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歷史課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時代的潮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進行探究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努使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歷史課;探究式教學;自主創新
自主學習是創新學習的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養他們自主創新的能力呢?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因材施教”
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證明:“人類的大腦就像一個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強大的電腦還要強幾千倍?!币虼私處熞匀藶楸?,相信學生潛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個體,相信學生能夠獨立學習、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實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飽,中等生吃好,使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激勵競爭,形成一個全班學生共同提高的統一整體。爭取把上等生塑造為“精品”中等生塑造成“正品”差等生打造成“成品”。
2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因境施教”
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的權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之上。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課堂中教師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因境施教”,教師做幕后“導演”把學生推向教學舞臺,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展思維。例如一節課的開頭可以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提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示一幅有趣的圖畫,把學生的心吸引到課堂上來。
3善于運用言行表情———“因機施教”
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握教學的最佳時機,實施“因機施教”。在課堂中善于運用言行表情,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贊許的話語,一翻精彩的開場白,都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獲得終身受用的創造才能。在平時的課堂中,常用贊許的話語鼓勵學生,增進與學生的感情,使每位學生時刻感覺自己是課堂中的小主人。
4設計多種參與方式———“因法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今謳歌“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才?!币虼?,我在課堂中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通過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使自己在整個環節中起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各抒己見,達成思維共鳴和感情共鳴,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展示個性的機會,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5通過多種形式訓練———“因趣施教”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長期以來歷史訓練形式單一,學生感到死板乏味,如將訓練題改為趣味題那就不同了,既可以使學生喜愛做作業,又能起到鞏固提高、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
(1)知識整理:交給學生用知識樹的形式對所學的某一單元之間的內容表現出來,既有趣又把所學知識之間的關系理清了。
(2)收集材料題:組織學生收集與學過的知識相關的歷史材料,如古錢幣、歌曲、故事、歷史人物等。如講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后,要求學生收集有關長征題材的詩歌,學完抗日戰爭叫學生收集抗日歌曲,講述抗戰故事等。
(3)問題討論:組織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對某一事件、某一人物進行評價。如:你如何看待隋朝大運河?清政府實施的閉關鎖國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為什么?然后采取學生互動或師生互動進行討論,最終得出正確觀點和答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國家需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中學歷史教師應擔負起這一歷史的重任,在自己平凡而又重要的崗位上,努力開創探究式課堂教學新天地,以適應時代的要求,也不愧為一名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李強.對課程改革背景下歷史教學的冷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2007(12)
[2]余文森.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J].教育研究.2004(11)
[3]周靖.主體歷史比較教學模式———培養創造性歷史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J].歷史教學問題.2002(02)
[4]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02)
作者:尹桂梅 單位:山東省平原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