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業競爭強度評估模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目前,我國建筑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但自身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產業集中度偏低,市場運行秩序化不夠,行業結構不合理。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建筑企業之間的競爭問題。企業競爭會導致企業年度排名變化,排在靠前者波動小,排在靠后者波動大。以江蘇省為例,南通四建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排在全省第2位,2007年第5位(后退3位);而淮安市晉成建筑工程公司2006年排在全省第293位,2007年第338位(后退45位)。由此可知,在同一建筑市場里,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競爭壓力和競爭結果。本文將同一市場中不同企業所承受的有差異的競爭壓力稱為企業競爭強度。學術界經常關注建筑市場競爭問題,但對建筑企業競爭強度卻少有涉及,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釋企業排名有差異的原因。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構建企業競爭強度評價模型,來幫助企業了解自身的競爭環境,相應調整競爭戰略;同時幫助政府更加全面地了解建筑市場運行情況,以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2競爭強度理論
2.1市場競爭強度
市場競爭強度指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為共同目標而展開爭奪的激烈程度。它反映了壟斷與競爭的關系,決定著企業行為選擇和市場運行表現。常用集中度指數(ConcentrationRatio)對市場競爭強度進行評價[2]。按照日本產業經濟學家植草益(MasuUekusa)闡述的集中度原理(見表1[1)],市場份額越集中在少數企業手里,行業分布將越不對稱,市場競爭越不激烈。借助該集中度指數,楊媛、李啟明發現了我國建筑業的產業集中度只有15.69%,遠遠低于制造業40%的水平[1];李小冬、關柯、李忠富指出我國筑市場基尼系數很小,企業規模區分不明顯[2]。康學增、張意翔認為我國建筑市場是典型的非集中競爭型,有很多無效工作和隱形失業,行業整體利潤率在下降[3]。市場競爭強度也可用洛倫茨曲線來表示。如果所有企業的規模都一樣,或者說,每家企業都擁有相同的市場份額時,洛倫茨曲線將是一條均等分布的對角線,此時的市場是完全競爭型。反之,如果市場只有一家企業,洛倫茲曲線將是一條折線,代表著完全壟斷型。實際上,市場競爭狀態多數是介于這兩種極端情形之中。
2.2企業競爭強度
企業競爭是一個過程,是企業和與之有利益交集的競爭對手共同爭奪同一標的物(如市場、資源等)的過程。企業競爭還是一種狀態,反映的是企業爭奪資源或市場的結果。無論是過程還是狀態,企業競爭強度均指企業在具體的競爭過程中需要承受的來自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淘汰壓力。因此,它與市場競爭強度的區別在于整體映像與個體反映的差異。企業實力越大,被淘汰的可能性越小,企業競爭強度越小;企業實力越小,被淘汰的可能性越大,企業競爭強度越大。可見,企業競爭強度需要結合企業自身因素(資源與能力)來分析。建筑企業競爭可以認定為企業在某一個工程項目上的競標行為[4],它具有工程項目一次性、風險性、項目與競爭差異性等特征,符合企業競爭強度的理論要求。
3模型研究
3.1總體思路
承上述,市場競爭強度和企業競爭強度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但這取決于企業自身因素。參照這一原理,本研究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模型,具體包括四個步驟:(1)計算市場競爭強度;(2)計算轉換系數;(3)構建企業競爭強度模型;(4)驗證模型的有效性。
3.2市場競爭強度評價模型
市場競爭強度通常有四種評價方法,即絕對集中度(CRn)、赫芬達爾系數(HII)、熵指數(EN)和基尼系數(GINI)[5]。
3.3轉換系數
選取適宜的企業參數是把企業競爭強度從市場競爭強度分離出來的關鍵,一般用企業規模來計算轉換系數。企業規模通常有企業年產值、企業人員總數、企業總資產、企業年收入(年利潤)、企業年納稅額等指標。因年產值反映的是企業生產規模和調度社會資源的實力,且考慮到數據的可及性,本研究選用企業年產值來計算轉換參數。
