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降成本、提效益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責任成本會計存在的意義。責任成本會計是以責任為中心、為對象所歸集的可控成本的會計。責任企業會計將成本費用的責任歸屬于能夠掌控其發生的部門,達到提高公司整體生產經營的效率,進一步對公司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促使責任部門主動降低成本,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以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責任成本會計;企業;作用;研究
企業是追求盈利的組織,通過盈利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對盈利的追逐是企業與生俱來的內在需求。企業在生產的實踐過程中,應不斷豐富管理經驗,探索管理方法,積累管理理念,形成管理文化,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體系。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企業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的盈利壓力不斷增加。企業在追求內部降低成本費用方面使用了各種方法。責任成本會計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能夠提升企業對成本的把控,能夠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責任成本會計
1.1責任成本會計的概念
責任成本會計相對于傳統會計,非常明顯的區別是核算管理體系,關注點在于對企業內部的責任細化到具體責任歸屬部門的成本核算。在組織架構上,根據管理需要和費用責任歸屬,對內部進行細致劃分職能單位,同時將核算對象細化到職能單位,對責任單位的成本進行核算和考核,提高核算顆粒度并劃清責任歸屬[1]。
1.2與傳統會計核算方式的區別與聯系
①成本核算的對象存在明顯差異。在成本歸集對象方面,傳統企業成本會計以企業生產的產品或項目作為成本歸集對象,而責任成本管理是對企業的內部責任中心進行成本費用歸集。②成本核算的原則不同。在傳統的生產成本核算方面,首先要滿足內部規章制度和國家會計準則等法律法規。而責任成本會計的主要原則是以成本的可控性為重點,主要歸集、核算、考核可控費用的控制作用。③成本核算的目的不同。傳統的成本會計按照規定計算各類產品成本,對外提供企業利潤等,而責任企業成本會計除此之外還能反映內部各責任中心的生產經營業績,對內提供考核獎懲的依據。④成本核算的內容不同。在企業經濟原則方面,傳統的企業成本會計以收益為分攤原則,責任成本會計采取的是“誰負責誰承擔”的原則,以責任人確定承擔人。⑤成本核算的目的不同。企業按照制度和規定評估各類產品的成本是傳統成本會計的目的之一,而責任企業成本會計從另外的維度體現公司的管理要求,即以評價各個責任中心的生產經營業績為主要目的。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之間固然存在諸多不同,但也存在聯系。①兩者只是統計分析的維度不同,核算的基礎信息是一致的,原始信息都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數據,例如產品信息、費用的發生明細等。②責任成本控制的目標是通過責任落實,直接降低產品成本,節約費用。傳統會計同樣能夠通過成本分析查找成本的漏洞,達成企業降低成本的目的。由此可見,責任成本和產品成本控制的工作過程不一樣,核算細節有差異,但兩者有一致的總目標。③剔除不可控成本的影響因素外,由于責任成本是將全部可控成本細化分解到責任單位,因此責任成本和實際成本是兩個維度展示的數據,兩者計算得出的產品成本總額是一致的[2]。
2責任成本會計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逐步廣泛應用,我國企業不斷探索責任成本會計與企業管理經驗、企業生產情況相結合,不斷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創新發展。部分企業能夠將責任成本會計與自身的管理實踐充分結合,有效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使企業管理流程不斷優化,降低了企業非正常成本支出,提高了經濟利益,促進企業長遠發展,但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推廣逐漸顯現一些問題。
2.1管理層對責任成本會計的體系建設缺乏全面認識
由于國內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低,管理方法還處于起步階段,企業整體管理的基礎差、經營積累少、企業內部管理配套制度和管理層關注不夠、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給責任成本體系在企業內的貫徹落實帶來了困難。發展過程中,企業逐步認識到責任成本管理對提升效益的重要性,但在具體工作時,往往沒有科學合理的管理人員選拔制度,沒有充實專業人員隊伍,考核指標設計脫離企業實際等,使責任成本會計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責任成本會計工作無法落到實處,無法對企業效益作出貢獻。
2.2業務復合型人才相對缺乏
責任成本會計主要是將成本歸屬到責任單位責任人,這就要求企業責任成本會計工作人員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部門職能、業務流程等相對熟悉。而企業往往認為成本相關問題全部是財務問題,負責企業責任成本會計的工作人員都是財務專業。財務工作人員由于專業的局限性,對生產經營業務不熟悉,無法勝任企業責任成本會計管理工作,無法從責任分工、核算細化、責任歸屬、指標設計等方面科學、合理地進行統籌規劃,導致責任成本會計執行起來困難重重,無法發揮正面積極作用,甚至可能將企業引導到錯誤地帶。
2.3責任成本會計沒有有機融入企業管理工作體系,體系建設不完整
