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團模式的社會實踐機制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注重外延,缺乏內涵性
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化以后,由于客觀原因的制約,社會實踐隊伍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指導管理,往往出現啟動儀式時授旗誓師、轟轟烈烈,實踐開展以后卻銷聲匿跡、虎頭蛇尾,總結分享往往也是草草了事。甚至存在部分同學通過關系,隨便找一個單位蓋章,應付了事的情況;實踐報告也是“拿來主義”,照搬企業單位的調查報告,由于監管不力而導致社會實踐過程走樣的現象并不顯見。此外,高校為了擴大影響,迎合地方單位或企業的需求,常常邀請相關媒體對社會實踐宣傳報道,不遺余力,這種只抓外延,不重內涵的做法,不但很難使學生在真正意義上得到鍛煉成長,反而易使學生養成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
高校學生社團是指學生為了實現會員的共同意愿和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的需求,自愿組成的,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組織。大學生社團突破了年級和系科專業的限制,團結了興趣愛好相近的同學,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定期開展有益身心的社團活動。近年來,高校社團蓬勃發展,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今年正式注冊的學生社團有103個,近2萬人次,幾乎每位同學都至少參與一個社團,可見社團在大學生當中的群眾性基礎十分堅實。同時,社團的數量和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影響力突出,逐漸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高校社團的迅速發展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突破瓶頸提供了最有利的土壤。大學生社會實踐可以社團為依托,利用社團廣泛的參與性,發動廣大青年同學,結合社團的社會性背景,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拓展社會實踐范疇。同時,社團有專業老師指導,大大增強了社會實踐的指導力量,提高了實踐活動的質量,保障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
三、社團模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構建
(一)突破壁壘,社團社會實踐全員化一方面,大學生社會實踐由于受到客觀因素限制,只能做到“精英實踐”、“社會實踐示范隊”的尷尬地步;另一方面,學生社團發展迅猛,學生熱情高漲,國內高校也大多借鑒國外高校成功經驗,加以大力扶持,投入較多人人力、物力。若能將二者結合,以學生社團為平臺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以往社會實踐因時間集中而帶來的弊端就能迎刃而解。那么,有效參與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即可由小部分骨干學生,轉而變為廣大青年大學生,切實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要走“大眾實踐”的發展道路。社團模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在擴大受益學生群體的同時,突破了年級、院系的限制,使每一支社會實踐隊伍都實現梯隊化,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既能將以往的成功經驗良好傳承,避免做重復工作或走彎路,又能不斷提出新的目標和追求,促進高年級同學的不斷成長。當然,弊端也同時存在,即由于社團的成員來源于各個學院和不同年級,時間難于統一,不便于協調管理,尤其個別社團人員龐大,所以社團模式的社會實踐可以分區域、分組別、分層次開展,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發揮優勢,社團社會實踐專業化社團模式的社會實踐擺脫了以往社會實踐服務內容匱乏、服務水平較低的困境,它可以依托社團平臺,結合社團的專業特點和專業優勢,定期組織社團服務進社區的實踐活動。一方面,社區對專業隊伍的免費服務有迫切需求,社區居民對大學生社團服務時態度熱情,學生偶爾遇到解決不了的專業問題通常也得到居民的鼓勵和諒解;另一方面,可以讓大學生學有所用,碰到難題有迅速查找資料、動手解決的沖勁,極大地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空調與制冷社團、電腦愛好者社團、健康保健社團等每次進社區都門庭若市,忙得不亦樂乎;學校的街舞社團還曾受邀參加香港回歸深圳世界之窗慶典演出活動,反響不俗、影響深遠。社團模式的社會實踐專業化還來源于指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社團模式的社會實踐可以整合優勢教師資源,突破了以往學生實踐隊伍指導教師僅限于分團委老師和輔導員的困境,可根據社團的性質請校內相關知名教師,甚至是校外知名專家學者做指導老師,充實指導力量。此外,以往社會實踐指導是突擊式的,為了實踐進行短期速成培訓,不科學、不系統,學生收益少。大學生社會實踐有了社團這個平臺以后,有專業指導老師,專項經費支持,可以定期的開展專題培訓,拓寬培訓領域,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
(三)開發資源,社團社會實踐社會化社團模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充分發揮社團的社會優勢。學生社團既是校園內的學生組織,又是民政局登記的社會團體。作為社會團體,學生社團具有其特定的社會優勢,它通過社區服務、社會兼職、企業參觀、調研報告、單位實習等多種形式參與到社會中,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這種學習體驗式的社會實踐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掌握社會信息,增強社會適應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指導老師的多元化也增強了社團與企業的聯系,拓寬了育人的渠道,有的社團甚至請企業或者行業的專家能手進校園開講座、當評委,大大促進了校企合作。同時,校外社會實踐基地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社會化的另一種體現形式。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的掛牌成立有利于增加大學生的社會閱歷,培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固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是大學生走出校門,了解社會的窗口。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基地長期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就業能力,擴大就業機會。作為社會實踐基地的企業也可以通過給大學生實踐機會掌握學生動態,提高企業知名度,創造經濟效益,達到共贏的效果。
(四)長效發展,社團社會實踐持續性社團模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將社團的發展和實踐活動結合統一。一方面,可以根據社團的特點進行社會實踐立項,對社會實踐采取項目化運作方式有利于將社團老師科研與學生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明確實踐方向,又保證了專業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確保了社會實踐的經費和有力指導,有利于推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發展,保證社會實踐發展的持續性;另一方面,社會實踐以社團為基礎,可以參加行業內的各項競賽。社團內大學生在準備競賽的過程中,接受到專業系統的培訓,提高專業能力和水平,同時,接觸學科前沿,以賽促練,逐步幫助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特長,將特長鞏固為專長,達到高校培養一專多長的復合型大學生人才的目標,確保社會實踐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五)由內而外,社團社會實踐內涵性大學生在提到社會實踐時,通常想到的是走出校園,去參加社會調研、企業實習、下鄉支教等活動,無形中縮小了“社會”的概念。其實,學校是個小社會,社會是所大學校,如何加強校園內實踐活動指導與培訓,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實踐評價機制,是注重社會實踐內涵性、優化社會實踐結構、促使大學生社會實踐真正做到由內而外、內涵與外延協同發展的關鍵。社團模式的社會實踐以社團為基礎開展教育思想的學習與探討,引導大學生深刻領會社會實踐的內涵特征和本質要求。此外,針對實踐項目進行專題培訓,因項目施教,明確主題,分類指導,消滅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盲從性。注重社會實踐的校園分享與總結,學先進,樹典型,開展討論交流和表彰獎勵活動,發揮榜樣作用,深化社會實踐影響,擴大社會實踐成果。
此外,還應創新社會實踐的評價機制,從提高社會實踐效果上尋求突破。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高校應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系統,基于社團建立嚴密有序的實踐評估和監督機制,促進社會實踐考核評價的規范化和科學化;(2)改革以往的學生評價模式,采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社會評價、教師評定相結合的方法,使考核評價成為學生反思學習的過程;(3)注重實踐成效考核,將實踐質量納入學校社團評估的整體框架,依據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對社團進行年終評價,評選出一星社團,二星社團,直至五星社團,對于社會實踐活動匱乏,達不到要求的社團給予批評,情節嚴重的可以考慮取消其下一年的注冊資格,以此切實保障社會實踐效果。綜上所述,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發展需結合社團的特點,走“三化兩性”的道路,即“全員化、專業化、社會化、持續性、內涵性”。通過利用社團模式“三化兩性”的優勢,使大學生社會實踐邁上新臺階。
作者:吳慧明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