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政策的作用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公共政策——維護社會公正的主要手段
人類社會進行各種活動的基準就是維護利益和維持利益關系。國家是人民為實現(xiàn)公共利益,確保個人生存和發(fā)展而做出的權利讓渡的結果,而公共政策是當代國家進行公共管理的主要手段。公共政策具有合法性與強制性,它不僅包括對社會秩序、公民行為的規(guī)范和約束,同時也包括對統(tǒng)治階級行為的規(guī)范和約束,以此來達到社會普遍的廣泛的善即正義。它主要是通過解決公共問題以謀求公共利益的合理平衡分配,從而實現(xiàn)國家、政府對社會公平的有效維持。
1、公共政策的調控、分配功能——對社會物質利益的公平分配
公共政策的調控與分配功能,涉及到社會公眾廣泛的利益關系。政策的調控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調控社會各種利益關系的方面,特別是物質利益關系。不僅需要指明人們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還應該指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具有一定的傾向性。
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民集體的決策公共政策具有政治性、權威性、公共性和原則性等特點。其中公共性集中體現(xiàn)了公共政策在進行社會公共管理中維護社會公正的重要作用。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由現(xiàn)代社會的政治特征和現(xiàn)實狀況所決定的。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政治特征是民主政治,政府需要獲得大多數(shù)公民的支持,才能行使公共權力。政府是國家公權力的行使者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者,而公共政策是其為維護和實現(xiàn)一定的公共利益,在公共領域采取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條例、辦法等的總稱,因此,政府的公共性決定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3、公共政策是政府實現(xiàn)社會公正的主要手段市場經(jīng)濟萬能論主義者認為,利己主義是社會經(jīng)濟齒輪運轉的潤滑劑,放任主義應當是政府所采取的主要公共政策手段。而政府萬能主義則認為,市場經(jīng)濟的自我調節(jié)時有失靈,政府必須加以干涉,進行宏觀調控才能實現(xiàn)經(jīng)濟的良性運轉。在現(xiàn)實運行過程中,通常認為,二者有機結合,并保持適當?shù)亩炔艜_到比較滿意的公正狀態(tài)。
二、公共政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維護社會公正的重要途徑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1、完善民主制度。最廣泛的保證我國公民的民主權利,是實現(xiàn)社會政治公正的最重要標志,是現(xiàn)代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基礎和保證。只有保證公民的民主權利,公民才能切實維護好自身的利益。完善我國民主制度,提高我國公民參與水平,以達到政策制定科學化民主化。
(1)提高公民參與意識。公民的廣泛參與,可以為公共政策提供絡繹不絕的信息來源。政策制定過程實質上就是一種政策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將各種社會利益需求輸入到政策制定中,并轉化為政策輸出。而當前我國公民參與水平較低,應當采取多種方法方式,激勵公民參與。
(2)提高公民參與水平。提高公民的參與質量,使其成為公共政策科學民主的推動力。提高公民參與水平要從兩點入手:
第一,確定公民的公共政策主體地位。過去公民一直處于被動接受政策的地位,政府出臺什么政策,公民就遵循什么政策,并沒有切實的參與其中。
第二,平衡公民參與素質。公民受教育水平參差不起,導致公民對公共政策的感知力、制定力相應存在著巨大差距,應當加強對素質較低的公民的思維導向和教育。
(3)拓寬公民參與渠道。目前我國在參與政策制定方面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制,參與形式單一,這與公民對于政策制定的參與和熱情不相適應。努力拓寬政策參與渠道對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維持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應當建立健全的公民參與機制。將公民參與的途徑、方式方法以法律形式固定,時期合法化、穩(wěn)定化。
第二,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為公民提供更為廣泛的機會和途徑。大眾傳播媒介組織,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公民提出意見、發(fā)表個人見解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是公民參與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
2、促進公共政策制定合法性。保證政策科學化、民主化的實現(xiàn),使公共政策制定更加合理,減少、避免重大失誤,應建立政策法制化體系,將其納入法制化軌道,使政策制定更加規(guī)范。
第一,保證政策制定主體即政府的合法性權威。(1)政府權力的有限性。即使得政府權利受到法律和人民廣泛有效的監(jiān)督制約,法律有效限制政府權力,而避免政府變?yōu)閷V菩哉?2)建設民主政府。除了包括政府應當由公民選舉產(chǎn)生,還包括政策制定過程中,政府應當聽取廣大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并考慮將公民議程上升為政府議程。
第二,政府運行程序的正當性。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主要集中于政策自身的形成、決定和實施的過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合理正當?shù)恼叱绦蚴且粋€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同時程序又是一個利益聚合和表達的過程,它使政策運行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得以保障,因而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重要來源。
3、加強政策制定者自身的素質水平。公共政策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高智力工作,對決策人員自身的素質要求很高,政策制定者的素質和水平對公共政策的執(zhí)行及效果起著重要作用。
第一,完善發(fā)展體制內(nèi)外的公共政策研究組織。政府除了擁有自己的政策制定機構外,還應每年給予社會政策團體、思想庫以及各個高校政策研究專家一定的物質、制度的支持,提高其政策研究參與的積極性,主動為政策制定提供意見建議。
第二,大膽借鑒國外先進成功的公共政策理論、方法和技術。西方的政策理論體系形成較早,已經(jīng)發(fā)展出一套比較完善的理論、方法和手段,政策制定者應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實現(xiàn)對西方先進理論技術的本土化。
4、建立完善的政策監(jiān)督體系。監(jiān)督機制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更是完善公共政策體系的必備良藥,建立完善的政策監(jiān)督體系,不僅能夠提升公民的自主參與意識,同時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政策制定以及政策執(zhí)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錯誤,有效地避免政策制定者或者利益團體為謀取一時私利或推卸責任而將錯就錯的現(xiàn)象,減少政策成本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