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會計教學改革創新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會計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致力于培育復合型、高素質會計實務人才。在“大智移云”時代,傳統財務管理工作由“手工模式”向“無紙化”“網絡化”轉變,強調從業人員要精通業務、擅長管理、熟知信息技術、洞察業務和具備戰略遠見。因此,高校會計教學必須要面向市場需求,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為培養“一技之長+綜合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厚實根基。
[關鍵詞]大智移云;高校會計課程;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2013年8月,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大智移云”的概念被首次提及,并提出“大智移云”是產業變革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何謂“大智移云”?即是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簡稱。在“互聯網+”時空場域下,信息技術已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并深刻影響各行各業的發展,構建前所未有的新業態。對于財務管理而言,必須要建立“大財務”理念,推動企業財務由“最小數據集”向“大數據”轉變,積極嵌入“大智移云”相關技術,實現對財務信息的收集、分析、挖掘、整合,建立企業數據網絡集群,發揮財務數據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實現財務信息“價值盈余”。[1]在“大智移云”時代,人才是第一資源,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對接“大智移云”時代會計人才的需求,高校會計教學必須要謀勢而動、順勢而為、順勢有為,聚焦課程教學改革,分析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教學改革方案,進而為培育專業化、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厚實根基。
一、高校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審視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問題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旨在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基于會計課程的實踐性本質以及未來會計人才職業發展的需要,總體而言,高校會計課程無論在教學內容確定抑或是教學目標制訂層面,都應堅持市場導向,即圍繞企業、行業的用人需求制訂人才培養目標。當前,在“互聯網+”時空場域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已實現由手工操作向無紙化、直接化、網絡化操作轉變,尤其是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的支持下,財務數據整理、財務核算、報表編制等都無一例外需要通過信息技術來完成。[2]由此可見,新時代的會計從業人員,必須要掌握厚實的財會理論知識,并熟悉掌握各類信息技術財務軟件的應用。然而,反觀高校會計課程教學,未能根據會計的全新業態來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尚未將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高度融合,導致所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二)會計課程教學安排問題
人才培養質量與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安排密切相關。當前,高校會計課程教學安排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從教學內容來看,存在理論知識內容偏多、實踐教學內容偏少的情況。從教學方法來看,仍然以教師為主體,實施理論性灌輸式教學,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制約了學生創造力培育,必將影響大學生扎實會計實務能力的建構。
(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問題
當前,基于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會計人才的迫切需求,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的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校企合作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程度不夠、層次不深的問題,影響大學生會計實務能力的培養。比如:按照校企合作的約定,企業向高校提供頂崗實習的崗位,但其提供的會計實習崗位技術含量較低,也就是說,學生僅熟悉了從業環境,并未獲得扎實的從業能力,部分企業還因會計實習崗位不足,將大學生安排到與會計崗位不相關的崗位上,如此,頂崗實習并未達到檢驗知識、提升技能的效果。
二、“大智移云”時代會計行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分析
(一)財務職能轉型:提供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
在“大智移云”相關技術的支撐下,企業財務辦公直接實現無紙化、直接化、網絡化的狀態,推動企業財務由“最小數據集”向“大數據”轉變,并由此直接產生海量數據,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標準化數據等等。由此,企業財務的職能不再囿于企業記分員的職責,而是如何充分挖掘財務數據的潛在價值,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3]“大智移云”時代的財務管理,更加強調財務數據價值的挖掘、分析,從數據中發現規律,直觀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財務管理和業務發展實現無縫對接,消除信息傳遞壁壘,促使財務更好地與業務循環、管理循環相融合,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決策支持。
(二)會計場景轉變:會計工作和業務界限模糊化
企業會計管理工作是一項極其煩瑣而復雜的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多種工序、多道程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相關數據為基礎,并借助專業的會計知識,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核算、分析,形成諸如企業財務報表等一系列財務數據。在傳統的企業管理中,由于財務部與生產部、人力資源部、銷售部等存在明顯的界限,導致信息壁壘的產生,財務數據的“精確性”大打折扣。在“大智移云”時代,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把企業構建成一個數據共享中心,數據共享中心具有跨組織、跨部門、跨崗位、跨區域的特點,通過數據共享機器人把不同部門的數據收集到數據共享平臺,將企業不同業務部門鏈接起來,實現互聯互通。如此,會計工作與業務工作之間的界限被打破,推動了跨界融合,促進企業業務流程再造。[4]比如,財務部門可以實時掌握生產部門的作業情況和后勤管理倉儲信息,這就可以給企業決策者提供相關信息,為其制訂合理的生產經營計劃服務。
