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協同培養的旅游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五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思路
圍繞上述人才培養的定位和目標,五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基本思路是:秉承開放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廣東省“創新強校工程”建設為契機,以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人才需求為導向,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業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協同育人”的基本指導思想全面貫穿于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實踐教學、教學方式、教學團隊等重要環節,構建以“校企協同培養”為基本特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二、五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一)構建“知識、素質、能力”體系根據五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構建“知識、素質、能力”體系,體現出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專業特色,特別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邀請了省內外本專業建設有特色的兄弟院校和江門地區來自不同類型旅游企業(旅行社、酒店、景區企業)的專家,根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知識、素質、能力的具體標準及實現途徑,構建了知識、素質、能力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二)全面優化課程體系,強化精品課程建設課程教學是專業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實現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而優化課程設置則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環節,力求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我們以“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特色”為原則,圍繞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核心知識與核心能力培養,全面優化課程結構,并通過對省內外本專業建設有特色的兄弟院校和江門地區不同類型的旅游企業(旅行社、酒店、景區企業)進行調研,選取有代表性的旅游企業進行崗位技能分析,以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崗位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程,在程體系建設中實現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課程體系設置如圖1所示。強調“厚基礎”。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基本上涵蓋了企業運營所涉及的人、財、物、信息等環節,包含了經濟學和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強調“寬口徑”。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基本涉及到了不同類型旅游企業(景區企業、旅行社、酒店等)的經營管理以及旅游活動的各構成要素,包括《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旅游飯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項目策劃》、《旅游景區管理》,為學生能在不同類型旅游企業中就業或勝任多方面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此外,為了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樹立學生的服務觀念,提高學生的服務素養,特開設《服務管理》和《旅游服務禮儀》。強調“重實踐”。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特別開設《創業學》、《旅游電子商務》、《導游實務與技巧》、《旅游政策與法規》。同時,《旅游飯店管理》、《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旅行社經營管理》均開設了相應的課堂實訓。強調“強特色”。江門是全國著名僑鄉,愛國愛鄉、扶貧助學是典型的華僑文化精神。五邑大學是幾百萬海內外華僑助建起來的大學,肩負著五邑幾百萬海內外鄉親重托,也承擔著珠三角沿海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重任。作為海外華僑的主要祖籍之地,中西合璧的僑鄉文化和旅游經濟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旅游專業人才,而傳承僑鄉文化是五邑大學人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五邑大學的辦學定位“服務地方,根植僑鄉”,突出僑鄉文化特色,同時由于開平碉樓與村落是世界文化遺產,因此特開設包括《僑鄉文化》、《遺產旅游》、《五邑旅游概況》等課程。此外,為滿足海外華僑和外國旅游者的需求,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特開設以外教或具有留學背景的教師作為課程教學主體、包含英語口語、旅游英語、酒店英語等的《旅游英語口語》課程。精品課程建設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對課程建設具有帶動性和示范性,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郭力宇,楊尚英,杜忠潮,2009)。因此,在優化課程體系的同時,我們非常重視精品課程的建設,以精品課程建設促進教材、教學資源、輔助教學資源等各類課程資源建設,構筑核心競爭力。重點加強專業核心課的建設力度,包括《旅游學概論》、《旅游英語口語》、《服務管理》、《旅游飯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景區管理》、《旅游項目策劃》、《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等,力爭成功建設為校級或省級精品課程。
