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眾所周知,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而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新趨勢的創新能力教育,已延伸到教育的各個領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創新素質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第一素質,創新能力已成為大學生的首要能力。美國南加利福利亞大學的本科生研究計劃(URDP)和華中科技大學“基于導師制的人才孵化站”計劃認為引導本科生積極參加科研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科研團隊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1]。組建大學生科技團隊、建立大學生參與科研的機制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任務之一,這對當今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是目前國內外高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國內外大學都在進行不斷的探索??v觀國內外研究,多年來,研究者們致力于探討團隊互動對團隊有效性的影響,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就創設了“本科研究機會計劃”,鼓勵支持達到一定條件的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20世紀80年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也開始系統地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目前該校已設立了由分屬于人文與社會科學、生命與物質科學范疇的兩個“本科生研究中心”。Hackman提出了團隊有效性三類指標:任務績效、合作滿意度、團隊存活力,團隊有效性的這三個指標在團隊研究中廣被采用[2]。1997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成立了“本科生研究辦公室”后收效顯著。耶魯大學為本校部分大學一年級新生開設了指導研究項目。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訓練,注重科技知識的應用,傳授包括如何將一個創意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產品的技巧、能力等廣義知識,培養了大批具有工程師資格的高等應用型人才。我國學者對創新團隊建設作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周源對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基本要素進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工作原則、人才、經費、科研基地、管理等五個基本要素[3]。研究表明基于團隊協作的科技創新活動已經成為高等學校開展重大科技研究的主流形式,但科技創新團隊在跨領域聯合創新、可持續創新等方面的建設仍在起步摸索階段。蔣永榮等以教師科研項目和學生獨立科研立項為依托,建立導師指導下的本科生科研創新團隊模式,研究與實踐表明該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4]。華中科技大學在培養大學生創新性人才方面進行了大量實踐,并認為Dian團隊培養模式不但是對高等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對素質教育的積極探索[5]。
雖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高校對創新素質教育進行了大膽和有益的嘗試,如開展科技作品競賽活動、設立課外科研班、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常設機構和科研基金、制定假期大學生科學研究計劃等,為我國科技創新培養模式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然而,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去進一步研究與實踐,如低水平的虛團隊多,高水平的實團隊少;短命團隊多,長壽團隊少;自下而上形成的團隊多,自上而下形成的團隊少;學生積極性高漲,教師卻興趣缺乏等。與其他理工科專業相比,材料化學專業學生的科技活動參與率較低,目前的科技團隊建設也沒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培養模式,使得這些活動基本上還是少數幾個人的事情,沒有形成大多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規模和團隊發展的可持續性,使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總體水平大打折扣。因此,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我們有必要借鑒國內外大學的成功經驗,結合實際情況和材料化學專業的辦學特點,研究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團隊模式和方法,以培養材料化學專業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并為其他相關專業的科技團隊建設提供參考。
2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構建的實踐與成效
近幾年來,華南農業大學理學院依托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學科優勢平臺,緊密圍繞培養創新人才這個核心任務,初步構建了從專業認知、動手實踐、創新訓練、科學研究四個層次逐步推進的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系,既重視打牢創新思想基礎、倡導創新誠信精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又重視發展創新學院文化、完善創新競賽機制、營造創新人文氛圍,體現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形成的漸進過程,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可持續發展體系。該體系的科學建構為創新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1以專業基礎入門熏陶為起點,建立本科生導師制,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為了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幫助學生了解材料化學的學科歷史文化、材料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鼓勵學生追求卓越目標、獻身材料事業,學院經常邀請校內外知名教授、專家以及學院材料化學專業導師介紹材料各學科研究方向、方法及成果,并向學生全景展示材料化學領域科學進展,拓展學生視野,積分學生創新意識與熱情。同時,學院還設立本科生導師制,通過“本科生——導師”雙向選擇,導師從專業思想引導、科學作風養成,科學研究訓練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培養。自2011年以來,先后有200余名教授、一線教師和研究人員擔任本科生導師,1000多名學生直接參與導師科技創新項目活動。
2.2以院級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為載體,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學院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是培育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載體,理學院高度重視“本科生科技創新研究項目”的申報工作,形成了“管、選、助”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成立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引導,強化責任,規范管理,做好政策宣講,加強選撥和指導;同時,對立項項目,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對遇到的困難,及時給予指導與幫助。在這一機制的指導下,我院本科生科技創新研究項目申報與獲批的數量逐年增加。2014年,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經過初評,共有20個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獲得學院資助。
2.3以導師各級科研項目為支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導師的各級科研項目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在近幾年的實踐中,理學院以導師的科研項目為舞臺,鼓勵材料化學專業本科生積極參與本專業導師各級科研項目的研究與實踐,鼓勵導師每個科研項目建立一個學生科技創新團隊,主要成員涵蓋研究生、大四、大三、大二等四個層次的學生,充分利用導師的科研平臺和研究生及高年級學生的“傳幫帶”作用,構建可持續的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同時,學院加大對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的獎勵力度,對有本科生參與研究的導師發表的研究論文進行額外的獎勵。這些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導師和本科生的參與科研團隊構建與實踐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2013年以來,材料化學專業本科生參與發表的研究論文達30余篇。
3結語
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構建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積極作用,也是塑造大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載體。通過組建科技創新團隊讓大學生參與導師科技創新活動是變革大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舉措。良好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構建有助于科技創新,為大學生提供了進行科技實踐活動的平臺,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更有利于為我國將來提供大量的科技創新的后備人才;可以為高校和國家加強和提升我國綜合科研實力創立了良好的發展模式,并提供較為可行的科技創新機制和經驗;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是對大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有益嘗試,也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作者:鄭明濤 劉應亮 羅穎 盧其明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理學院應用化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