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營銷策略的中小企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綠色營銷的概念及其與傳統營銷模式的差異
綠色營銷是在人們追求環保、健康、生態平衡和安全的意識形態下發展起來的新型營銷方式,而傳統營銷方式是以利潤為驅動發展的,所以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綠色營銷是對自然、對社會、對全人類負責的新型營銷模式,以往的以打破自然生態平衡為代價的經濟模式使人們深刻認識到這樣后果的可怕,而綠色營銷正是一個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地球同時又謀求經濟發展的最佳營銷方式。綠色營銷更注重企業形象,使企業由產品銷售逐漸增加到理念與產品共同銷售,當一件事物有理念和信仰作為支撐時便是不易被輕易打倒的,這無疑使市場營銷整體更上了一個層次。綠色營銷創造了永續經營的經營模式,真正響應和落實了可持續發展,使企業更加活力長壽。
二、中小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意義與優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梁士倫教授認為,實施綠色營銷的企業雖然目前還沒有實現可觀的收益,但在綠色消費氛圍和企業品牌形象建立起來之后,通過綠色營銷實現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充分說明了實施綠色營銷是非常明智之舉。
(一)符合科學的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野生動物基金會共同發表的《世界自然保護大綱》,1987年由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正式使用。而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主力軍的中小企業通過實施綠色營銷響應了國家號召,又為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二)有助于塑造企業形象。
中小企業秉承綠色理念,選用綠色能源,生產綠色產品能美化提升企業自身形象,建立獨特競爭優勢。同時,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可循環多方利用,能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
(三)有助于增加經濟效益。
由于綠色產品所包含的環保價值和技術含量較高,價格將高于平均水平的產品。這樣收入抵消多付出的成本后,仍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四)有助于拓展國際貿易市場。
近年來,很多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產品,將“綠色含量”作為限制進口的非關稅措施。開展綠色營銷,將會有利于解決這一出口難題。同時,正是中小企業特有的小規模帶給中小企業在綠色營銷中獨特的優勢。因為生產規模小,所以投資風險小,而且便于根據目標消費者需要的變化,及時調整產品形式營銷方式,能靈活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同時為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形成產品積累經驗和品牌忠誠度。
三、我國中小企業綠色營銷的實踐
現今,綠色營銷在西方國家已經普及,做不到“綠色”的國家反而會受到社會和消費者的譴責。而相比之下,我國的綠色營銷起步還較晚,但仍有不少企業為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也為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選擇開展綠色營銷,下面便舉例說明一些企業對綠色營銷的實踐。
(一)小毛驢市民自主農園。
小毛驢市民自主農園位于北京西郊鳳凰嶺山腳下,占地230畝,是由政府、企業和高校共同建立產學研基地,由國仁城鄉科技發展中心負責。小毛驢農場是一個現實版的開心農場,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越來越多地向往鄉下栽瓜種田的農區,想體驗一下耕種與豐收的喜悅。小毛驢便是這樣一個開放式的農場,它推出各種出租項目,種地、養雞養鴨、釣魚等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同時他還是一個采取先進生產設備的有機農場,不用化肥和農藥,培育出完全無公害的蔬菜,飼養家禽不加生長素,真正實現純天然。小毛驢的綠色有機蔬菜一上市便取得廣泛關注與消費者的喜愛,各家媒體紛紛報道,又進一步促進了其產品的銷售,擴大了其知名度。
(二)銀鴿造紙。
提起造紙,很多人習慣性得將其與“破壞植被、重污染”聯系在一起。位于我國河南省的銀鴿造紙開創了環保造紙的先河。銀鴿造紙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東部,距離城市生活用水來源的沙澧河很近,屬于重點污染防治區。2004年為了實現企業“技術創新、環保節約、規模擴張”的發展目標,結合中國環境科學院和黃河水資源保護研究所的研究成果,銀鴿公司對多項生產技術進行了改革創新,開發先進的“漂白麥漿草”制漿工程,使原木漿的利用率提高1倍,污染排放量也在安全數據以內,對燃煤鍋爐和堿回收爐也進行了改造,并配備除塵器以保護空氣質量、保護工人健康。廢水的處理也根據生物工程的原理引進一批以污染物為食的菌類過濾器,處理后再排放。對各類噪聲源也作出降噪、隔聲的舉措。此外,銀鴿還設立了公司環境保護部,使對污染的防護與治理及時而有效。2008年銀鴿入圍第五屆中華寶鋼環境獎,是河南省唯一入圍的造紙企業。
(三)神木蘭炭。
神木縣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區,有著豐富卻又不可再生的豐富礦藏。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煤炭也進入低谷區,為了提高產量,獲取利潤,榆林市的煤礦企業紛紛采用土法煉焦的制煤方法,這一生產方式對生產設備并無限制并且產量高。一時間榆林市大到企業小到各家各戶都掀起了制煤熱潮,而帶來的后果是因為毫無章法的冶煉浪費了大量煤礦資源、不經處理就排放的廢氣使該地區空氣急劇惡化,煙霧彌漫,榆林也因此被稱為“黑三角”。從2004年開始,在國家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引導與支持下,神木縣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先進的蘭炭生產線,并對小戶企業進行整合成為一各有規模有全套管理體制的新型煤炭企業。在環境問題上也予以重視,尾氣進行脫硫處理并對一些可燃氣體進行綜合利用,污水經過過濾加工循環利用,實現了生產規模化、工藝節能化、操作自動化、環保標準化。“神木蘭炭”于2012年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并在全國開始推行,實現了由地方產業向國家新型產業的轉變。