(三)加強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教材是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在教材建設方面,我們將與旅游企業合作編寫“協同育人應用型教材”,分階段、有計劃地逐步完成專業核心課程與專業方向課程的教材建設,主要包括《旅游項目策劃》、《旅游景區管理》、《服務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飯店管理》、《遺產旅游》等,使學生所學知識和能力充分滿足旅游企業的現實需要。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邀請旅游企業人士全面參與到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江門本土化教學案例、學習參考資源、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輔助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的建設過程中。1.所有專業課的主講教師與旅游企業人士就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的教學大綱,尤其是課程知識模塊、學時分配、教學方式、考核方法等進行溝通,確定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對本專業所有教師、旅游企業人士、學生公開,強化對專業教師教學工作的監督。2.以教學大綱為根據,旅游企業人士配合課程主講教師完成包括教學課件、學習參考資料、考試題庫與參考答案的建設。在此過程中,旅游企業人士應審核主講教師的所有教學資料是否體現了校企協同育人的思想,并給出修改建議。3.逐步與江門優秀的旅游企業合作,編寫適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本地企業教學案例庫。利用旅游企業講座(論壇)的平臺以及旅游企業人士進課堂的機會,尋找典型的案例素材,由專業課程主講教師牽頭,組織編寫教學案例。這些教學案例同樣對本專業所有教師、旅游企業人士、學生公開。4.通過自制與外部購買方式,逐步建立旅游管理專業的電子教學輔助視頻資源庫。自制主要是在本專業內部建立激勵與監督機制,促進課程主講教師與旅游企業人士通過課堂教學、旅游企業家論壇(講座)等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交流溝通,拍攝自制教學視頻來完成。外部購買是指由課程主講教師根據授課內容,提出購買計劃和方案,并與旅游企業人士進行溝通,專業負責人根據旅游企業人士反饋意見,審核與批準購買方案。
(四)構建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是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重中之重。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由“課堂實訓、綜合實訓、企業見習/培訓、企業與社會階段學習和畢業論文”所組成的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1.強化課堂實訓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邀請旅游企業人士參與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的課堂實訓,幫助學生完成理論知識的消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課堂實訓包括三個方式:第一,邀請旅游企業人士參與課堂實訓學時和實訓內容的設計。第二,邀請旅游企業人士結合課程教學,實施課堂模擬實訓,包括導游模擬實訓、酒店模擬實訓、旅行社模擬實訓等。第三,專業課教師將優秀旅游企業的相關案例編寫成教學案例,引入課堂,開展項目式教學。2.開展綜合實訓綜合實訓主要指本專業教師與旅游企業人士共同合作指導學生參與旅游方面的比賽或科技競賽(如全國旅游院校服務技能大賽、廣東省酒店英語職業大賽、江門市導游大賽、旅游電子商務競賽等),幫助學生完成學生知識整合,建立個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3.開展企業見習/培訓企業見習/培訓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完成對旅游企業和旅游行業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習興趣。安排與組織本專業學生在“認識實習”期間(1周)到與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參觀、考察,以及旅游企業人士交流,或邀請旅行社、酒店、景區企業等旅游企業人士進行專題講座或培訓,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旅游企業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4.開展“企業與社會階段學習”2014年開始五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正式啟動“三學期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三學期制”共包括秋季學期(第1、4、7、10學期)、春季學期(第2、5、8、11學期)和夏季學期(第3、6、9學期)。在秋季學期中,第1學期共計20周,第4、7、10學期較其他專業晚4周開學,共計16周;在春季學期中,第2、5、8學期共計18周,第11學期共計16周;每個夏季學期共計6周。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以理論教學為主,兼顧部分實踐教學(實訓、認識實習、畢業論文等),而夏季學期全部用于“企業與社會階段學習”,一學年內總教學周數為40周。“三學期制”對強化實踐教學,具有全面教育培養的教學改革意義,為實現培養五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開辟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企業與社會階段學習”在五邑大學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進行,集中在不同類型的旅游企業,主要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實習過程中,三個夏季學期每個學生輪流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區進行實習;在每個夏季學期的實習中,采用輪崗的形式,即2周輪崗1次,保證每學期每個學生能在旅游企業中三個主要不同崗位的實習與鍛煉。通過不同學期的“縱向”輪流和同一學期的“橫向”輪崗,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系統、全面地了解不同類型旅游企業及同一旅游企業不同崗位對工作職位能力的要求,還能鍛煉學生的職業品德,培養學生的服務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企業與社會階段學習”情況內容具體見表2所示。5.畢業論文本科畢業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中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其四年所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系統的檢測,直接反映著一所高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畢業論文的形式實行多樣化和靈活化,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畢業論文除傳統形式外,也可以是反映學生創新能力且與本專業相關的旅游產品設計、旅游項目策劃、商業策劃、調研報告、參加科研訓練和學科競賽取得的成果等;或是以學生進行“企業與社會階段學習”的旅游企業為研究案例,對其某一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也可以是進行旅游企業委托項目的研究,為旅游企業解決相關問題。