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企業業績評價指標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溫州進出口總值不斷下降的根源在于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現有企業業績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不利于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將研發費用率納入企業業績考核指標是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長期競爭力的根本保障。
關鍵詞:
進出口總值;科技創新;研發費用
一、溫州外貿數據的變化分析
(一)溫州外貿現狀分析溫州是全國十四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也是全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是全國金融改革試點城市。它的經濟總量曾經長期排列浙江省第三名,俗稱”杭寧溫”。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作為經濟總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州進出口總值在省內的排名不斷下降,2011年位列寧波、杭州、紹興和嘉興之后,2012年開始金華和臺州超越溫州,溫州位列省內第七,而且和第六名臺州的差距越來越大。相關數據見表1(2014年數據單位為人民幣,其他年度為美元,數據來源為杭州海關)。溫州外貿進出口總值在浙江省內的位置為什么不斷下降呢?筆者根據杭州海關的2015年1—4月省內紹興、嘉興、臺州和溫州地區主要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種類進行了分析,相關數據見表2和表3(數據來源為杭州海關,數據單位為人民幣)。
從出口角度看,四個地區出口商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例都比較高,但是除了溫州外,其他地區都擁有良好的地區優勢,背靠上海和寧波,在發展高新技術產品上有著溫州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高新產品出口的比例也都比較高,而且還帶動和提升了這三個地區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技術含量,比其他地區同樣的產品擁有更多的出口額。如2015年1—4月臺州的機電產品出口額比溫州高出38%,紹興和嘉興服裝類出口額分別是溫州的280%和221%。從進口角度看,四個地區進口的商品中原材料的比例都比較高,但是從各自排名情況看,溫州進口的商品中前四位都是原材料,第五位是機電產品,但無論是金額還是比例都比其他地區少得多,而嘉興和臺州進口的商品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金額和比例都比較高,為今后生產較高水平的產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也意味著溫州與嘉興和臺州的差距將進一步擴大。結合進出口情況看,筆者認為,由于溫州主要產業技術含量比較低,出口不僅受國內其他地區競爭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國外因2008年經濟危機而恢復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影響,導致整個溫州地區出口額的增長速度比較緩慢;從進口情況看,主要進口商品都是原材料,高新產品比較少,說明溫州企業轉型升級進展不快,對高新產品需求不高,這就意味著溫州企業與臺州等地區的企業相比,競爭力還將進一步下降,未來的外貿形勢將更加嚴峻。
(二)發展溫州外貿的對策分析隨著人民幣的進一步升值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溫州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先發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喪失,轉型升級是溫州民營企業的唯一出路,但是如何轉型?如何避免出現“不轉型等死、轉型早死”的尷尬現象?筆者認為,企業發展要轉型,但不一定要轉行。從溫州企業的實踐來看,很多企業的轉型升級實際上就是轉行,轉行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比較多的資金,轉行前原先投入的資金損失比較大,同時由于融資不暢和投資效益低等問題,導致倒閉或老板跑路的現象比較多,如溫州霸力皮鞋、浙江興泰集團、三旗集團、波特曼和江南皮革等,因此我們要慎重考慮企業轉行的問題。那么不轉行的轉型是什么呢?近20多年來,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的競爭基礎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成本、質量演變為現在的成本、質量、科技創新、服務承諾、產品個性化等,其中核心的競爭基礎是科技創新,企業應該通過科技創新來提升產品的質量、附加值和產品的個性化,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溫州市政府為了鼓勵和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在2012年1月就了《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的意見》,該文件把孵化器建設列為“十二五”期間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促進轉型升級的重大平臺建設項目,市本級每年從市科技專項經費中安排1000至2000萬元,區級從科技專項經費中安排500至1000萬元,縣(市)每年可以從本級的科技專項經費中切出不低于預算總額20%的比例,重點用于支持孵化器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設立種子資金、日常運行管理經費補助和獎勵以及在孵企業的科研項目補助;市級孵化器為在孵企業投資購置專業性儀器設備(含軟件)及提供服務,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市本級給予投資額10%至30%的經費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元);政府對種子期企業和初創期企業根據其創新資源的優劣擇優采用無償資助、貸款貼息、資本金投入等資助政策進行資助;設立溫州市科技創業專項資金,出臺《溫州市科技人員創業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市財政四年拿出2000萬元,每年安排500萬元作為創業資金,主要用于科技人員在成果轉化中購買設備、租賃場地和人員勞務等支出,實行專款專用,滾動使用。除了上述資金上的支持或獎勵外,稅務部門對企業研發費用按150%進行加計扣除。從上述政策可以看出,溫州市政府為了推動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從2012年1月—2015年4月浙江省進出口總值對比來看,效果并不明顯,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筆者認為,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很多,例如科技創新投入多、見效慢、風險高,很多企業不愿意把更多的經費投入科技創新。目前比較公認的企業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分為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兩個方面,財務指標分為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市價比率,非財務指標包括市場占有率、質量和服務、生產力、雇員培訓等方面。