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車研發中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與升級,相關技術的完善與優化也為汽車研發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研發能力作為汽車制造業的核心,其決定著一個汽車制造企業的戰略高度,同時也是該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基。云計算技術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技術手段,在諸多領域的發展應用中已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簡要分析了云計算技術在汽車研發系統中的應用,以期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云計算技術;汽車研發;應用簡析
1我國汽車研發設計的發展現狀
我國汽車市場開放發展于20世紀80年代,在那段時期里,我國所有的技術均依賴于國外引進。由于無法掌握核心科技,不僅在市場中競爭力不足,在合資企業中也難以掌握話語權。時至今日我國本土企業已意識到技術研發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也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研發工作開展主要有兩大研發模式:其一是利用境外的研發資源展開自主研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吉利汽車公司收購境外汽車研發機構的方式。不可否認這也是一種快速提高自身研發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二是獨立自主研發模式,我國很多的老牌汽車企業堅持以自主研發為主要途徑,同時參考外部研發力量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獨立的自主品牌。這也標志著我國企業行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云計算的特點
2.1虛擬化虛擬化技術是云計算技術最為基礎也是最為核心的關鍵部分,例如計算與儲存的虛擬、執行請求命令的服務器虛擬、桌面的虛擬以及操作系統的虛擬等。同時云計算技術還可以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進行相關虛擬資源的調配,這無疑提高了用戶的體驗與實際應用效率。
2.2兼容性支持不同應用的運行也是云計算技術兼容性的重要體現。而這對于管理應用效率的提升也會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
2.3自助服務作為用戶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隨時隨地選用終端設備,相比于以往的服務形式,云計算技術不僅成本低,且無需同服務提供商進行交互,同時云計算所提供的容災處理方案也可為用戶的系統安全提供保障。
3云計算對企業帶來的便利
3.1降低運營成本作為企業在對資源進行利用的過程中,不需要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資源管理,其只需要付費選擇自己所需的設施或是應用即可。這意味著企業可以專注于自身的業務,這無疑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3.2可滿足企業的不同需求云計算業務對于資源的增添功能可以保證其快速的適應市場的變化。繼而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對于用戶而言,管理工作的開展也由以往的繁瑣變成了如今簡單的支付與消費。
4汽車企業云計算技術構架分析
盡管云計算的應用已經向審核各領域滲透,但就企業而言,在產品的開發與服務過程中仍舊沒有實現云計算技術應用的統一標準設定,這在一定意義上也限制了云計算的持續發展。同時,不同規模的企業,在云計算服務平臺的構建上也會存有差異。而作為云計算應用的基礎,加強云計算的技術構架探究也尤為必要。
4.1基礎設施層基礎設施層指的是基礎構架層面的云計算服務,其致力于為用戶提供虛擬化的資源服務。這些資源主要是以物理硬件的形式存在,其作為一個具備超強計算功能的計算集群,可為用戶提供較為穩定可靠的服務器環境。例如Windows、Linu或是一個集群,為用戶提供存儲能力的存儲以及為用戶提供網絡處理能力的帶寬等。
4.2應用層應用層主要根據汽車企業的需求,為其提供云中的應用程序服務。同時應用層也是云計算技術的核心技術層。由于企業在這個環節所使用的應用程序并不是下載在本地的電腦之中,所以即便出現了相關的問題與故障,也無需用戶進行直接的修復與管理。
4.3服務提供層為用戶在使用云計算服務過程中提供相關的配套支撐服務是該環節關鍵,由于用戶所體驗的一切服務項目均是存在于云中,所以這種模式下的應用環境以及應用接口都是即時存在。作為用戶可加以直接地應用,除此之外,就制造企業而言,從云計算平臺直接獲取優質快速的軟件資源也是十分明智的選擇。
4.4服務管理層其主要是面向所有層次提供管理服務,通過對分散的數據資源進行管理,而后以虛擬資源的形式提供給用戶的管理層,其在云計算平臺的應用過程中也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5結語
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技術手段,云計算技術在汽車研發過程中的應用價值十分關鍵。本文所述內容皆立足實踐,首先就我國汽車企業的研發現狀以及云計算技術加以概述,而后就汽車企業的云計算平臺構建的相關細節加以分析,旨在通過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為我國汽車研發工作的持續開展提供積極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鄭佰平.云計算技術在汽車研發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3.
[2]王志恒,李小勇.面向云計算數據中心的網絡存儲技術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4,30(8):11-13.
[3]周延風,李志濤,劉建永.分析云計算給汽車帶來的影響[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6(11):4-5.
作者:張娟 賀可勛 單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