6.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實踐基地的建設是保障實踐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因此,應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吸引企業資源實現共贏,共同完成人才培養工作。在現有實習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江門、珠三角乃至廣東省知名旅行社、星級酒店、A級景區等的聯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則,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努力建設10-12個校外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以充分滿足學生各類實習和就業選擇的需求,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運用,完成知識和能力的統一,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旅游管理專業目前每年50人左右的招生規模,考慮“三學期制”的實施,三個夏季學期全部用于“企業與社會階段學習”,平均每個實習企業將至多為10個學生提供實習工作。這種安排是旅游企業可承受的,也有利于教師對實習環節的指導。7.建立雙導師制為保證學生實踐學習的質量與效果,為學生配備相應的指導老師。所謂的“雙導師”是指為每個學生配備校內與校外兩名導師,共同開展實踐教學任務,指導學生的各個實踐環節。其中,每位本專業授課教師都必須擔任校內學習導師,而校外導師則指聘任旅游企業部門(或崗位)負責人擔任校外實踐指導老師。
(五)實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先進性和合適性是高質量教學的保障。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耦合(馬勇,魏衛,鄧念梅,2005)。教學方法是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綜合,使用得當與否則影響到人才培養的效率與效果,因而改進教學方法也成為了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方式創新的基本思路就是打破當前單一呆板的封閉式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革新教學理念,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根據課程性質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場景模擬教學、問題導向教學、研究型教學等,實行教學模式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如針對《旅游學概論》、《服務管理》、《旅游規劃與開發》、《旅游飯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景區管理》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可采取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問題導向教學等方式,以便學生理解和消化,學以致用;如針對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如《導游實務與技巧》、《旅游英語口語》,可采用場景模擬教學,以利于學生能真正掌握應有的技能。
(六)加強教學隊伍建設,改善師資結構教師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師資隊伍質量是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得以實現的決定因素之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本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思路是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完善現有師資規模、學歷結構、職稱結構、能力結構等,同時組建旅游企業人士兼職教學團隊,構建校企協同培養的高度復合型教學團隊。第一,在現有師資規模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具有博士學歷的優秀青年教師以及內部培養,實現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的調整。第二,利用校企合作機制,分批次選派專業教師到旅游企業掛職鍛煉或培訓,培養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兼備的“雙師型”骨干教師,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以承擔一定的實踐任務,使其更好地為實踐教學服務。第三,鼓勵專業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進一步學習和深造,參加全國性的專業知識培訓、專業建設等相關會議,革新教學思想,學習新型教學方法。第四,拓寬“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來源渠道,邀請旅游企業中具有豐富的從業經歷的業內精英、優秀人士開展講座或培訓,實現課堂與職業的零距離對接。第五,制定兼職教師任職標準,完善兼職教師聘用制度,聘請旅游企業中的中高層管理者或資深從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定期為學生召開講座,拓寬學生視野,以實現校內教學和行業實際的深入結合。
三、結語
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辦學的立足點,體現于專業教學全過程。因此,應特別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工作,尤其是要根據學校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發展不斷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企業協同培養”為五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提供了一種新的人才培養的方法和思路。通過將“協同培養”的基本指導思想貫穿于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實踐教學、教學方式、教學團隊等環節,創新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業創新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王純陽樊建鋒單位:五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