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翻譯人才需求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現狀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給譯者翻譯帶來文化障礙,進而影響翻譯的效果,這一問題已被國內翻譯界普遍認同。在翻譯教學中,進行文化差異比較,這是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途徑。然而,國內高校英語教師大多缺乏對外交流,因而對文化差異缺少直觀切身的體會,在課堂授課上,很難從文化層面進行深度講解。
(二)就英語翻譯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來看,總體上還比較單一,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翻譯能力個體差異的關注,而且多數院校以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過級率作為教學評價手段或教學評估要求,這一點很難評價出高校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的實際應用水平。
二、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新路徑
(一)強化對學生翻譯理論的指導,輔以適量的翻譯實踐。在眾多的翻譯理論中,我們對教學翻譯理論的選擇,既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又要照顧學生的知識結構現狀。英語教師首先應加強自身對翻譯理論的學習,掌握前沿的翻譯理論,然后在翻譯教學中講授一些翻譯理論,這種理論的講授應結合教學實踐,如對國外翻譯理論和翻譯名家的介紹時要有選擇,有時各流派有抵觸,這時不必做出結論性的判斷,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辨,以增強識別能力。
(二)針對課時偏緊的問題,教師可采取融翻譯于精讀與閱讀之中的翻譯方法。由于英語教學中課時較緊,且在大多數的非專業英語教學中不設有專門的翻譯課程,學生所掌握的翻譯理論、翻譯技巧及翻譯實踐極為有限。在短時間內解決課程設置問題存在一定難度情況下,作為精讀教師或泛讀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中滲透翻譯理論和技能,融翻譯于精讀和閱讀之中,逐漸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師可以在所教授的課文中選出一些句段作為翻譯材料,指導學生翻譯實踐,選擇時當然不是信手拈來,無的放矢,應注意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能體現一定翻譯技巧的句段來練習。
(三)注重學生表達能力與創造思維的培養。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表達是理解的結果,但理解正確并不意味著必然能表達得準確。表達階段就是要求譯者把自己從原文所理解的內容用本族語重新表達出來。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量的閱讀與翻譯練習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下廣泛閱讀,多做翻譯練習;課上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在講授某一問題的翻譯時,教師應向學生推薦譯語中不同風格的范文,讓他們感受范文的遣詞造句及謀篇技巧。在大學英語精讀課本中,有許多上乘佳作,可供學生品味賞析,領悟其中高妙之處,全面提高學生分析鑒賞的能力。翻譯教學決不是單純的理論技巧的死記硬背,而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翻譯理論家奈達曾說過“優秀的翻譯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它既是再現,又是轉變,因為它的目的是要在本意和聯想意義兩個方面達到表象和結論上的真實。”因此在翻譯教學中,要求學生除了運用邏輯思維、抽象思維以外,還必須發揮形象思維、創造思維,透過語義概念這一層次,進而想象出原文所描繪的形象,最終用目的語言把形象重新描繪出來。
(四)注重培養學生對目的語文化認知能力。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正如翻譯家尤金•奈達所指出的“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奈達,1993)。因此語言的翻譯不僅是語符表層指標意義的轉換,更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溝通和移植,翻譯既涉及兩種語言,更涉及兩種文化。英美文化與翻譯是水乳交融的關系。如果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只講知識,訓練語言應用能力,不講英美文化,要教好英語翻譯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更要充分發揮英語教材中的文化素材,進行文化比較,在講解語言難點與重點的同時,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能在具體的語境下更好的理解原文,然后進行翻譯。
(五)突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實踐練習。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多數情況下是被動接受知識,機械地跟隨老師的思維,缺少獨立思辨能力的鍛煉。翻譯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活動。教師在翻譯教學中,應該把握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盡量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模式,多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翻譯素材,讓學生實踐練習。選取的素材應盡可能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熱點,符合就業需求導向。
三、結語
現在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翻譯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如何改進翻譯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是高校應該考慮的問題。筆者相信,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一定可以改進當前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讓學生的翻譯水平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劉芳芳路雅琴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