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電氣識圖與施工課程開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必要性
《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中指出:“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教學與考試評價等方面仍然存在脫節、斷層或重復現象,職業教育整體吸引力不強,與加強技能型人才系統培養的要求尚有較大的差距。”中高職教育銜接的關鍵是課程銜接,姜大源先生曾指出“:在任何一種教育體系中,課程始終處于核心地位。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特別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必然要歸結到課程的發展與改革。”中職課程打基礎、重應用,讓學生建立初步的技能知識。高職課程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中高職專業課程體系的銜接應系統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設置避免簡單重復,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確定教學內容,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確定合理的教學順序、方法和實施路線,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通過對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招收的對口學校中職畢業生學過的課程和技能訓練進行問卷調查,部分結果如表1~表3所示。
調查結果表明,42.56%的學生看重實踐性強的專業實踐與實訓課程,37.86%的學生看重專業課。與工程造價專業課程密切相關的一些課程,如:建筑及結構識圖、建筑施工組織施工工藝、工程材料等課程的掌握上,超過50%的學生表示出僅僅是知道一點,懂得一部分。這是由于中職學生文化基礎差,進入職校學習,這些專業課理論性實踐性都較強,難入門,摸不透,吃不消。與此同時,也造成了真正進入學習《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專業核心課程時,相當多的學生感覺學習無從下手,學習中的問題越積越多,成功的體驗越來越少,他們的學習熱情也就隨之慢慢減弱。對于工程造價專業,很多中職學校是注重土建類的課程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對于建筑相關的水電安裝工程的課程掌握的程度更不及土建,有48.83%的學生只能看懂部分安裝施工圖、11.1%完全不懂、37.08%還沒有學。2012年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實施了“終身教育背景下的中高職銜接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的研究與實踐”項目。自該項目啟動以來,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及教學運行方式的改進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通過對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招收的中高銜接工程造價三二分段的學生的了解,針對安裝工程的建筑電氣識圖和施工課程,在制定課程標準時做了如下思考:對于建筑電氣識圖課程知識,強電部分基本上都學習過,但是內容比較淺,同時缺乏相應的課程訓練,弱電工程完全沒有接觸過。對于施工工藝不了解,導致識圖中不能很好理解線路敷設方式、設備安裝布置方法、識別線路回路根數。到了高職階段,課程的內容應該著重于復習和鞏固,注意知識點的有機融合,同時拓寬課程內容,加強課程技能訓練。相應的縮短理論教學的時間,補充更多的課程實訓和綜合識圖內容。
2中高銜接建筑電氣識圖與施工課程實施方案
2.1課程開發設計思路《電氣工程識圖與施工》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思路主要是“基于工作過程”進行學習情景的設計,引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理念,將傳統的“按學科體系設置章節教學”的模式轉變成“按職業崗位和流程設置學習項目和工作任務”的做法。由于中職已經學過有關建筑設備方面的課程,為此,按照完成工作項目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重構教學體系,重點在于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完成一個個項目的過程。訓練突出對電氣工程圖的識讀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緊緊圍繞工作任務的需要來選取,兼顧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2.2課程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更加著重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就讓學生角色轉換,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工程設計,靈活運用教學做一體化、任務驅動、分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整體的考核上強調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學的效果。(1)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工作任務引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例如在講解建筑電氣照明工程圖時,可以以學生所在教室為例,請學生畫出教室燈具及其他電氣設備的布置情況,掌握燈具安裝的標注方法,然后根據教室的布線情況,畫出導線的布置走向及配電情況,這樣在完成了照明工程案例講解的同時,學生也完成了工程的電氣設計。(2)現場教學,將學生帶入實訓室或實踐場地,教師講解現場的工程概況,學生分組觀察、操作、互動,教師提問與學生解答、教師指導有機結合。在組織參觀現場時,可以布置給學生觀察的要點,設置重點難點問題。例如在學習防雷接地系統時,帶學生參觀教學樓屋面防雷接地系統,布置觀察系統的具體做法,設備如何連接到避雷系統,難點問題如何解決等。(3)在教學案例中,設置工程項目,同時加大實踐實操的容量,緊密結合職業技能證書的考證,加強考證的實操項目的訓練,在實踐實操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4)在教學手段的應用中,采用動畫、視頻、演示等多種形式的多媒體展示,使復雜、不易理解的概念原理簡單化、形象化,通過直觀的演示寓學于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超級工程中有些視頻案例、廣州塔的照明工程、鳥巢和水立方的建筑設計都很有特點,可以展示給學生這些視頻和動畫,如消防系統、智能聯動系統都可以模擬演示設備運行狀況,這樣節省了去開辟現場第二課堂教學的時間。(5)教學體現知行合一,除了提高技能的掌握外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提高職業道德。
2.3課程計劃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精心地確定項目模塊和確定要完成的任務,這是實施教學任務的前提,經過認真研究人才培養方案,確定該課程分為6個項目模塊實施,項目一:室內配線工程;項目二:室內動力與電氣照明工程圖;項目三:變配電工程圖;項目四:建筑物的防雷與接地工程圖;項目五:火災報警與消防聯動;項目六:通信、安防及綜合布線系統圖。確定這6個項目模塊時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老師的自身能力,要考慮項目是否被大多數學生學習或接受,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考慮是否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能否與工作崗位接軌。在教學設計中本著由淺入深的原則,在案例選擇上側重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氣工程,貫穿整個課程的教學。首先從最熟悉的入手,進行建筑電氣基本知識的訓練,包括電氣照明、電氣配管配線等,掌握照明工程圖的識圖方法和技巧;其次,通過建筑的配電學習,鞏固前面所學的內容、加深建筑電氣內容,掌握防雷和接地等內容;最后,通過綜合樓的配電學習,提高建筑電氣綜合知識運用的能力,掌握高低壓變配電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上,可根據典型的案例,設計多個子項目,并根據每個子項目設計教學內容,編寫各個子項目的重點和難點。在弱電系統中,側重于系統圖的識讀,進行電話通信系統、共用天線電視系統、廣播音響系統、安全防范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的訓練。并參與一些安防、通信等系統的實操。
3教學評價、考核要求
采用理論和實踐一體化學習場所進行小組學習,并準備充足的學習材料和設計手冊、國家標準、施工圖集等,學習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理論學習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為主,實踐學習是以小組訓練為主,并在小組內和各組間進行評價反饋。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知行合一,注重學生道德品質、職業素養的培養。在評價過程中,重點關注:(1)學生之間的差別,注重因材施教。(2)通過小組評價,使學生能認識自己存在的優點和不足,在完成設計任務后,每個小組先自評,然后組間互評,最后教師總評。(3)注重完成任務過程中各環節的實施、輔導和評價考核。合理設置評價所占比例,例如自評25%,互評25%,總評50%。(4)注重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的全面評價,培養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5)學生互相評價與教師點評相輔相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調控和協助的作用。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中高職教育的銜接給了中職學生進一步提升學歷和能力的機會,有利于中職教育的發展和提高。中高職銜接的目標是突破目前不同層次、類型教育之間的不協調的情況,構建以終身教育為目的、有機銜接為方式,融合、統一、開放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通過合理建立中、高職的課程體系,可以減少兩個教育層次在銜接中多余的消耗,提高教學效益和落實培養目標,為高職教育提供理想生源,促使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不斷健全。總之,中高銜接的課程標準開發、教學方法開發,需要按照以就業為導向,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企業實踐對接,同時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總體要求,遵循教學規律,做到中高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有機銜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作者:周敏 章鴻雁 單位: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