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職業勝任力開發研究范文

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職業勝任力開發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職業勝任力開發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職業勝任力開發研究

[摘要]

公共管理專業培養領域,傳統的教學模式因簡單、封閉、單一,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借助職業勝任力以增強學生在公共部門管理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以此為目標改革創新公共管理教學模式,對培養未來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明確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關鍵指標,建立勝任力模型,為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培養和教學改革提供指南。通過對公共管理類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將職業勝任力模型指標植入整個培養體系,構建以提升職業勝任力為目標的實習實踐體系,發揮公共部門在大學生職業勝任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開發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職業勝任力。

[關鍵詞]

公共管理類;職業勝任力模型;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是指對于準備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所必備的勝任要素的總和。當前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其實質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與錯位,大學培育標準與社會用人需要不一致。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把職業勝任力這一人力資源管理領域要素引入高等學校教育培養計劃之中,提前獲取職業生涯所需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許可以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境的一條捷徑。特別是在公共管理類專業培養領域,傳統的教學模式因簡單、封閉、單一,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借助職業勝任力以增強學生在公共管理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以此為目標改革創新公共管理教學模式,對培養未來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內涵

自麥克蘭德(Mcclelland)提出勝任力概念以來,國內外學者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除了應用于組織管理和人力資源外,其他學科也對此進行研究,深化了職業勝任力的內涵和外延。麥克蘭德的勝任力是指在工作和有關情境中,幫助個體取得成功的決定性的、基本的個體特征[1]。一般認為,勝任力是指績效優異者所具備的一種特質,包含能力、技能以及知識。進一步的研究深化了對勝任力的理解,是指在特定工作場景下員工所表現出來的一些關鍵特征,比如價值觀、動機、知識、技能甚至個性,這些都有助于增強其職場競爭力。對于大學生而言,其職業勝任力包含了未來就業所需要的各種勝任要素的總和,既有專業素養,又具備工作能力;既有潛在能力,又能付諸實際。具體而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表現為進入職場的一種素養,包括基本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某種職業的技能、對職業的基本態度、所表現出來的職場行為;二是從事某種工作的能力,既包含從事各種工作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又包括從事特定工作和崗位所擁有的專業技能;三是既包含尋求工作的能力,又包含工作中能體現優良業績的技能。

二、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利力

開發的前提: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肇始于20世紀60年代,進入中國后對企業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于教育體制的特殊原因,高校引入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相對較晚。職業生涯規劃實現了個人目標、組織需求和社會發展的綜合考量,通過對個體主觀因素的測定和分析,考慮社會的現實和未來需求,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選擇合適的職業目標,以此制定分階段的執行方案。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個體正確認知自我和社會,提前做好職場準備。特別是對于面臨就業難的大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先決條件。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能等到即將就業才開始,應該從進入高校的第一天就開始進行。不僅僅只是規劃大學期間的,也要對未來職業生涯有個初步愿景,關鍵是把二者很好地進行接軌。整個大學職業生涯規劃包括三個過程:一是打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主要是認真學習公共文化知識以及專業基礎知識;二是樹立職業發展目標,了解專業未來的發展空間,熟知公共部門對大學畢業生能力和知識的要求;三是學習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和國家公務員制度課程,能夠使每個專業學生學習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知識,了解政府部門的崗位分析,了解公共部門的用人之道。

三、公共管理類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模型的構建

隨著社會的日趨復雜化,公共管理的不可治理性大大增加,這對公共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對從事公共管理的人員素質和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明確高校公共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目標,有必要明確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關鍵指標,通過對這些關鍵特征進行識別,才能為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培養和教學改革提供指南。如何識別勝任力,關鍵是建立勝任力模型。勝任力模型實際上是為了實現績效目標而所需的各種要素的組合。如何建立模型,一般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BehavioralEventInterview,BEI)。該方法通過對被訪談者在職業生涯中最成功和最失敗的三件事的回顧,探察訪談內容中所表現出來的該訪談者的勝任特征。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比該工作角色中優異者和表現一般者所體現出來的差異,以此確定工作角色的勝任特征模型。為了建立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模型,我們對已就業的公共管理專業畢業生、部分黨政機關以及專業教師進行了半結構化的訪談。通過半年多的持續性訪談,結合已有文獻的檢索總結,根據互斥性、相關性和完備性要求,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初步形成了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七個基本指標:業務知識、管理技能、社會交往、業務能力、精神風貌、身心特征、成長導向。內容分析最終得出一個七維度的公共管理類專業畢業生職業勝任力的概念模型。每個勝任力指標又包含若干個勝任力二級指標。