(三)會計人才需求:復合化、專業化和技能化
在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中,以分工細化、各司其職的管理為主,究其原因,在于不同業務之間的彼此獨立性,在信息技術較低的情況下,職位的專業化有助于提升生產效率。對于會計人員而言,只需要將應收及應付、固定資產、工資、費用核算,以及定期關賬并出具財務報表、內部往來清理、自查報告等與財務相關聯的工作完成即可,從業技能單一。在“大智移云”時代,企業“大財務”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更高,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創新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等。會計從業人員除了掌握精湛的會計專業知識之外,對于信息技術發展前沿知識和技術,諸如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也必須要熟練掌握,并能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來完成財務數據的高效處理和深層分析,深入挖掘財務信息中的價值,為企業流程優化、業務改進、生產經營等提供決策參考。
三、“大智移云”時代高校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索
基于高校會計課程教學的困境以及“大智移云”時代企業財務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高校會計教學改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如何提升從業者價值創造能力出發,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教學體系,深化校企合作,為培養具備精湛業務能力、富于戰略遠見的新時代會計復合型人才添磚加瓦。
(一)面向市場需求,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指路明燈”。對于高校會計課程而言,在“大智移云”時代,必須要深入到行業企業中開展人才需求調研,明確“互聯網+”背景下行業企業對會計人才在知識能力方面的需求,制訂與企業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養目標,從高校層面而言,要強化校企、校政之間的交流,及時掌握行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信息,尤其是對職業能力的要求,并根據市場的需求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從教師層面而言,要積極到企業中開展“掛職鍛煉”,提升會計專業化水平,及時了解會計行業發展動態、企業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等?!按笾且圃啤睍r代,高校會計教學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于“精湛會計核算能力”“豐富管理能力”“熟知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獨特的業務洞察能力”以及“戰略遠見能力”等維度,唯有如此,才能適應會計行業變革和發展。
(二)堅持學生本位,變革課程教學模式
在“大智移云”時代,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必須要落腳于大學生如何獲取相關從業能力的維度,采用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解決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教師輕學生”的錯位問題。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引導學生進行會計從業能力的自主建構。采用參與式、任務驅動式、討論式、案例式、行動導向式、理實一體化等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強化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獲得職業能力發展。同時,要嵌入信息思維,推動課程教學信息化,建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學生課前通過微課、慕課等學習教學內容,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課堂討論、實踐,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生態,實現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5]此外,優化課堂教學評價,積極開展過程性評價,即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參與程度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尤其是要考核云存貨、云報銷、云存儲等最新課程學習中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以激發其學習動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變革人才培養模式
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打造煥然一新的校企合作平臺,建構“線上+線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通過建立企業崗位需求數據庫和大學生專業技能數據庫,并借助智能機器人對大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進行分析,實現會計實習崗位與大學生的職能配對,為大學生匹配與自身知識、能力、性格等相適應的實習崗位。同時,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教學實踐、校本教材編制等過程中,高校要善于發揮企業中會計高級人才的價值,積極聘請會計專業骨干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參考文獻:
[1]田高良,陳虎,孫彥叢,等.“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財務轉型研究[J].財會月刊,2019(20):3-7.
[2]常青.基于財務共享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創新[J].商業會計,2019(23):15-19.
[3]胡翠,李勇.基于“精財務·善管理”培養目標的高職會計專業“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裝備維修技術,2020(2):359+361.
[4]李霞,謝曉霞.新信息技術革命下的高校會計學教學改革[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0,19(3):112-115.
[5]崔向平,徐娟.自適應學習技術的問題、應用及趨勢: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衛·斯坦恩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9(5):4-10.
作者:邊瑩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