顯然這些指標并沒有涉及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溫州市也沒有出臺對科技創新能力強的企業進行公開表彰和獎勵的政策,尤其是在貸款等企業比較關心的方面給予優惠的政策,使得社會上沒有形成重視科技創新的氛圍,導致很多企業科技創新意識不強,這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弱的重要原因,也是導致溫州相對于其他地區而言出口能力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它已經并將繼續嚴重影響溫州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只能靠不斷創新來維持。不論是成本的優勢,還是產品奇異性的優勢,都會由于對手的創新和自己的停滯而喪失。因此關鍵技術和成本改進方面的創新能力以及適應技術變革的能力,已經成為公司有效競爭力的主要表現,也是衡量公司業績的重要方面。近年來,由于在電子、信息和原材料等方面出現重大技術進步,引起許多行業的關鍵技術發生突變,創新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并成為最熱門的話題。目前理論界已經提出要將創新納入企業業績考核中的非財務指標,作為考核企業的依據。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有無技術開發的能力和創造新技術的能力;有無率先從行業外引進新技術的能力;有無從別人引進新技術后緊緊跟上的能力;公司在技術創新和引進人才方面的投入量多少;利用收購、合資、購買專利等方面引進技術的情況。上述創新能力的考核內容比較全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們基本上屬于定性指標,評價的客觀性、可靠性難以令人信服。“公司在技術創新和引進人才方面的投入量多少”,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社會公眾幾乎不可能取得上述數據,因此這種研究成果如果不能得到財政部門的支持,將無法在實踐中付諸實施。
二、對民營企業業績評價的思考
為了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筆者認為,首先,必須在溫州市樹立全民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識,要把科技創新工作提高到今后溫州發展主要源泉的高度,是政府相關部門今后為企業服務的主要內容;是評價民營企業業績的重要指標;在溫州市每年推選科技創新先進企業,像納稅大戶一樣進行表彰和宣傳;是今后金融相關部門發放融資貸款的重要依據,從而在社會上營造一個重視科技創新的氛圍。
其次,為了讓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便于社會公眾進行對比和評價,溫州市應與相關部門溝通,允許溫州市范圍內的所有會計主體修改企業利潤表的欄目,將費用化研發支出從管理費用欄目獨立出來,增加研發支出、資本化研發支出、費用化研發支出三個指標。修改后的利潤表部分格式見下頁表4。利潤表的修改只不過是將原本包含在管理費用中的費用化研發支出予以單獨反映,從而更有利于社會公眾對企業科技研發工作的分析和評價,沒有改變利潤表的基本框架,不會影響報表使用者的分析和判斷,因此應該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
第三,將研發費用率作為企業業績評價的主要指標。目前民營企業業績評價指標仍然沿用1999年財政部等四部委的《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2010年1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因數據來源問題基本上沒有被沿用。《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中最重要的指標是權益凈利率,它是指利潤表中的稅后利潤除以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的百分比,反映了股東獲得回報的水平,也反映了企業經營層的業績水平。良好的權益凈利率可以使股票升值,使公司更容易籌集資金,從而促進公司的不斷發展。但是該指標的高低受到會計政策的影響,不同的會計政策有著不同的凈利潤,過于注重權益凈利率在業績評價中的作用,實際上是誘使企業通過減少研究支出、減少攤銷、遞延維修費用等手段來夸大企業的業績,雖然短期內企業的業績提高,但是企業長期業績必將受到嚴重的損害,最終損害股東的利益,因此必須淡化權益凈利率在企業業績評價中的作用。研發費用率是指研發支出除以當期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反映了企業研發支出在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企業越重視研發,該比率的值就越高,公司長期發展能力和競爭力就越強,公司未來的權益凈利率就越高,因此注重研發費用率就是注重未來、注重公司長期效益。雖然研發費用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股東當前短期的利益,但是它夯實了公司股東長遠利益的基礎。權益凈利率和研發費用率的關系就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把研發費用率作為企業業績評價主要指標就是對過去注重短期利益傾向的一種糾正,必定能夠得到絕大部分股東的支持。利潤表中增加研發費用欄目,一方面使得研發費用率作為企業業績評價主要指標的可行性得到了保證,另一方面使得社會公眾對企業之間凈利潤的比較和分析更加客觀公正,也使得各個公司明確了今后努力和奮斗的方向。
第四,加強科技創新信息在報表附注中的披露工作。目前上市公司已經在財務報告中披露了資本化研發支出、費用化研發支出、研發支出總額占凈資產比例、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以及無形資產類別和本期增減變化情況,但是非上市公司在這方面的披露情況很不理想。絕大部分民營非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基本上只提供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不提供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更不用說相關信息的披露了。為了營造依靠科技創新發展企業的良好社會氛圍,相關部門如工商、稅務、財政、金融、統計等,必須樹立財務信息的完整意識,要求企業在提供全部財務報表的同時,強化報表信息的披露工作,不僅要披露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聲明、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會計差錯更正的情況,還要注意對報表重要項目尤其是無形資產和研發支出相關信息進行說明,包括已申請取得的專利數、正在申請的專利數、專利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研發人員數量、研發人員人均工資收入、資本化研發支出、費用化研發支出、研發支出總額占凈資產比例、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以及無形資產類別和本期增減變化情況。之所以要求企業披露研發人員數量和人均工資收入,目的就在于在社會上營造重視科技人員隊伍建設、重視科技創新的社會氛圍。企業在披露相關信息時,應當以文字和數字描述相結合,盡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重要報表項目的構成或當期增減變化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從2014年開始,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正式取代企業年檢制度,企業年檢審計也成為歷史,因此目前社會公眾接觸的非上市企業財務報表很可能沒有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其數據是否可靠,難以得到保證,這是社會公眾在分析和評價企業經營業績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作者:申屠新飛 單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