四、公共管理類大學生職業勝任力開發方案

根據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特點,結合公共部門的實際情況,從公共管理類專業勝任力模型的要素出發,將理論學習與實習實踐相結合,運用公共部門場景模擬和現場實踐,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具備未來公共管理者的勝任力。具體而言,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將職業勝任力模型指標植入整個培養體系。職業勝任力的模型指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涵蓋了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具備的各種知識和技能要素。國外一些高校的實踐表明,只有將所有的模型指標整合到培養體系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大學生的職業勝任力。將職業勝任力模型指標植入培養體系,首先是根據模型指標,結合公共部門的現實需求以及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實際狀況,設置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拓展課、實習實踐課等課程和實習體系,課程改革是課程內容、課程目標和課程方法的系統變革[2]。保證所有培養方案都與職業勝任力密切相關,最終目標是提升大學生的職業勝任力。其次,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培養不能封閉在學校,而應該由學校和公共管理部門通力合作,從公共部門的現實需求出發,課程設計與人才培養方案有必要邀請公共部門工作人員的參與。同時,通過舉辦各種論壇聘請公共部門領導開展專題講座,甚至直接聘用公共部門工作人員為學生授課,對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的評價也可以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第二,構建以提升職業勝任力為目標的實習實踐體系。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培養必須定位于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地方治理與社會發展需要。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實習實踐學時必須得到充分的保障,可以把職業勝任力的模型指標分解到相對應的實習實踐中去,設計校內實驗和校外實踐兩大模塊。校內實驗模塊主要是模擬真實工作環境,購置公共部門管理的實驗教學軟件,通過軟件平臺的仿真實驗模擬公共部門系統的運作,比如電子政務系統、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系統、社會保障模擬系統等,利用模擬真實工作場景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平臺,把公共部門搬到高校的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模擬熟悉公共部門的運作流程,運用虛實結合、以實為主的教學方式,促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3]。全面提高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業務知識能力和管理技能,從而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校外實驗模塊主要通過參與公共部門實際工作,撰寫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實現理論結合實際,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習實踐,可以把學到的公共管理理論應用于實踐,同時發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選題指南和寫作方向。理論與實際的高度結合既強化了對公共問題的深刻認識,又拓展了實際動手解決現實問題的技能。第三,發揮公共部門在大學生職業勝任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未來職場在公共管理部門,因此提前邀請公共部門介入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人才培養體系,是提升他們職業勝任力的重要一環。首先,培養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公共管理類大學生入學之后,組織他們參觀和認識公共部門,特別是通過認知實習,選擇參觀諸如政務服務中心等有代表性的公共部門,初步了解公共部門的職能、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和日常管理行為。選聘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公共部門工作人員加以介紹,邊參觀邊了解邊學習,可以通過座談會、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為加強對整個公共管理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破除校內外之間的藩籬,將公共部門領導和專業人士請入校園,為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座談會、現場問答等。形式可以多樣,人員可以因專題而異。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和公共管理的現實需求進行講座或對話,使學生知曉當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了解公共部門管理的前沿,掌握公共管理的方法技巧。這種形式既嚴肅又活潑,既有理論知識,又有現實對策,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校外課堂,學生也樂于接受。最后,學校與公共管理部門開展聯合培養,合作開發公共管理類大學生的職業潛能。組建聯合培養委員會,就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課程的安排、實習實踐的落實等進行討論,公共部門可以安排大學生進行實習和就業,學校可以為公共部門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促進雙方合作共贏。對于公共管理類大學生來說,在公共部門工作期間的寶貴經歷可以使他們盡快適應公共管理新常態,獲得一定工作經歷和從事有價值的工作,從而提高對自身能力、特性、態度和就業潛能的洞察力。

[參考文獻]

[2]王行靳.基于職業勝任力的財經類院校人才培養的嵌入路徑[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5).

[3]劉軍,闞茜.職業勝任力與應用型文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J].寧夏社會科學,2014,(6)

作者:彭正波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青青青视频免费|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正在播放julia女教师| 全部免费国产潢色一级|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在线观看日韩视频| 一级女人18片毛片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英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91色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午夜dy888|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国产对白国语对白| 国产挤奶水主播在线播放|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老司机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