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地質水文的隧道工程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水文地質條件
勘測期間勘測深度內未見地下水及地表水,隧道洞身含少量第四系及第三系孔隙潛水,雨季洞身含少量第三系孔隙潛水。
2劉家梁隧道工程的設計方法
2.1隧道建筑界限及襯砌內輪廓①建筑限界:建筑限界采用“隧限-2B”,曲線地段考慮加寬。②襯砌內輪廓:隧道為單洞雙線隧道,標準線間距為4米,除曲線處按要求加寬外,接觸網關節根據要求考慮加寬、加高。
2.2軌下基礎類型隧道采用60千克/米鋼軌(重車方向預留75千克/米鋼軌條件),區間無縫線路。采用有砟軌道,軌道結構高度1.107米。
2.3洞門及洞口工程①隧道進口采用偏壓式明洞門(W=0),明洞13米;出口采用直切式洞門(W=60),明洞48米。明洞回填高度應大于2米,并施作50厘米厚粘土隔水層。②進口邊仰坡坡率:新黃土1:1.0,老黃土1:0.75,粉質黏土1:1.0,并加強防護及排水措施。③洞頂截水天溝排水與路基天溝順接。
2.4襯砌支護設計①暗挖隧道按新奧法設計與施工,采用復合式襯砌,復合式襯砌由初期支護、防水隔離層與二次襯砌組成,Ⅳ—Ⅴ級圍巖隧道均采用曲墻帶仰拱的襯砌結構形式。②DK29+377~DK29+390、DK29+850~DK29+876、DK32+465~DK32+513段采用整體式明洞襯砌。③隧道DK29+545~DK29+690、DK30+780—DK30+945、DK31+950~DK32+115段,采用錨段關節襯砌。
2.5結構耐久性設計①隧道結構應具有足夠的耐久性,主體結構按滿足100年正常使用的要求設計。②氯離子滲透能力<1500庫侖。③嚴格控制混凝土堿骨料反應和水泥中的堿量。④襯砌結構混凝土原材料品質、材料使用量等耐久性指標要求,根據環境作用等級,按相關規范標準執行。⑤襯砌結構鋼筋外側混凝土凈保護層最小厚度按相關規范標準執行。⑥襯砌施工控制要求、跟蹤檢測要求以及養護維修按相關規范標準執行。
2.6隧道防排水設計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在地下水發育且水文環境有嚴格要求的隧道,防排水采用“以堵為主,限量排放“的原則。無法滿足過水要求的,應適當加寬、加深水溝。
2.7輔助工程措施①大管棚超前支護。隧道進、出口暗洞進洞地段DK29+390—DK29+420、DK29+820~DK29+850、DK29+876—DK29+906、DK32+435~DK32+465拱部140°范圍內施作覫108毫米大管棚超前支護,環向間距為3根/米,長度為30米。②超前小導管支護。隧道Ⅳ級、Ⅳ級加強、Ⅴ級、Ⅴ級加強地段,拱部140°范圍施作超前小導管支護,采用外徑覫42毫米熱軋無縫鋼管,t=3.5毫米,環向間距為30根/米,縱向每兩榀格柵施作一環。③鎖腳錨管。臺階法開挖時,臺階底部兩側每個的鋼架腳部打設3根鎖腳錨管,鎖腳錨管采用外徑覫42毫米熱軋無縫鋼管,t=3.5毫米,鎖腳錨管應與鋼架焊接牢固。
2.8洞內附屬構筑物
2.8.1電纜槽①隧道內設置雙側電纜槽,電纜槽設蓋板,能開啟維護;電力電纜槽位于線路大里程放線左側,通信、信號電纜槽位于線路大里程方向右側,通信、信號電纜槽合設。②隧道內電力電纜槽尺寸:寬×深為320×300毫米,槽道內用粗砂填實。③通信、信號電纜槽尺寸:寬×深為320×300毫米,槽道內用粗砂填實。
2.8.2避車洞隧道按要求設置避車洞室,小避車洞單側間距為60米,深1.0米,洞室沿隧道兩側交錯布置;大避車洞單側間距300米,深2.5米,洞室沿隧道兩側交錯布置。隧道共設置15個大避車洞,83個小避車洞。
2.8.3綜合接地①隧道信號電纜槽內通常設置貫通地線。②通信機械室內預留出供通信設備接地用的接地端子兩處,接地端子設在高出地面約200毫米,與防靜電地板基本平齊。
2.9施工方法隧道Ⅳ級圍巖、Ⅳ級圍巖(粘土)采用臺階法施工;黃土Ⅳ級及加強采用臺階法施工;深埋Ⅴ級圍巖采用短臺階法,并增設臨時仰拱,每兩榀設置一道;淺埋、斷層破碎帶Ⅴ級圍巖結合超前預加固措施采用短臺階(臨時仰拱)法;黃土Ⅴ級圍巖采用三臺階法施工,并增設臨時仰拱,每兩榀設置一道;隧道開挖采用光面爆破,嚴格控制超欠挖,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采用濕噴工藝。
3總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下劉家梁隧道工程的基本概況、基本水文情況,提出了針對劉家梁隧道工程的具體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法。
作者:劉建華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