四、中小企業實施綠色營銷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述案例發現,以上實施綠色營銷進行改革創新的中小企業都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社會層面獲得很好的反響,但不難發現這些企業的轉型都是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乘著新科技的東風發展起來,這不免使我們思考實施綠色營銷先決條件的重要性,這些企業給廣大企業做出了示范,但現實中的實踐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下面讓我們分條探尋綠色營銷在實踐中存在的障礙。
(一)營銷理念落后。
目前,中國大多數中小企業仍是追求表面所得利潤和短期經濟效益,環保意識淡薄,目光短淺,忽視了對資源不完全利用和環境污染帶來的更大的損失。由于缺乏對最新消費風向的認識,喪失了提升企業差異化和競爭力的機會,還有部分中小企業盡管意識到綠色營銷可以開辟新市場,但因守舊心理和對風險的顧慮還是放棄了綠色營銷。例如,在2004年發生在四川托江干流水域的工業廢水污染事件,給水質造成極大污染,當地漁業也因此受到極大損失,而以這一水域為人民生活、工農業用水來源的成都、資陽等地也因此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這便是因近失遠,因小失大的典型案例,我們應銘記在心,杜絕此類悲劇的重演。
(二)生產技術、管理方式滯后。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在污染治理及循環利用方面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而綠色營銷的核心要求即是改革生產環節,追求物耗、能耗的最低率,生產綠色產品,因此技術問題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如,我國是鉛蓄電池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但眾所周知,鉛屬于有毒性的重金屬,處理不當會對環境,人體造成極大傷害。但因部分企業生產技術落后、規模小,又缺乏相應的污染治理措施,使得近年來發生的鉛污染事件屢次發生,威脅人民健康、影響社會安穩和諧。對此類事件的整治處理也已經迫在眉睫。
(三)消費者的認識不夠,消費能力不足。
在全國范圍進行的環保民生指數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公眾的總體得分僅為42.1。說明公眾全體環保意識淡薄,再加上綠色產品相對價格較高,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不一,有些地方民眾的收入只能解決溫飽,使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而這種情形,更使得中小企業缺乏開展綠色營銷的動力。
(四)綠色營銷政策尚不成熟。
由于我國環境法律法規缺乏可操作性和明晰性,市場尚未形成一個完善有效可執行性強的管理體制,許多地方政府出于對利益的追求對污染環境的行為坐視不管。使得產品市場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一些以嚴重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產品以及一些貼上綠色標簽,以高價販賣的普通產品無人監管。比如,在2010年對南方多省家居業的抽檢中顯示,因家具力學性能不合格、已破舊材料冒充高端家具、重金屬含量超標、甲醛等有害氣體超標的產品超過40%,讓人驚詫不已。市場上因產品質量引起的糾紛屢見不鮮,為何這些產品仍能橫行于市場,這就需要國家相關政策與監管力度的加強。
五、中小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對策
(一)政府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司法部門根據市場機制對有不足的環境法律體系進行補充和完善,落實可實施性,改正之前在細節上的模糊性。同時,加大宣傳,使每個人都懂法用法。執法部門也要加強執法監管力度,秉持法律的嚴格性,對違法亂紀、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嚴加懲罰。在政策上對綠色產業加以扶持,對引進的先進環保的生產設備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在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上給予人才的支持,幫助推廣與宣傳綠色產品,給予稅務方面的優惠。
(二)樹立環保意識。
由于我國民眾環保意識較低,對產品的綠色與健康的要求隨之也低。尤其在中小城市,尤其在中小城市,由于價格因素,多數消費者不把是否綠色環保健康作為衡量產品的標準。而增強社會性的環保意識,不僅對推進綠色營銷有積極作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垃圾的處理、水的節約、吃飯穿衣不鋪張浪費等方面都有積極影響。有利于全體國民素質的提高,響應可持續發展的方針。
(三)樹立正確經營理念,培育綠色文化。
上文的分析中已指出,不少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理念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只顧利潤而對社會自然缺乏責任心,只顧眼前缺乏長遠考慮,而要改變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必須使中小企業經營者明白新式綠色營銷能帶來更大利潤。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向其講解實施綠色營銷給產品帶來差異化營銷能帶來的利益,優化后的品牌帶來的效益,資源循環利用、低污染帶來的長遠的利益。明確了這一理念,也就創造了下一步實施綠色營銷的動力,并進一步地將這種環保理念、綠色意識推廣到全體員工,培育一種良好的企業綠色文化。
(四)將綠色營銷從研發、生產到出售每一步落到實處。
在產品的制造上,應秉著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的原則選擇最低能耗的研發方案,生產原料盡量選擇天然無污染的原料。包裝材料應凸顯綠色主題,選擇低毒害、易于分解能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并避免過度包裝。在產品的流通上,應選擇具有良好業務能力,價格合理,口碑好的中間商。選擇最合理的運輸線路、最節省燃料的交通工具以減少儲運過程當中的浪費。在產品的銷售上,應根據產品的類型以及消費者的認知度選擇合適的定價策略,制定出合理的價格,既要與一般產品有差別又應當使價格不至于過高使消費者難以接受。在廣告與宣傳方面,中小企業應適當地對所銷產品進行宣傳以提高產品知名度,這些對品牌效益、產品銷售都是有好處的。
作者:劉青單位:渤海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