的另一條防線,受業主委托,站在公正者的角度實施專業監管,并督導工程承包者的持續改進。但目前工程現狀是:“智能化工程”(弱電工程)的專業監理工程師并不存在,大部分由“機電安裝”或“建筑電氣”監理工程師來兼顧,其監理工程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亟待提高,大部分監理工程師更多的職責是完成建設過程中工序的監管,對工程質量不是不監管,而是不知道如何監管,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么,應該做到什么樣才是符合標準和規范的。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很多子項仍然是以手工操作為主;技術再好,操作再熟練的技工也不可能保證準確無誤的操作,需要用工程檢測和測試手段來驗證其工作結果的可用性;故實時操作后,工程交驗前,檢測和測試是必不缺少的工序環節之一。筆者參與過很多工程項目的驗收工作,在很多工程中,當工程實施(中標)方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后,按照工程監管流程,首先需要進行自檢自測,以便發現問題并及時整改,然后將自檢自測的結果報請監理工程師,由監理工程師進行核查或抽檢(該過程目前大部分流于形式化),再由四方(建設方、設計方、監理方和工程實施方)進行工程驗收,該階段需要組成驗收小組,除檢查必要的過程文件、檢測記錄、試運行報告外,也需要再次進行核查和抽檢,以驗證過程文件和記錄的時效性和可追溯性。最后才是工程項目的終驗,一般是待系統運行一年后,由該工程項目的建設行政主管單位組織行業驗收。在這自檢自驗、四方驗收、行業終驗中,對于檢測的手段、檢測結果的判定等方面,缺乏可遵循的標準和規范,同時并未引起建設(投資)方足夠的重視;業內智能化工程項目的強制第三方檢測機制尚未形成,編制預算時也沒有這一塊費用;特別是某些工程項目在一定時間內變成“政治任務”時,不要說第三方檢測,就是自檢自測都變得“十分蒼白”。目前很多工程項目智能化工程的驗收流于形式,感觀驗收的較多。為了確保工程實施質量,希望業內應盡快完善檢測手段、檢測規范、檢測結果的合理評判等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達到真正能指導業內工程實施、確保工程質量之目的。
任何工程項目中的智能化工程都需要進行“深化(細化)設計”,為什么?這是由智能化工程本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這也是為什么把“智能化工程”僅作為“勞務分包”工程對待所不合適的理由之一。智能化工程是由很多個子系統互聯互通而成,系統若想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需要各子系統“默契配合”,講究的是系統的可用性和(軟/硬件)配置的完整性;由于子系統比較多,其涉及的設備和產品也就十分豐富;不同子系統間,不同設備和產品,可能由于制造商的國別不同、遵循建造的標準不同、硬件接口和通訊協議不同,系統的架構不同、編碼協議和規則不同等眾多因素,再加上招標過程中,為了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原則上是各子系統不允許有推薦的設備或產品品牌,即使允許,每個子系統的推薦品牌也不得少于三個。這樣,哪一家參與競標的系統集成商中標,用何種設備或產品,完全是隨機的;那么,中標后的工程承包商必須采用滿足用戶需求、經過專家評審、確認中標的設備和產品,并依據原設計思路和框架做“工程應用的符合性設計”。第一要保證系統的架構不能有太大的變化;第二要保證基本性能參數不能變動,依據中標產品的具體情況來修正招標時的施工圖設計,故稱為“深化(細化)設計”。深化(細化)設計的圖紙水平體現了中標集成商的綜合水平;筆者曾參與過多個工程項目深化設計的評審工作,同樣存在“深化設計不深、細化設計不細”的問題;究其原因還是設計工程師的專業素質和責任心不強的問題;深化(細化)設計后的圖紙,經過原設計院設計工程師的確認后生效,具有了必要的法理地位,才能用于施工現場。