3.4企業競爭強度評價模型將前述四種評價模型分別乘以轉換系數,即得到企業競爭強度(CIIE)。
4模型驗證
4.1數據收集
本研究從《中國大型房地產與建筑業企業年鑒》收集到江蘇省2002、2003、2005、2006、2007年共五年的企業年產值數據[6]。為便于年度對比分析,每年選用的企業數量統一為400家。所選企業市場份額累積超過50%,具有較好的行業代表性。4.2數值計算(1)計算市場競爭強度系數(見表2)。(2)計算轉換系數和企業競爭強度(見表3)。(3)將所有企業的企業競爭強度值繪制成圖(如圖1)。4.3模型檢驗企業排名越靠后,競爭強度越大,波動越大;企業排名越靠前,競爭強度越小,波動越小。因此,本研究分別抽取了企業年產值排名在0%~5%、20%~25%、45%~50%、75%~80%、95%~100%五個區間的企業,計算他們的年度波動情況。按2002年和2003年、2005年和2006年、2006年和2007年三組數據進行統計。由于有些企業在次年就消失在400名之外,因此只計算前后兩年都在400名之中的企業波動系數(用同一企業在兩年排序之差的絕對值表示)。用第一年的企業競爭強度系數值與企業波動的絕對值組成兩列數據,對四種方法得到的企業競爭強度系數與企業波動系數進行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模型(1)、(2)和(4)計算得到的企業競爭強度和排序波動強度系數都是顯著正相關,可以證明模型可靠、可信度強。模型(3)輸出結果與企業競爭強度呈顯著負相關,這是因為該模型是基于熵原理構建的,其值為負數。數值越小,說明企業競爭5結論
5.1企業市場排序波動現象與企業競爭強度
從上述模型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企業年度排序波動與企業自身競爭強度有著顯著的正相關性。市場競爭結果往往是客戶資源(或市場份額)從一部分企業流向另一部分企業。有些企業通過競爭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而有些企業則因競爭不力而不得不退出市場。構建企業競爭強度理論對行業發展、市場調控、競爭戰略意義顯著。一個穩定、有效的市場結構要求企業競爭強度合理分布,才能讓分工細化和資源配置高效化。只有按企業競爭強度分布特征來制定適宜的行業發展政策,才能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此外,企業競爭強度也是企業制定競爭戰略的重要決策變量。在競爭強度比較小時,企業可考慮積極開拓型的競爭戰略,但在競爭強度比較大時可考慮保守穩健型的競爭戰略。
5.2企業競爭強度評價模型的選用
本研究構建了四種評價企業競爭強度模型,盡管這四種評價模型在江蘇省建筑業里都通過了可靠性和有效性驗證,但在具體使用上仍有細微的差別。絕對集中度法(CRn)選用排名靠前的幾家企業來反映市場競爭強度,對數據收集要求不高,模型計算難度不大,因而可以提供一個快速而便捷的評價方法。熵指數法(EN)、赫芬達爾系數法(HHI)和基尼系數法(GINI)需要有全部企業的市場份額數據,對數據收集要求高,計算比較繁瑣,但計算結果卻能提供較為全面的行業結構信息,是市場調控和企業制定戰略的重要依據。從表3可以看出,HHI模型比EN模型和GINI模型更能反映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從這個角度上說,HHI模型更值得推薦使用。
5.3建筑業企業競爭強度分布特征
從圖1可以發現:前50強建筑業企業的競爭強度差異比較明顯,50強之后的企業競爭強度值相差不大。江蘇建筑是我國建筑業的一個縮影,同樣的情況在其他省份也大量存在。這暗示著我國建筑業缺乏大型、綜合型、領導型的建筑企業,企業規模分布拉不開差距,企業之間存在同質競爭等問題。參照歐美等國的經驗,我國應加大對龍頭建筑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它們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運用規模優勢加大研究與發展的投入,形成行業分工明細、適度壟斷與競爭的行業發展局面。同時,政府也應對中小建筑企業給予引導,運用政府作為市場調控者和市場最大建設單位的雙重身份,擴大這部分企業的市場空間(如降低公共工程項目承包門檻,允許中小企業參與競標),避免市場競爭過度淘汰中小型企業而帶來行業資源浪費等現象。
總之,本研究從建筑企業個體的角度出發構建了企業競爭強度理論和評價模型。相關理論和模型可用于解釋同一市場里不同企業有不同的排序波動的產業現象,研究發現有助于政府跟蹤產業發展走向,擬定適宜的行業調控政策;也可以幫助企業更充分認識企業所在的競爭環境,將市場分析與自身發展情況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競爭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