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工程技術課程改革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對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論述了高職專業如何通過市場調研,確立專業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的設置。總結了實踐性教學改革的一些經驗,并對以后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建筑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雖然近幾年來各高職院校都在對其課程體系進行探索改革,但從企業反饋的信息來看,畢業生在短期內還是很難滿足企業的要求。為此,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訂2004年教學計劃的同時,成立了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課題研究小組。為使研究結合實際,符合社會的需求,我們聘請當地建筑業界有名的專家(21人),成立了專業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對研究小組進行階段性的指導。筆者就我院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談幾點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認識。
一、以市場為導向,確立專業培養目標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培養高素質的高技能應用性專門人才”。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必須面向社會,突出與市場的結合,根據社會需求確立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根據崗位能力要求構建課程體系。由此,我們的工作思路確定為:調研→職業崗位分析→職業能力與素質分析→知識結構分析→編寫專業教育標準→確定課程體系→編寫專業培養方案→專家論證→制定主干課程教學大綱→專家論證→定案。
首先,我們從建筑工程從業人員現狀、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標準、專業知識、能力結構等幾個方面,對所在鄭州、南陽兩地的部分大中型建筑企業進行調研。通過調研,使我們對現場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作內容、專業能力等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一些基礎資料,了解到企業的急需和我們培養目標之間的差距。調研也使我們了解到企業對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他們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能吃苦、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人才。下表為調研情況的大致分布:
需要說明許多企業的老技術員、老質檢員經驗非常豐富,但沒有學歷(綜合歸為建筑工程中職畢業),另外,由于高職是近幾年才出現,許多技術人員的第一學歷都是中專,建設監理專業出現得也較晚,監理員大部分也是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
根據調研情況,建筑工程專業最直接的就業崗位應是現場技術員,擴展的崗位群是質檢員、材料員、資料員、預算員和監理員。根據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等,其職業能力結構可分為兩大部分:綜合能力和專業能力,(崗位能力結構分析可見下圖。)由此,建筑工程專業培養的目標確定為:具有一定的綜合職業能力,具備建筑工程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與專業理論,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以能力為依據,加強課程體系改革職業教育是一種技術教育,是以突出技術能力培養為特色的一類教育,其課程設置就要緊緊圍繞專業能力培養目標進行,不能單純追求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按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整合課程,設計課程體系新晨
按照崗位能力的要求,我們對其進行了知識結構分析(見下表),把教學體系分為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專業能力的要求和“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我們把理論課程體系分為基礎理論(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和專業擴展知識四個模塊。壓縮了傳統課程的教學課時,對一些相關連的課程進行了整合,例如,在《建筑結構》中減少了理論性較強的論證和計算;在《建筑設備》中增加了建筑電氣的一些基本知識,刪減了《建筑電氣》這門課程。同時,為擴大學生就業面和現代前沿知識,在專業擴展知識這個模塊中增加一些課程,如《建設監理概論》《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法規》等。
“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是我們制訂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三個模塊、四個層次來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三個模塊是指知識技能實訓、操作技能實訓和技能證書實訓。知識技能實訓是指學生通過實訓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論的一種實訓或實驗,如:各種實驗、課程設計、大型作業等;操作技能實訓是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一種實訓,如:建筑施工各工種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證書實訓主要是學生通過考核取得各種證書的實訓,如:CAD證、預算員證。四個層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實訓(建筑識圖制圖實訓、計算機應用實訓等)、專業基本技能實訓(房屋構造實訓、建筑材料實驗等)、專門技能實訓(建筑測量放線實訓、工程預決算實訓、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等)和綜合技能實訓(畢業設計、模擬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等)。
三、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為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學到一技之長,我們一方面構建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另一方面改革某些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實踐性教學管理。主要通過以下方法:
1.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對和實際工程聯系緊密的部分章節,在課程大綱中就規定必須采用現場教學或案例教學;2.對某些單項技能實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走出去是讓學生到實際工地實際操作,請進來是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員到學校實訓中心來指導學生實訓;3.某些課程采用邊講邊練的教學方法,如《建筑工程測量》、《計算機應用基礎》等;4.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根據校外實訓基地的情況,靈活安排實訓進度計劃;5.利用假期,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以總結報告為準),對優秀學生安排在校內企業進行實習(勤工儉學形式),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縮短就業磨合期;6.加強對學生實訓的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做到每次實訓有計劃、有措施、有總結;7.加強對學生實訓期間紀律管理,充分利用學生實訓機會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實踐證明,改革加強了教師的責任心,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