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投資決策中的公允價值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公允價值計量在投資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一)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我國新會計準則規定,通過公允價值計量所發生的價值變動應計入當期損益,以前會計準則中基于歷史成本計量的收益觀發生根本的改變。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所產生的利得或損失,都計入當期損益,推翻了原準則中短期投資只確認減值不確認增值的模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可能是增加利潤也可能是減少利潤,不再是從前單邊調減資產價值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此時企業產權中的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政府和與企業相關的其他利益主體,出于各自不同的目標,會產生不同的利益驅動,因而會無可避免地產生利益沖突,特別是現代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存在沖突。管理者的業績、薪酬等個人利益直接與企業的經營成果掛鉤,企業利潤越高,管理者薪酬就會越高,出于私心,管理者就會忽視投資者的利益,不惜粉飾報表,甚至造假。此外股東等其他利益相關主體并不參與公司的具體運營,因而其與管理層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管理層完全有機會利用公允價值歪曲財務信息,使得其他利益主體無法知曉公司的真實情況。現實中,也確實出現了很多利用投資、債務重組等過程中的公允價值計量來調節賬面利潤、偽造和披露虛假會計信息的案例,此時的公允價值計量不僅是企業操縱利潤的工具,也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誤導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利用債務重組調整損益、利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易調整損益、利用金融工具調整損益。在會計實務中,無論是哪種盈余管理的方法,都是出于非正常的目的,利用人為判斷和會計估計技術以及信息不對稱,來改變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以滿足自身的利益,而損害其他利益主體的權益,進一步地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二)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公允價值計量作為應對風險而產生的會計屬性,其本身不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際操作層面也存在著多種風險,而且這些風險往往是現實存在的,明明知道風險就在那里,卻無法有效地規避和控制。公允價值計量的風險有來自會計系統外部的風險和來自會計系統內部的風險,外部風險主要包括影響公允價值計量使用的市場環境、外部壓力及其他的環境因素;內部風險主要包括理論固有風險和會計人員的行為風險。市場環境是復雜多變的,無法進行提前的精確預測,而公允價值計量的廣泛使用會作用在市場變化上,造成顯著的順周期效應。以金融市場為例:市場繁榮時,由于交易價格過高造成相關金融產品價值的高估,導致了利潤的虛增;市場低迷時,則由于交易價格過低造成相關金融產品價值的低估,導致賬面利潤的損失。尤其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公允價值計量會使市場陷入價格下跌→資產減記→利潤下降→核銷資本金→拋售資產、提升資本充足率→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中。由此風險就逐步地被放大,傳導到投資者,引起投資者投資決策的變化。會計人員的行為風險,排除主觀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會計人員局限在經驗和能力上,同時受到信息不對稱的限制,導致對風險的產生、發展、后果無法充分認識和把握,或者發現了風險卻沒有能力和意識及時地采取措施進行防范,導致了公允價值計量的異常,最終影響到投資決策。單一出現的風險,在風險識別和風險防范上是易于執行和管理的,可是現實業務中,風險的出現往往是內部風險、外部風險、固有風險、人為風險相互交織穿插在一起,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后出現在投資者眼前的公允價值計量結果所包含的風險根本無法區分,更談不上如何消除風險,還原公允價值的真實面貌。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所作出的投資決策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二、公允價值計量在投資決策中的風險防范
目前,盡管在我國實務應用中全面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條件還不具備,在企業層面也存在著諸多困難,但是在國際上公允價值計量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盡管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還存在著種種短期內難以避免的風險,但市場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接受程度和風險防范能力也在不斷地增強。
(一)財務穩健性財務會計最基本的功能是真實地反映企業實際發生的業務,歷史成本法在可驗證性上無可挑剔,公允價值這個方面相對要薄弱很多。如何提高公允價值計量對資產實質估值的準確性,保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財務穩健性成為投資決策中的重點。1.理論層面。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的研究是圍繞公允價值的概念及相關理論,而且這些零散的理論還分布在多達17個準則里面,造成了公允價值沒有整體感,很難準確地學習和把握;同時我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規定側重總體描述,會計人員在實際業務中往往是根據個人理解進行運用,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無法得到充分的保證。在投資決策中,對于準則中有限的公允價值計量規定,必須深入地學習,充分了解各項計量方式、方法所適用的范圍和具體的操作程序,來提高決策人員對公允價值資產的判斷能力。2.實務層面。由于我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計量實務操作的規定相對籠統,更多情況下需要財務人員自行判斷公允價值計量應該采用什么方法,需要哪些假設條件,因而造成公允價值計量出來的資產價值帶有嚴重的主觀色彩和人為痕跡,而且我國至今還沒有統一的估值標準,也沒有提供定性定量的估值方法給企業,造成了企業擁有操縱利潤的可能和方法。因此在投資決策中,應和財務人員充分溝通,掌握其對資產計量適用方法的判斷依據,對假設條件的采用進行深入的探討,充分表達對公允價值計量過程的看法,對比不同計量方法的優劣,從技術層面斷絕公允價值計量可能的造假,以此來增強公允價值計量估值的可靠性,降低利用計量估值粉飾報表的可能,最后在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各個方面都達成一致后,再進行投資決策。