由財務部門推動的責任成本管理體系缺乏力度,無法對企業的整體管理體系進行規劃,缺乏整體觀。責任成本會計的體系建設是系統工程,是對企業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規劃的取舍。部分企業只重視當期有關的費用開支控制,沒有對未來發展進行規劃。此外,部分企業只重視費用的降低,輕視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除成本之外的因素,例如質量成本、安全隱患和風險、企業綜合管理等,導致在考核管理的引導作用下,無法充分發揮部門對企業整體工作的貢獻,工作方向偏離企業的整體發展要求。管理體系在優化分配企業資源方面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挖掘,沒有有效調動和利用企業資源,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費用,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3]。
3責任成本會計應用和推廣的有效措施
3.1相關人員應具有較高的工作素養和綜合能力
將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同等重要的充實到企業管理工作體系隊伍中,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當前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日趨復雜,對責任成本會計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企業責任成本會計工作人員自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同時要了解生產經營,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為解決這個矛盾,對復合型責任成本會計工作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必須提升到企業戰略高度。企業內部應積極進行學習交流,或者選拔業務部門專業人員充實到責任成本會計專業隊伍中。通過培訓等方式不斷加強業務部門的責任成本會計意識,使業務部門人員認識到自身對企業的責任擔當和自身對企業提升效益的重要性。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工作實踐,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素養和綜合素質,更加良好的開展工作[4]。
3.2企業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員工的責任成本管理意識不斷提高
企業要從企業文化建設源頭出發,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將責任成本管理體系與企業文化體系相融合。引導企業員工了解責任成本控制的理念和重要性,并將理念轉化為行動,自覺完成本職成本管理任務,履行責任成本控制工作的職責。
3.3加強頂層設計,構建適合企業長遠發展的責任成本管理體系
管理層通過對企業資源的調配,根據戰略發展和近期的經營規劃,構建責任成本管理體系,并在后續不斷修正并完善,確保責任成本會計能夠合理有效地進行。通過頂層設計將責任成本管理體系與企業的其他管理體系有機融合,相互依托、相互支撐。體系建設執行過程中,建設監督體系,保障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按照既定規則有效開展,使其盡可能地發揮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4不斷提升理論研究水平,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為企業的實踐活動提供支持
高校、科研院所對理論的研究水平遠高于企業,應學習先進國家成熟的管理理念,辨別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結合國內企業管理和國家經濟形勢、管理要求,探索適合國內企業現狀的責任成本會計理論,指導企業提升管理水平。企業對待外部環境,要做到順應世界管理的發展方向和新理念,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立足于自身實際,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符合管理要求和發展方向的成本會計系統,為提升企業效益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
4結束語
分析責任成本會計的含義,從不同維度討論了責任成本核算方式與傳統核算方式的區別與聯系,指出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推廣應用中存在企業管理層對責任成本會計的體系建設缺乏全面認識、缺乏復合型人才、責任成本會計的體系建設不完整、沒有融入企業管理工作體系等問題。企業應用責任成本會計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步完善的過程。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內外部形勢的變化,企業要充分關注責任成本與企業管理發展的適應性,總結過去的得與失,堅持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徐穎.煤礦企業財務會計與責任會計核算模式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7):158-159.
[2]李沛臻.責任成本會計在事業單位中的運用與發展探究[J].財經界,2020(19):148-149.
[3]景艷麗.企業成本管理中責任成本會計的運用[J].經濟研究導刊,2020(15):82-83.
[4]周茂春,馬玲.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會計,2020(6):107-109.
作者:邵忠軍 李文澤 單位: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 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管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