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年第6期
【內容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的數量明顯增多。只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完善的心理弱勢群體教育制度;建立高水平、高素質的輔導員團隊才能解決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經濟困難、家庭關系不和諧、父母教育方式錯誤、人際交往能力差和就業壓力大等原因,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變得異常脆弱,甚至有了心理疾病,我們把這部分人群統稱為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目前,我國高校弱勢學生群體已經達320余萬人,約占大學生總數的1/4,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約16%~25.4%。如何讓大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健康地成長,關系到我國和諧社會建設與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這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的現狀
(一)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由于經濟貧困、學習能力差、生理缺陷或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被其他同學嘲笑、孤立,他們本身也變得異常敏感,缺乏自信,甚至產生悲觀、絕望等情緒,更有甚者對周圍同學產生敵意。他們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有焦慮、抑郁、強迫、自閉、神經衰弱、偏執等多個方面,這些心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他們成才成人。
(二)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大多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由于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的特殊性,他們不愿意去面對挫折和困難,主要表現就是規避風險,依賴他人,缺乏責任感;他們可能稍遇挫折,就會顯得束手無策,意志消沉,以消極的心態對待挫折和困難;當他們遇到超出能力范圍的挫折時,就會悲觀絕望、怨天尤人,甚至自殘;有的大學生又有些不同,他們能忍受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嚴重挫折,卻不能忍受自尊心受到點滴損傷,一旦有人或事突破了他們的底線,就容易出現很極端的行為。
二、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缺失。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自身普遍在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他們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也不能準確地分析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更不能恰當有效地去解決自身存在的這些問題。他們被來源于自身的問題困擾著、折磨著,時時刻刻都想去擺脫這些煩惱,但是他們在學習中、生活中鮮少接觸到關于思想政治教育這方面的知識,也不具備進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還有些高校雖然開設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是一般作為選修課,沒有引起大學生的重視,而且課堂形式過于陳舊,基本屬于純理論的灌輸,不能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談不上進行自我教育。
(二)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完善。高校領導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容易出成績的學生成才建設上面,對于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的心理健康方面重視不夠、了解不夠、分工不明、責任不明、制度不完善。有的高校可能只在輔導員工作職責里簡單提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并沒有關于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及處理機制,也沒有評價考核的標準。領導的不重視、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很好地開展,更不要談保質保量的完成。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處于心理亞健康甚至重大心理疾病狀態,而在現行不夠完善的制度層面上,想要使他們的健康利益得到保障十分困難。
(三)輔導員隊伍專業不強、工作熱情不高。大多數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處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時,方式方法過于簡單片面,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學校對輔導員隊伍投入不夠,輔導員很少有機會參加心理方面的專業培訓,只能靠自學與時俱進,但是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對比較乏味,輔導員工作又很繁重,有些還授課或從事行政,外加他們的待遇一般不高,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輔導員對心理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還有一些稍微有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的輔導員,因為工作勞累、待遇不高、職稱評定等原因,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又轉向其他崗位發展,這樣一來輔導員隊伍一直處于動態變動中,整體素質得不到提升。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高校應該把《社會認知》《大學生心理》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課程體系之中,普及必要的心理學、心理衛生學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大學生對心理素質教育的認識;促使他們對自身的心理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激發他們積極參與自身心理調適活動的積極性。心理調適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應該體現科學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須積極倡導主體自我教育,教師注意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以一顆平常心面對自己、面對集體、面對社會。
(二)建立完善的心理弱勢學生群體教育制度。建立“大學生心理異常情況監測網絡”。一級監測網絡———寢室,充分調動寢室同學互相關愛之情,當同學遇到危急情況時,主動關心同學,并及時向上一級監測網絡匯報。二級監測網絡———班級,充分發揮班委、黨員的骨干作用,與班上同學多溝通交流,了解同學們的思想動態,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向班主任、輔導員匯報。三級監測網絡———系(部),分管學生工作的班主任及輔導員應該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情況,發現心理有異常的學生及時與之談話,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給予恰當的心理干預,將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中,并將相關情況向家長反映和向上一級匯報。四級監測網絡———校領導,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負責總體協調、指導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和危機干預工作,必要時請校外專家進行心理“會診”,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并及時向系部分管學生工作的教師反饋。“大學生心理異常情況監測網絡”實行層層負責的原則,即下級對上級負責,哪層出問題哪層負責。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整理成檔案,時時追蹤,及時干預,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三)建立高水平、高素質的輔導員團隊。第一,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輔導員的待遇,減少行政工作量,讓輔導員更有精力、更有熱情地去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服務;第二,增加心理專業輔導員教師比例,讓專業性強的輔導員教師輪流到心理咨詢室值班,讓需要心理咨詢的學生能及時得到專業化的服務,專業強的輔導員對心理方面的研究更深入更執著,并且可以帶動其他輔導員學習的積極性;第三,輔導員應該增加培訓和外出學習的機會,特別是學習先進的心理干預技術,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時做到更科學更專業更細致。第四,輔導員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幫助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學生,愛惜學生。
總之,整個輔導員隊伍應該是目標明確,方法先進,職責細化的有機聯系的工作格局。
【參考文獻】
[1]何詳林,謝守成,劉宏達.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新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夏曉虹,王明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
[3]夏志芳.高校學生弱勢群體的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3
[4]王洪軍,白杭.加強高校心理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7,25(4):116~117
[5]潘紅梅,將興巧,鄭紅朝.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思政工作保障機制初探[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2,30(2):17~19
作者:劉洪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