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企業投資行為及現狀思考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給林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投資機會。但我國林業經濟當前尚未進入成熟階段,林業企業投資行為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即基于林業企業投資行為與現狀,對林業企業投資改進與創新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林業企業;投融資;現狀;對策
林業產業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體現,也是經濟轉型升級重要環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林業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2018年我國林業產業在總產值上達到7.33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2.88%。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給林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投資機會,但我國林業經濟雖然已經走出艱難動蕩時期,卻依然處于不成熟發展階段,林企業企業的投資增長依然還處在緩慢狀態,林業企業投融資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使得林業企業在投融資成效方面始終難以達到理想水平。[1]
一、林業企業投資行為與現狀
相對其他產業來說,林業產業不僅具有很強區域性,且具有很長的發展周期性,在林業產業的投資過程中需要面對更多難以預測的障礙,在投資風險方面較大。加之林地在生態平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政府在林地開發方面有一定的限制。這些都導致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突出的投資周期長、開發難度大和風險等級高等特點,給林業企業的投資行為帶來了一定的制約。[2-3]從當前我國林業企業投融資現狀來看,當前我國林業企業投融資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林業投資風險任何投資行為都是以規避風險,使財產保值和增值,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但任何一種投資行為都面臨著風險,都遵循“風險與收益平衡”的原則,即收益越高的投資則風險也越大。林業投資所面臨的風險有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策風險、政策風險。自然風險是由木材生長的特性決定的,林木生長周期長,培育生長過程中存在氣候、地形、土壤、水文、森林火災、病蟲害等影響樹木生長量的不確定因素影響。社會風險主要是人為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則主要來自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目前林業投資中采用較多的“合作托管造林”辦法,有的造林公司唯利是圖,片面夸大效益,缺乏有效的監管,很容易變成投資陷阱,因此存在潛在的道德風險。
(二)在傳統融資途徑方面難度較大從我國資金融資渠道來看,主要以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和債券等進行融資,但該類融資渠道對于企業信譽及現金流的穩定性有很高要求,林業企業多較難滿足這些要求,導致其只能選擇傳統銀行渠道。[4]對于我國林業企業的投資來說,大部分都通過銀行貸款來加以實現,投融資渠道比較單一。但因林業投資在周期上較長、在周轉率上較低,容易導致與借貸期不匹配問題,給銀行帶來大量貸款難以回收的問題,導致銀行貸款不愿傾向于林業企業。且涉林企業雖然規模相對較大,但在有效的抵押物上卻比較缺乏,將林權作為抵押品雖然給企業拓寬了貸款渠道,但我國很多林業企業多面臨產權不明晰問題,給林業企業貸款帶來了難度。受這些因素影響,銀行對于林業企業的貸款要求較高,這種傳統融資途徑對于林業企業尤其中小型企業來說難度較大,使得林業企業面臨著籌資困難的嚴峻現狀。
(三)缺乏投資動力相較其他產業,林業產業與氣候密切相關,在風險性方面較大;且我國林業經濟市場當前發展尚不完善,導致投資風險被加重;加之繁多的稅負,使得投資者的投資成本進一步增加;以及林產業的流轉能力不足等因素,都影響了林業企業的投資動力。當前的林業企業投資者,以中小企業和林戶為主,在無外界幫扶下很難發展壯大,制約了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
二、林業企業投資改進與創新對策
基于林業企業投資存在的問題,為了推動林業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對林業企業投資積極進行改進與創新。
(一)加強風險防范如何很好的保護人們投資林業的熱情,如何打消投資人的顧慮、如何得到投資者的信任,如何化解自然、社會以及政策等各種不可預測的風險,如何規范造林公司的設立和市場準入,如何規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流轉等等,已成為“林業投資”急需解決的問題。需要林業主管部門以及工商、金融等部門聯動,盡快建立健全相關監管制度。[5]依靠國家政策法律是防范投資風險的重要保障。要特別注意審核林業公司能否承諾代辦林權證,林業公司是否能夠給投資人的林木林地上保險,林業公司自身是否形成了產業鏈,了解林業公司造林的樹木品種等問題,加強風險的防范。
(二)對林業產業流轉能力進行提升相較企業產業來說,林業在投資周期方面較長、在資金投入方面較大,這些特點導致很多林業企業投資者對其望而卻步,不過,對林業產業流轉能力進行提升,則可是該問題得到較大程度的克服。早在1995年,我國在《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總體綱要》中即認識到林業產業流轉能力的重要性,提出要提高林木市場的活力,對活力木市場發展、林木期貨市場發展以及林業實物期權等進行推動和加強建設。當下,我國林業行業可對大宗林產品線上交易平臺進行建設,對林木、林副產品等現貨拍賣進行加速,從而推動林地使用權流轉的加速。這樣,不僅有助于林業經濟效率的提高,還有助于林業投資回收的周期的減少,有助于林業投入資金量的減少,對大批中小型短線投資企業形成吸引力。
(三)對“互聯網+”融資模式進行采用在當前投融資環境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融資模式逐漸深入到各行業各業中。在當前林地管理模式的發展中,我國也在對“互聯網+林業”模式進行大力推行,在信息化手段支撐下能夠實現實時監測,有助于經濟損失的減少,對于林業企業投資者來說,有助于其建設運營風險的減少,促進其管理效率的提升。對于林業企業來說,互聯網融資途徑也可作為起融資渠道,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眾籌模式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是一種相對可行的融資方式。從眾籌模式的發展來說,其源于歐美發達市場,很多眾籌項目均依托“故事”對眾多投資者進行吸引。[6]在林業產業中,各類果品、森林本身等蘊含的游憩資源均可視為眾籌項目故事主體,在幫助投資者對資金進行籌集的同時,還有助于林產業分類經營,有助于對林業區域性障礙進行打破,推動林業經濟的發展。
(四)對抵押品范圍進行擴大對林權抵押貸款進行實施,從本質上來看是通過以貨幣對林權的量化,給林業企業籌資者帶來融資便利。因此,從豐富的林產業來看,需對合理的估值體系進行建立,對于大量其他森林資源可推動其向貨幣資產轉化,對林業企業的抵押品范圍進行拓寬,同時基于不同資源的回收期限對合理貸款周期進行確定,為更多林業企業投資者提供借貸機會。與此同時,為了對銀行的風險進行降低,還可促進貸款證券化,使林業企業在貸款流動性差方面的難題一定程度的得到解決。在促進貸款證券化的過程中,政府可對政策性金融機構及有關監督部門進行成立,確保整個過程可以順利展開。隨著我國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林業企業的投資需求不斷提高。面對當前林業企業投資行為與現狀,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對林業企業投融資問題進行解決,為林業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姜鈺,管時一.中國區域林業發展現狀分析[J].經濟師,2017(4):60.
[2]翟羽佳.林業發展現狀與現代林業建設對策探討[J].中國林業產業,2017(1):41.
[3]李冰心.從廣西國有林場投融資現狀談構建林業投融資金融實體的思考[J].品牌研究,2015(2):81-82.
[4]梁先平,謝勁.分類經營條件下的林業投融資政策[J].江西農業,2016(13):93.
[5]高錦杰.吉林省林業產業投融資問題研究[J].山西農經,2016(7):54.
[6]高明.我國林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江西農業,2018(4):106.
作者:黃慶一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黃冕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