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教學資源整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間藝術傳承現狀及成因分析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互相矛盾的文化現象?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說是錯綜復雜,非一言可以蔽之。從民間工藝方面來說,首先,民間工藝的傳承制度上有著自身的困境。很多民間藝術的傳承是師傅傳徒弟的,這決定了其傳承范圍的狹窄。其次,一些地方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不足,沒有正確認識到文化產業與普通的產品的本質區別。還有,我們近幾年在對待傳統民族文化上常常走入一種誤區,總是認為保護民間美術就是保存一成不變的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美其名曰藝術“活化石”,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歷史遺存,只是曾經歷史存在的證據罷了,是僵死的沒有生命力的東西,而對于民間文化來說,保護不是目的,發揚光大才是目的。民間文化藝術的特點是地域性,淳樸性,貼近人最純真原始的審美感受的藝術性。相對于主流美術來說,它只是在材質或技藝上的不同。不代表民間美術藝術品格的只能“通俗”,不能拔高。我們現在很多的民間工藝保護只在技術層面上思考,產業化的過程中,也錯誤的以擴大生產為追求,而沒有在藝術性的提升上有所追求。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人民的審美水平也在提升,當前的民間工藝在亟需深挖其審美精神內涵的同時,也要在藝術品格上有所提升。
而在高校藝術教育方面,民間傳統工藝方面仍處于初級階段,甚至在有些地方仍是空白,很少有高校會對自己算所在地區的優秀民間工藝美術建立專門的研究場所,沒有將藝術類學生開闊的創新思維與優秀的傳統民間美術進行“碰撞”交流,沒有發揮高校在此方面的研究優勢。可以說,兩者之間如何開展交流進而發展出一種合作模式,進而達到優勢互補,這對雙方的未來發展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既能解決高校藝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同時又能使得民間工藝美術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民間藝術與高校繪畫藝術人才教學結合的途徑
基于以上的思考,筆者認為河北高校美術院系應首先擔負起傳承地方民間工藝文化的使命,更應該利用好地方的民間文化資源,建立民間文化藝術研究所,利用高校成熟的藝術文化研究優勢,去深挖民間工藝美術的內涵,去提升民間美術的藝術品格,也可以以此為依托展開全國高校之間的更深層次的文化藝術交流,擴大河北地方工藝美術的全國影響。另外,在課程設置上將河北的民間工藝美術列為河北高校藝術專業課程,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可以設置為專業必修或選修課程,實踐類的必修課例如工作室及專業化課程,河北省民間美術資源元素的設計應用課程;鑒賞類的選修課例如河北省民間美術資源的鑒賞課程;加深藝術類學生對我們的民族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對河北傳統民間美術得興趣。
民間工藝美術研發和銷售的機構或團體可以為河北在校的藝術學生提供考察實習條件。這一方面增加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對民族民間藝術,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在考察、調研中收集第一手材料,學生可以通過具體考察實踐的過程,領略傳統民間美術的魅力,擴大民間工藝美術的后續傳承基礎,真正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來對待傳統工藝美術,從而使得民間文化藝術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結論
要使藝術教育走向了真正的“傳承”,使“死的標本”變成“活的文化”,關鍵在于民族民間藝術的開發和應用要同時進行。任何一件作品特別是設計作品從來就不是孤立于商品社會而存在的,它是與時代精神進行整合再創造出來的新作品,是設計者、創作者做好本民族民間文化整合的基礎上,使民族民間藝術重獲新生。
作者:居瑢邵照陽單位:河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