(二)尋求規范完善的市場環境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市場機制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因此公允價值推廣應用的基本前提是要有健全而成熟的市場。然而,盡管我國國內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形成,但依然存在很多非市場化的因素,通過壟斷和行政手段扭曲市場的情況時常發生,作為市場機制主要功能的調配資源很難正常發揮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通過市場交易獲取真實可靠的公允價值計量信息和范例。由此可見,市場環境的完善和良性對于公允價值計量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當資產存在于一個活躍的交易市場中,根據市價作出的資產估值才會最真實、最準確,過熱、過冷或非自由交易的市場所提供的市場價格都不是公允價值,可見市場失真,基于市場的公允價值計量也同樣會失真。只有在市場足夠完善和活躍的前提下,參與市場的各方利益相關者才能更好地運用公允價值,此時的公允價值計量優勢才能完全發揮。投資決策時,首先,要對市場本身可靠還是不可靠有個基本的判斷,尋求一個市場經濟體制完善,能夠實現資源配置的規范市場。其次,在該市場中觀察公允價值計量的對象,了解其價值波動及影響其價值波動的因素,如果沒有同類對象,則要仔細研究類似對象在該市場中調配的情況,找出不相關的需要剔除的因素。再次,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市場值得依賴,就有必要考慮該項投資是否必須要運用公允價值計量,一定要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則應該比較國內外同類市場或者類似行業市場的情況,擴大市場的覆蓋范圍,通過以數量換質量的方式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料,運用不同的計量估值技術方法對同一項資產進行估值,作出橫向和縱向的對比,盡量確保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準確有效性。
(三)從財務信息的披露中獲取潛在風險的線索財務信息披露是聯系投資者和企業及其管理層的重要紐帶,企業管理層通過披露財務信息將企業經營業績、資源配置和財務風險等信息傳遞給各方利益相關者,投資者根據企業披露的財務報表和財務信息進行投資決策。因此,在統一的信息披露規范框架下,企業經營者應該主動披露什么內容、采用怎樣的方式披露以及何時披露、甚至披露內容的措辭等都將直接影響投資者的判斷和決策。目前,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缺乏相關具體準則和指南的規范,特別是一些涉及利潤操縱的公允價值會計政策的披露沒有細化標準也沒有操作范例,使得公司重大會計政策披露中存在不透明性,降低了財務報表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加大了信息的不對稱;同時,我國企業中普遍內控制度缺失,有關公允價值計量的內控制度更是無從談起,這也在客觀上造成公允價值計量和信息披露缺乏內部監督和自我糾錯,往往是財務人員做出主觀認定后,就會直接對公允價值計量產生重大影響,而且還沒有主動披露相關認定信息的意識。在投資決策時,對于企業主動披露的財務信息要仔細地分析,找出對應會計穩健性的會計處理方法,應用的時間、范圍和程序;在面對公允價值計量信息時,應找到公允價值計量估值的確定方法和依據、公允價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相關的估值假設、參數的選擇以及公允價值結果對估值假設與參數的敏感度等,以分析估值模型的可靠性和穩健性。如企業未披露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信息,投資者則應介入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從基礎信息入手,掌握被計量資產的實際情況和可能風險,對企業內控制度加以測試,以衡量基礎信息的可靠程度;同時,參考市場上同類資產的計量信息并加以對比,自行判斷被計量資產的真實價值。
(四)利用專業中介機構防范計量風險在我國經濟體制沒有完善,公允價值指南細則沒有很好的指導性之前,除了財務人員本身的專業素質需要提高完善之外,作為第三方的專業中介機構及時介入能夠為公允價值計量的推廣使用起到很大的作用。盡管財務本身有著很強的職業素養和查錯糾錯能力,但公允價值計量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可能操縱利潤的重大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和衍生金融工具上,一般的財務人員有可能力有未逮,此時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的出現將大大降低在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時可能出現的人為、非人為的風險,用其專業的判斷和分析來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從而促進投資交易的完成,完善整個市場環境。在投資決策時,投資者無法對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了解得面面俱到,很多情況下對資產的認識是通過被投資方的一面之詞,從而產生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投資者在作投資決策之前,應該利用專業中介機構,組成包括律師、審計師、評估師、監管機構人員等在內的專業團隊,對資產作出全方位的評定和審核,替代被投資方提供的資料,得出投資雙方都可以信賴的結果。善于利用專業中介機構,可以很好地發現和避免投資過程中可能的風險,減少投資雙方之間對公允價值計量估價的矛盾,增強雙方對資產公允價值的認識,有利于雙方達成一致,從而促進投資者投資決策的制定。
作者:沈村單位:上海小糸車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