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源利用論文:校內網絡資源使用近況與前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叢榮華單位:長春師范學院傳媒科學學院
部分信息技術教師專業化程度較低,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信息技術教師中很多是非專業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其他專業轉過來的。像物理、數學等專業,這其中以計算機專業居多。另外,一些中小學由于各種因素如受重視程度、升學率等方面因素影響,信息技術教師很少甚至于沒有機會進行培訓的機會,同時由于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的特點,知識更新極快,更加使得這些教師難以勝任。部分教師只具備基本的計算機常識,而對于軟件應用、網絡應用等知識卻很缺乏。由于學校、教師及家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不足,使得有些學校將一堂信息技術教育課上成打字課,甚至在考核的時候也是很隨意地出題目,起不到對知識檢測的作用。
資源得不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具備經濟條件的學校都擁有了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等硬件設施。硬件環境及設備的維護都能滿足教學的需求。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由于這些設備除了上課以外幾乎被閑置起來,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時由于教材與課件內容不匹配,課件開發技術不夠完善,起不到與教材相輔相成的作用,從而使得教學效果不好。如何從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入手解決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中小學信息技術發展的瓶頸。
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水平參差不齊,對信息技術學習動力不足
由于各學校的差異,學生所具備的知識基礎及學習能力也不同。由于是班級授課,教師也不能因人而異進行個別化教學,通常是對所有學生使用統一的教學內容,這樣一來使得一部分學生不認真聽講,做一些與課程內容無關的事情。于是在課堂上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表面上坐在課堂里,實際并沒聽講,只是等教師把課講完后利用課上練習時間打游戲、看電影等。
問題解決對策
針對存在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以實現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應用全面發展,并通過拓展學生學習空間,使教學更加嚴謹、生動、活潑。最終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1加大對學校的資金投入
通過國家、教育部門及各個地方組織加大對中小學設施投入,以此來為中小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資源的建設
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資源建設及利用的問題,網絡上的教學資源質量良莠不齊,而針對中小學的資源更是不足,因此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及主動性的發揮,所以很難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加大教學資源建設的力度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需解決的問題。
3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技能培訓
在目前專職教師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應廣開門路為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師提供各種培訓的機會,使其掌握最新的信息知識與技能,這樣才可以為實際的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4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4.1加強主題情境創設
主題情境創設主要是應用在教學的初始階段,貫穿了整個教學的過程始終。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教學的進行,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必然要求。創設主題情境時還需注意實際應用情境與課堂學習情境的不同,依靠多媒體手段呈現直觀情境。創設主題情境要考慮課程與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例如在講解DOS操作系統的目錄時,學生對DOS系統的理解相對windows系統來說比較困難,因此理解DOS目錄結構很難,如果采用演示與教材相結合的方式很難掌握。因此,可以采用主題情境創設的方法來進行講授,將DOS目錄與windows系統的結構結合起來,并且通過對具體事物如目錄的結構與樹木的枝干接近,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分析,引導、啟發他們自發、自覺地思考教學內容來獲取知識。這樣一來,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來獲取知識的方式要比教師一味地講解會更加有效。
4.2重視內容分析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個部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兩個部分良好地結合起來。不能在理論課上一味地講授,在實踐課上完全放手,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來激發學生更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我們在講word編輯時就可以采用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分析方式,如圖1所示的內容,在理論課時可以降解“背景”、“項目符號和編號”、“段落”及“字體”等的具體應用。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地演示與講解,學生很難記住這些操作。因此,我們要根據內容在理論課上通過多媒體演示來展示相關操作和樣圖;在實踐課上分析各個功能的操作,先給學生分析樣圖上的效果,然后逐一找到具體的實現方法。這樣學生在學習word編輯技能的時候才能掌握扎實,而且通過與教師一起進行分析使得學習更具主動性。這樣一來枯燥的word學習就會變更加具有趣味性。
4.3依托資源開展主題探究活動,促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整合
想要加強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學資源的利用和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除了教師制作之外,大部分需要從網上搜索、下載。因此網絡探究式學習方式更加適合網絡環境下的主動學習,但是由于網絡資源紛繁復雜、學生的處理能力不足,因此組織教學應該主題明確。通過探究活動來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同時使信息技術整合到具體的學科學習中。如我們學習FLASH動畫設計中的遮罩動畫時,由于遮罩概念難于理解,所以學生掌握起來很吃力、效果不好。所以我們可以先找到一個合適的遮罩動畫的例子,首先給學生展示效果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分析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和制作方法,最后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親自經歷了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加工和信息解決整個過程,因此對于遮罩知識的掌握變得更加容易,而且記憶深刻。
4.4重視教學策略的設計
教學策略設計的目的在于任課教師可以整體把握教學的全部過程,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包括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采用哪種教學課件等都由教師們自己決定。例如針對教學活動采用的教學策略,應該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具體的教學環境,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于基本技能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較難、相對復雜的教學任務,并且設置相應嚴格的考核方式;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安排相對簡單的教學任務,這樣就可以解決信息技術課堂中有些學生不認真聽講、浪費時間或打游戲等問題,避免了部分學生“吃太飽吃不飽”的現象。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各種現代的多媒體設備手段為學生提供可能的學習及練習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總之,目前吉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有了長足的發展之后依然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了解新的教育教學改革理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從而用來指導我們的實際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總結、不斷反思,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思想,為今后更好地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和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