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海洋工程咨詢專家庫管理及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總結了國家和山東省海洋智庫建設的發展歷程,對比分析了山東省原專家庫和現行專家庫的情況,指出了原專家庫存在的主要問題,詳細闡述了現行專家庫的建設現狀,總結了其專業布局更加合理、搭建專家庫動態管理系統、設立青年專家分庫、實現隨機抽取功能等特點。提出構建專家評價指標體系、搭建專家庫綜合管理系統、明確專家獎懲、激勵機制,增加專業技術關鍵詞搜索項等進一步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專家庫;管理;應用;指標體系
1國內外專家庫發展概況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全球智庫數量快速增加。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JamesG.McGann領導的“智庫與公民社會項目”(TTCSP)從2007年開始對全球智庫發展進行調查評價,2014年進入該統計系統的全球智庫有6618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地區,3個地區的智庫數量占全球智庫總量的74.2%。[1-2]智庫對當今西方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影響,可謂是無遠弗屆[3]。智庫數量龐大、類型多樣,研究范圍廣泛,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到國家安全,小到社區衛生,都有智庫參與甚至影響決策。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智庫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智庫建設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在2014年《全球智庫報告》中發現,中國的智庫總數達到429家,僅次于美國[4]。據調查,我國有影響力的智庫多集聚北京、上海等政治和經濟中心。在綜合影響力位列前30的智庫中,北京占到近2/3,上海約1/5,其余也大多在沿海地區[4-5]。隨著國家決策咨詢服務的專業化,智庫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突出。中國海洋事業的長足發展同樣離不開智庫的智力支持,智庫在我國海洋開發與管理中重要性也愈見凸顯。海洋系統專家庫的建設要追溯到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實施后,國家和沿海各省、市、自治區海洋行政主管部門陸續起步圍填海項目的專家評審工作,2004年國家海洋局帶頭組建了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庫并印發了《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專家庫的人數、入選專家的條件、入庫方式、評審專家的權利及義務等。沿海各省、市、自治區專家庫紛紛組建完成。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庫每3年更新換屆一次,如今已完成了3次換屆工作,新一屆的換屆工作尚在進行中。2014年,國家海洋局又組建了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
2.1專家庫建設歷史
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專家庫是由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牽頭,委托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協會組建,旨在為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行業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的專家信息庫。山東省圍填海項目的專家評審工作于2003年起步,2005年首次建立山東省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庫,經過幾年的運行后,2009年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專家庫重新組建,2016年進行調整充實,并搭建了專家庫動態管理系統(圖1)。一直以來,專家庫的專家為山東省海洋管理工作建言獻策,為科學用海、科學管海、優化海洋資源配置、促進海洋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智力財富。
2.2原專家庫主要問題