工程設計無小事、工程實施過程無小事、工程檢測和驗收無小事,每個環節都“認真”對待,最終的工程建設結果肯定沒有問題;若每一步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就一定會有問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設計是龍頭”,不能掉以輕心,工程項目的成功與否,80%以上取決于設計。工程過程質量保證取決于嚴格的施工工藝和執行施工工藝紀律。“成功從設計開始,質量從工藝抓起”,期望有更多的優秀設計,質量更高的智能化工程,“相當智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出現,為社會進步服務,為大眾服務。
建筑機電節能工程設計原則
1為建筑機電設備提供基本的運行條件
為機電設備的運行提供足夠的動力,是對建筑機電節能工程設計最基本的要求。保證機電設備的正常穩定運行,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保證機電線路的安全性;(2)控制方式科學合理;(3)防雷技術措施,如安裝防雷裝置;(4)特殊場所中,需要應用防靜電技術、防浪涌技術、防火技術等。
2減少損耗
建筑物首先要滿足使用功能與安全上的要求,在這個前提下,將建設投資降到最低,比如選用先進節能設備、優化線路設計、降低運行費用和維護成本等,從而節約電能以及其他能源的耗用。
3負荷科學化
在設計的時候,選用科學的設計系數,合理地調整負荷。在某些較為特殊的情況下,采用合理的用電節能措施,以達到負荷率、設備利用率最優化的效果,最終實現節約電能的效果。簡而言之,在做建筑機電節能工程設計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適用、安全可靠、經濟實惠、技術先進等。
建筑機電節能工程設計實踐操作
1機電設備的節能
1.1空調系統的節能
空調系統的能量消耗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1)為建筑制冷或制熱所消耗的能量,如電、煤、油、汽等;(2)為房間提供空調循環水和暖熱風時,水泵、風機所消耗的電能。針對空調這2個方面的能量消耗問題,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進行控制:(1)合理控制室內溫度參數;(2)合理利用和控制室外新風量;(3)利用自然資源(如地下水、室外空氣);(4)減少輸送系統的動力消耗(如水泵耗電、風機耗電等);(5)動態調整空調控制參數防止過冷或過熱;(6)從排風中回收熱量。空調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某城市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空調的用電量在全市用電總量中的比例竟然高達30%,城市的供配電系統因而承受著空調系統帶來的極大壓力。所以,對空調系統進行優化節能,已經刻不容緩。
1.2照明系統的節能
建筑的照明主要包括3大方面:室內照明、公共區域照明、泛光照明。根據建筑照明區域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照明系統的節能控制:(1)充分利用自然光;(2)劃分區域確定照度標準;(3)采用高效光源;(4)選用合適燈具;(5)合理設置光源的控制方式。建筑照明和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密切相關,既要滿足人們基本的照明需求,又要實現節能控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實踐。
1.3給排水系統的節能控制
直接給水、恒壓給水、高位水箱給水是3種常見的給水方式,高層建筑通常采用高位水箱、生活給水泵、低位蓄水池構成的給水系統。給排水系統的能耗集中體現在2個方面:(1)為水循環提供動力所消耗的電能;(2)水資源的消耗。
給排水系統的節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推廣應用新型節水設備;(2)變頻水泵的使用;(3)開發第二水資源,如中水;(4)給水管網爆管預防;(5)完善熱水供應循環系統;(6)消防貯水池的設置及加壓。水是萬物之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而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并不高,控制水資源的消耗意義重大且任重道遠。
1.4電梯系統的節能控制
隨著高層建筑日益增多,電梯愈發顯得重要,其能耗也在逐年增加,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因而,很有必要對電梯系統進行節能控制。電梯系統的節能控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電機拖動系統的節能控制,分為2種情況:1)提高電機拖動系統的運行效率;2)將運動中負載上的動能、機械能、位能轉換成電能,即電能再生。(2)其他節能途徑,如科學地并聯建筑內所有電梯,并用智能系統進行控制。
2電壓等級選擇
選擇電壓等級時,可以參照以下情況:(1)城鎮的低壓配電電壓適合選用220/380V,高壓配電電壓適合選用10kV。(2)向企業供電時,應該考慮用電設備特性、供電回路數量、供電距離等因素,還要結合該地區公共電網的現狀以及規劃,進而綜合確定。(3)小負荷用電用戶接當地的低壓電網是較為適宜的。用戶的負荷超過200kVA、單臺設備功率超過250kW、供電距離超過250m且負荷超過100kVA,這3種情況采用高壓供電是較為合適的。
3供配電系統設計
在進行供配電系統設計時,應做到以下幾點:(1)系統應該簡單、實用,配電級數適宜,不可太多。(2)考慮電負荷的分布以及容量情況,將變壓器置于負荷深處,盡可能地縮短低壓供電半徑,從而節約電能以及金屬的用量。(3)10kV配電系統應該靈活方便,具備很強的適用性。可以采用的形式有環式、放射式、樹干式等。(4)供電范圍要明確,線路、變配電所交錯重疊供電是不適宜的。
4變壓器的選擇
選擇變壓器時,應該考慮變壓器的有功功率損耗,變壓器的負載率以及負荷不平衡的狀況。以三相電源供電為例,可采用如下方法平衡負荷:(1)把單相機電均勻地分別接在三相電源上,盡量保證以下關系:最大相負荷≤三相負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負荷≥三相負荷平均值的85%。(2)220V照明負荷的線路電流不超過30A時,適合單相供電;超過30A時,適合三相四線制供電。(3)正確運用單相自動補償設備。
5減少傳輸損耗
電路功率損耗一大主要原因就是電阻的存在。該損耗同電流大小、電阻大小成正比例關系。改變電流是不合適的,想要降低線路上的損耗,只能通過減小線路電阻的方法。以下3種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線路電阻:(1)導線材質的電導率要小。(2)布置導線時,盡量節省距離,縮短導線長度。(3)增大導線截面。線路比較長的情況下,根據載流量、熱穩定、保護的配合及電壓損失等條件確定理論截面后,再加大一級導線截面。
結語
LC濾波器工程設計時的幾點考慮
1LC濾波器工程設計時幾款常用的軟件推薦
LC濾波器設計軟件的種類繁多,早已步入尋常百姓人家,本文從使用簡單、方便的角度來推薦幾款免費設計軟件。
a)AADE公司的FilterDesign它可以幫助工程師簡單、快速地設計幾乎是任何類型的集總參數的低通、高通、帶通和帶阻濾波器,同時也可以顯示濾波器的插入損耗、回波損耗、群延遲和輸入阻抗等。使用該濾波器設計軟件時,當頻率升高,內部的寄生耦合電抗和分布電抗就將破壞它的設計精度。由于寄生效應自然地降低了濾波器的中心頻率,所以設計的頻率比實際需要的頻率要高一些。
b)RF-Filter.exe軟件該軟件使用非常簡單,僅需選擇所需用的函數類型、階數、源阻抗和負載阻抗等參數就可設計出所需參數和仿真波形。用該軟件設計一個輸入輸出阻抗為50Ω、7階巴特沃斯、截止頻率為200MHz的低通濾波器時的仿真波形和電路,用歸一化參數計算和仿真設計的參數幾乎完全一致,如圖1所示。
c)FilterSolutions10.0濾波器設計軟件該軟件如圖2所示。
d)Helical.exe螺旋濾波器設計軟件該軟件如圖3所示。
用該軟件設計時輸入輸出阻抗需要匹配,如果參數設置不合理時,就可以拒絕進入主界面,該款軟件適合于窄帶濾波器設計。c)FilterSolutions10.0濾波器設計軟件該軟件如圖2所示。d)Helical.exe螺旋濾波器設計軟件該軟件如圖3所示。用該軟件設計時輸入輸出阻抗需要匹配,如果參數設置不合理時,就可以拒絕進入主界面,該款軟件適合于窄帶濾波器設計。
2進行LC濾波器工程設計時,考慮PCB的事項