2009年專家庫(以下稱“原專家庫”)在長達7年的使用過程中,隨著用海類型多樣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專家信息變化等眾多原因,相關問題逐漸凸顯。(1)專業構成不夠全面。個別專業或方向的評審專家較少或者空缺,省外的專家資源匱乏。原專家庫專家僅分為海洋環境類、海洋生物類、海洋工程類、區劃經濟與區劃規劃類等4個組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海洋管理工作的需要。近年來,用海需求居高不減,用海類型日漸繁多,科研成果產業化開發,與之相對應的旅游、交通、電力、能源、工程裝備、高新技術等專業專家需求量大為增加,而這些專業專家在原專家庫中較為稀缺,未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另外,用海項目所依托的多為省內技術單位,同單位的專家因評審回避原則不能參加評審,就需要一定數量的省外專家填補,而原專家庫中幾乎沒有省外專家資源。(2)信息更新不及時。截至2016年,原專家庫中專家的個人信息僅在2012年更新過一次,存在周期過長的現象,導致專家的個人信息不夠準確和全面,一些個人關鍵信息如工作單位、聯系電話、研究成果等發生變動時得不到及時的跟進和更新,存在系統中信息相對滯后的問題。(3)資源使用不充分。經統計,專家庫中邀請使用10次以上的專家有33位,邀請使用1次以上的專家41位,尚未被邀請過的專家有48位。有些專家從未被邀請,有些專家一年內頻繁請用,如果不改變現狀,不僅是對專家資源的嚴重浪費,對山東省海洋工程評審工作質量和效率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3現行專家庫建設現狀
為適應新形勢下海洋管理工作需要,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專家庫于2016年開展了調整工作。經過多年技術經驗積累,專家庫經調整充實后,在軟、硬件建設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成果。(1)專家隊伍更加壯大,專業布局更加合理,專家類別趨于完善。現行專家庫共由150余名涉海專家組成,分別來自省內外61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業單位。專家庫設立物理海洋類、海洋地質與測繪類、海洋化學與環境類、海洋生物生態與漁業資源類、海洋工程類、綜合管理類(海洋管理、規劃、經濟等)、其他相關專業類(旅游、交通、電力等)7類專家組別(表1),與原專家庫相比,增加了海洋測繪、綜合管理、其他相關專業等3個組別,有助于挑選對口專家,提高評審效能。另外,吸納了多名省外能力突出、經驗豐富的專家入庫,專家資源更加豐富,學習交流更加便捷。(2)搭建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專家庫動態管理系統,初步實現對專家庫的動態管理。①實現了專家入庫、出庫的動態管理。申請人可隨時登陸專家庫動態管理系統網上申報申請入庫,經過管理部門資格審查、組織專題論證、公示等環節后可確定入庫(圖2);因身體狀況,業務能力,信譽等原因不適宜繼續承擔評審工作的專家,說明原因并經管理部門審核后辦理出庫手續。②實現了專家單位統計、地市統計、數據導出等功能,可隨時隨地對專家所在單位、所在地市進行統計,對庫內數據依需要選擇后導出,有效提升了專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3)設立青年專家分庫,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專家隊伍。《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協會專家庫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42周歲以下的入庫專家自動列入青年專家庫。目前專家庫共吸納青年專家49名。組建青年專家分庫,有利于培養和提高青年專家業務水平,保持專家隊伍的長盛不衰,持之以恒地為海洋管理提供智力支持。(4)實現隨機抽取的功能,弱化專家選擇時的人工干預。專家庫專家數量眾多,在選擇專家時,靠工作人員印象、記憶來選擇合適專家已無法滿足工作需要[6]。專家隨機抽取機制的實施,既能保證專家選擇時的公平公正,又可抽取到與待評審項目研究領域契合度較高的專家,更改善了部分專家多次參與評審、部分專家從未啟用的現象,有效均衡專家參與評審的次數。但是,對技術復雜、專業性強的項目,通過隨機方式難以確定合適專家人選的或專家庫里的專家難以滿足需要時,經管理部門同意,可以釆取選擇性方式確定評審專家。(5)開放專家修改權限,縮短數據更新周期。原專家庫數據的更新周期過長,導致專家的個人信息不夠準確和全面。現行專家庫開放了專家修改權限,專家可根據需要修改、完善個人信息。除此之外,管理部門也會定期更新專家信息,并在日常的評審工作中提醒專家核實個人信息,如有變動及時更新維護。
3進一步建設的思路及對策
山東省海洋工程專家庫服務于本省海洋管理和決策工作。山東省在研討和制定行業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和科技計劃時,組織省級海域使用論證、海洋環境影響評價、海域使用竣工驗收測量、海島使用論證、涉海區劃規劃等的技術審查或咨詢時,對全省海洋工程咨詢行業從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時,都可從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專家庫中選取專家。現行專家庫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了充分發揮專家庫在山東省海洋管理中的支撐作用,筆者有幾點思考,認為如果加以改進,對專家庫的科學管理和合理應用都將有所裨益。