a)頻率越高時,較薄的介質層將增加插入損耗,增加介質層的厚度將減少這些損耗,但與此同時會增加電路板的穿孔電感或者會產生我們所不期待的信號傳輸模式。介電常數Er較高時將會增加介質中的損耗,而且也會稍微增加導體中的損耗。當LC濾波器需要盡可能小的插入損耗時,雖然選擇較厚的PCB板會減少損耗,但也增加了穿地電感,介電常數Er應較小些。上面提到的穿透孔產生的穿地電感可由如下公式計算:這個公式說明了穿透孔的直徑越小、穿透孔的長度越長則穿地電感越大。所以通過PCB板設計濾波器時,要使穿地電感越小則PCB越薄,濾波器的高頻衰減特性越好。所以選擇PCB板的厚度時必須考慮插入損耗和穿地電感的折衷。同時通過該公式可以算出穿地電感的實際值,在設計LC濾波器參數時,可以使穿地電感看成是線圈電感的一部分,使串聯到電容器的電感值選得小一些。
b)LC濾波器通過PCB板工程制作時,所有元器件的引線必須最短以減少損耗和引線電感。傳輸的微帶線保持50Ω的恒定阻抗,以減少失配損耗及由不連續阻抗引起的反射。在1GHz時,即使1cm的短線,也會有約10nH的電感,形成一個幾乎很純正的電感器。濾波器的微帶線中的所有彎曲都應該斜接或者變成圓弧狀,以防止輻射到相鄰的電路中。一般地線通過最短的路線,通常是通過一個穿透孔接到PCB的接地板,主要是為了降低返回路徑的對地電感。同時從PCB頂端的接地板到底端的接地板,應該以1/4波長或者更小長度的間隔,有規律地設置穿透孔。整個PCB的設計盡可能地減小實際的尺寸以減少損耗和輻射。元件應該交叉配置在微帶線的兩側,以改善高頻域的隔離程度。電容器接地旁邊要有穿透孔,空余的地方盡可能地配置上引線孔。LC帶通濾波器的制作要選用寄生電感量小的電容器,使含有寄生電感的LC諧振電路的諧振頻率重合在幾何中心的頻率上。
c)進行LC濾波器的工程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PCB線、元器件和導線之間的耦合。可通過使用屏蔽、減少載流環路的區域、印刷板引線成直角和傳輸RF電流的印刷板引線互相保持一定的距離來減輕這些不好的能量耦合。當RF信號遇到LC濾波器的耦合電容時,為了減少阻抗變化范圍和降低電壓駐波比VSWR,元器件應該與微帶線具有相同的寬度,并且焊接的輪廓應該平滑以便不干擾信號流。
進行LC濾波器工程參數設計時的考慮事項
a)如果濾波器要隔直流信號,那么應在輸入端加一個很大的電容,使得在最低頻率上的電抗小于1Ω。如果該LC濾波器是高通濾波器,為阻止直流信號,就應該在輸入端接一個串聯電容,而不是并聯一個電感。
b)如果要設計精度更高的濾波器就要采用更加復雜、準確的現代濾波器理論技術或者更昂貴軟件程序來考慮寄生效應的影響。對于低要求應用場合和極點數少的情況下,僅通過軟件仿真設計就足夠了。頻率大于30MHz時,表面安裝的元件導致的分布式電抗會使濾波器的中心頻率顯著地降低,必須考慮寄生響應的影響。可通過減少繞組直徑和圈數來減少電感器的匝間電容,可通過更小的元器件來減輕所有元器件的接地電容,可使用以電感相交成直角的方式來減輕電感的相互耦合,可通過使用一個并聯的電容器來減輕引線內的固定電感,減小電容器的寄生電感,通過上述方式可減輕寄生響應的影響。
c)LC濾波器在高頻率設計時,選用高Q值的電感可以減少插入損耗和降低邊緣的圓滑程度。電容器要選用自感量小的元件,如果電容的容許誤差較差或者溫度特性差就會使得通帶特性、中心頻率、回波損耗發生變化。可采用將一個電容分為兩個只有一半容量的電容器后再并聯的辦法,從理論上說,電感量可以減少一半,阻帶衰減量實際上可改善約10dB。
d)根據衰減頻率部分,考慮到費用、插入損耗、群延遲變化和物理尺寸的要求,濾波器應該設計成最小階數。在沒有放大器連接之前,若將設計好的濾波器級聯,就會導致交互感應。
進行LC濾波器工程設計時考慮的濾波器函數選型事項
如果需要通帶內有最大的平坦響應,對元件的變化不是很敏感的話,則可選用巴特沃斯濾波器,沒有特殊要求時優先推薦巴特沃斯濾波器。切比雪夫濾波器在通帶內有等波紋起伏的紋波,但截止特性特別好,高的群延遲變化,可通過增加濾波器的通帶來抑制群延遲變化。貝塞爾濾波器通帶內延時特性最平坦,小的群延遲變化,相位特型好,對要求輸出信號波形不能失真的場合非常有用,但截止特性很差,對元件的要求很高。高斯型濾波器常用于頻譜分析儀帶寬的濾波器中。橢圓函數型濾波器通帶內有起伏,阻帶內有零點,截止特性最好,但對器件要求嚴格。勒讓德型截止特性比巴特沃斯型好,并且可以用小的器件值來實現。在工程實際設計中依據不同的特點和通帶的頻率響應、帶寬、元件敏感程度和分布電抗以及元件獲取真實的參數能力等選取不同類型的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