3.1構建科學的專家評價指標體系
專家評價指標體系是對專家本身和其參與評審工作的整個流程進行跟蹤評價。該體系的建立是對專家行為進行約束、監管的有效方式,也是高質量評審的重要保障。筆者從專家專業能力和評審績效兩個方面構建三級評價指標[7-9],其中一級指標2個,二級指標6個,三級指標19個(表2)。專業能力指標(A1)主要是對專家本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水平進行評價,其中包括個人資歷指標(B1)、學術成果指標(B2)、工作經驗指標(B3)、繼續教育指標(B4)4個二級指標,職稱(C1)、數量(C2)、著做出版量(C3)、專利發明(C4)、獲獎情況(C5)、政策法規、技術規范掌握程度(C6)、從事相關專業年限(C7)、參與項目評審數量(C8)、參與培訓次數(C9)、累計學時(C10)、測試成績(C11)11個三級指標;評審績效指標(A2)是對專家在評審工作中的責任意識、評審質量以及是否徇私舞弊、公平公正、遵紀守法等進行評價,其中包括履職情況(B5)、職業道德(B6)2個二級指標,工作準備情況(C12)、會議參與程度(C13)、分工完成情況(C14)、意見發表情況(C16)、公平公正性(C17)、工作紀律遵守情況(C18)、是否收受禮金、禮品(C19)8個三級指標。將上述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在評審結束后對每位參與評審專家的工作情況進行打分,保存于個人評審檔案中。
3.2健全激勵機制,提高評審質量
健全的問責機制是維護專家權威性和真實客觀性的必要條件。[10]對于在評審工作中出現的不良記錄的專家,管理部門可以區別情況責令其改正,或者給予警告、宣布評審意見無效,對于在評審工作中出現重大疏漏、泄露工作機密等違規事項的專家,將其列入專家黑名單,取消或暫停專家資格。除了問責機制,良性的獎勵措施更能激發專家的工作熱情,提高評審質量。比如,年終時依據專家的積分情況進行排名,排名前五的專家頒發優秀專家證書,適當給予物質獎勵;對職業道德好、職業能力強的專家,在今后評審工作中適當增加聘請次數,申請省級專項或者評獎時給予一定支持等。
3.3完善專家選取程度
增加專業技術關鍵詞搜索項,完善專家抽取程序。①增加專業技術關鍵詞搜索項。現行專家庫系統專家共分為7個組別,僅能根據這7個專業方向抽取專家,而增加關鍵詞搜索項,專家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學術能力,填寫關鍵詞,完善個人信息。關鍵詞更加精確,且更容易搜索到對口的專家,滿足評審工作的服務要求。②建立專家組長分庫。實際評審工作中,專家組長人選都是從國家庫中挑選的專家,現行專家庫系統在抽取專家時,不能保證每次抽取的專家名單中都包含國家庫的專家,這樣評審工作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存在較大風險。建議建立專家組長分庫,依據項目用海類型、用海風險等內容,與專家的研究領域相匹配,從專家組長分庫中智能抽取契合度高的組長人選,做出專業的判斷,從而保證評審工作質量。
3.4充分調用專家資源,發掘優秀專家新銳
為更加合理充分地使用專家庫資源,避免人才資源的浪費,管理部門應提高符合抽取條件的青年專家和未曾啟用專家的聘用比例。現行專家庫已經實現了專家抽取的功能,有效均衡專家參與評審的次數。下一步,在抽取專家時,系統可以依據記錄的專家參與評審工作的次數,提高青年專家和未啟用專家的抽中幾率,培養發掘專家新銳,提升整個專家庫的業務水平,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專家隊伍。
3.5動態調整庫內專家,全面提升整體水準
加大專家庫宣傳力度,擴大專家庫的影響力,吸引省內外優秀專家入庫,特別是伴隨新專業應運而生的新型科技人才要不間斷的輸入,及時進行動態調整,提高專家庫人才資源的容量和質量。除了不斷吸納高素質專家,增容現有專家庫,對因身體狀況,業務能力,信譽等原因不適宜繼續承擔評審工作的專家,停止其擔任評審專家的資格;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才能使專家庫長盛不衰。另外,加強對專家的培訓,也是全面提升專家個人綜合素質和專家庫整體水準的必要措施。
3.6搭建專家庫綜合管理系統,不斷完善系統功能
目前,專家庫動態管理系統已經初步實現了對專家的動態管理,下一步,在現有動態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增加專家評價模塊,實現對專家的量化評價;增加繼續教育模塊,組織定期培訓,搭建繼續教育網絡平臺,拓展專家學習渠道,探索建立學時制度、考試制度,督促專家及時學習涉海新政策、新標準;開發短信平臺,替代人工操作,避免通知遺漏,可用于確認專家是否參會、通知專家評審時間地點、找回系統登錄密碼等;增加專題專欄,開展海洋重大問題專項研究和行業發展規劃探討,深度發揮專家智庫作用。
作者:楊怡紅 單位: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