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路施工中載波相位差分技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GPS-RTK技術具有放樣速度快、測量精度高等優點,在高速公路施工測量中應用廣泛。本文首先對GPS-RTK技術的概念和原理進行了介紹,然后對系統的構成、測量作業流程以及GPS-RTK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速公路;施工測量
當前在公路施工測量中,一般會選擇水準儀、全站儀等進行監控。但是使用這種常規的施工測量技術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例如施工測量中測量線路有比較多的居民點、水網和樹木,導致通視性差,增加了測量難度。為了保證測量效果,必須的增加支導線點的密度,并不停的搬架儀器,測量效率不高,測量精度也得不到保證。隨著測繪技術的不斷發展,GPS-RTK技術越來越成熟,不僅可以滿足測量數據現勢性和測量精度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施工測量水平,應用前景廣闊。
1.GPS-RTK技術簡介
1.1工作原理
GPS-RTK是數傳技術和GPS技術相結合的技術,RIK系統主要由流動站和基準站組成,,見圖1。流動站主要由電子手簿、天線、無線數據鏈電臺、GPS接收機構成,基準站主要由無線電數據鏈電臺、接收天線、直流電源、發射天線、GPS接收機等構成。在工作過程中,首先將一臺GPS接收機安裝到基準站上,然后將另外幾臺接收裝置設置在流動站上,流動站和基準站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對GPS發射信號進行接收,然后將已經知道的位置信息和基站得到的觀測值進行對比,求出GPS差分改正值,然后使用無線電數據鏈電臺將信息GPS觀測值傳遞給衛星流動站,通常情況下流動站和基準站要同時觀測衛星要在四顆以上。使用流動站進行測量可以將定位結果精確到cm級。
1.2轉換坐標
一般來說常用的坐標轉換方法主要有兩種。(1)在架設好基準站以后直接對該點坐標數據進行收集,然后對坐標進行轉換,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在任意點架設基準站。(2)將直接使用現有的GPS靜態觀測數據,此方法一般會已知的GPS控制點上架設基準站,然后在簿中輸入坐標點,實現坐標的轉換[1]。在進行正式定位之前,首先對校對GPS流動站的行點,進行校正時需要在兩個以上GPS控制點上進行。通常會選擇在測區內分布的控制點來校正行點。進行校正操作時,首選在已知控制點上對中樹立GPS流動站,氣泡緊密居中后對數據進行收集,然后將已知坐標點輸入后進行校正,校正后對坐標進行轉換。將坐標轉換成使用需要的坐標系后就可以開展RTK測量。在測量過程中,要對實時對已知控制點進行測量,保證定位的準確性。一般來說,在衛星和無線電正常接收測區內,5s就可以得到1~2cm的高精度固定解,測量已知控制點后和理論坐標比較,如果精度沒有超過1~2cm,證明RTK定位準確,可以開始進行施工測量。
1.3設置流動站和基準站
GPR-RTK在工作過程中,一般會選擇在測區中部位置布置基準站,并將基準站架設在高處,架設位置四周要開闊,不能有建筑物、高大樹木、小山包等擋住,不要距離高壓輸電線、大功率無線發射源過近,以免影響GPS信號。對講機、手機要在距離基準站10m以外的地方使用,并盡量不要在大面積水域周圍使用。為了保證流動站測量精度的可靠性和測量精度,在進行校對時要選擇高精度控制點進行校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控制點,并在整個測區進行均勻分布。
2.GPS-RTK技術的優勢
(1)操作方便、放樣效率高。使用GPS-RTK技術進行放樣測量時,不會向全站儀一樣要求有良好的通視條件,基準站和流動站是通過無線電波進行信息的互傳的,只需要架設好基準站,流動站就可以在20~30km的范圍內中隨意作業,工作效率顯著提升[2]。由于流動站是獨立的,因此儀器可以引導測量人員找到對應的樁號位置,當樁號不合理時,可以對樁號進行調整,保證作業速度。
(2)點位精度高。使用全站儀進測量時,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擾,測量精度也得不到保證;使用GPR-RIK進行測量時測量精度可以實時顯示出來,測放樁點位的精度也基本一致。
3.案例介紹
某高速公路工程所在地區為低山~丘陵地貌,地表谷溝主要為U型,該標段主要使用GPS測量匝道中樁和測放主線,使用HD5800GGPS接收機進行作業,按照1+1的形式進行組合,一臺作為流動站,一臺作為基準站,基準站主要包括終端、大功率電臺、GPS接收天線、5m高的無線電發射天線、電池等,流動站主要包括無線電臺、接收天線、碳纖桿、電池、手簿拖架、7400手簿。首先選擇出間隔距離超過500m的三個導線點,然后在沒有參數的狀態下將儀器安裝好,并將基準站架設好,使用流動站對另外的兩個導線點進行測量,測量到的數據即為當地坐標,將得到的當地坐標和工程坐標對應后輸入到7400手簿,將轉換參數計算出來,使其轉換為WGS-84坐標系。
4.GPS-RTK技術的具體應用
4.1測量放樣在進行放樣前
首選要將路線的緩和曲線長度、路線半徑、起訖樁號等數據輸入到設備中,然后進行輸入的數據將放樣數據計算出來,并自動保存到RTK文件下。當輸入的數據不準確是,手簿程序中的自動核對功能會啟動,并以文字的形式在手簿桌面上顯示出來。在進行放樣時,需要將需要的段落從放樣點庫中提出出來,然后將放樣點選中,整個操作過程非常的簡單,而且在手簿中還布置了快捷鍵,操作起來非常的便利。路線線位在GPS內部生成以后,可以使用RoadPlus軟件對中樁進行放樣。可以使用自動選擇按鈕進行樁號放樣也可以手動將樁號輸入,還可以將某個樁號的橫斷面選擇出來,當架設好基準站以后就可以進行放樣。將一個樁號選擇好后,GPR-RIK會立即提示樁號的方向和距離。虛箭頭和實箭頭重疊即證明行走路線是正確的。當前位置距比提前設置好樁號位置精度范圍內小時,儀器會自動發出警報,當GPS-RTK上顯示樁號位置和當前位置南北距離、前后左右距離等為0時,證明成功放樣,此時就可以進行釘樁,釘樁完成后即可進行下一個點的放樣,重復上述操作。
4.2測量精度控制措施
在對該標段樁進行測量時,在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之前需要在面層、基層和路基表面左側和右側分別進行一次放樁,保證施工平面線形精度可以達到要求。為了對RTK放樣精度進行驗證,使用全站儀對路線兩側一些比較典型的高精度點進行檢測。
4.3GPS-RTK誤差的消除措施
(1)降低電離層的影響。通常情況下雙頻可以消除大多數的電離層影響,但是當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的距離比較遠或者高差比較大的時候,誤差有可能會達到5~10cm,在實際作業過程中要盡量降低這些誤差,此外在測量時需要保證衛星數在五顆以上,選擇高處作為基準站,基準站四周的障礙物要少。
(2)多效路徑的影響在使用GPS-RTIK技術進行觀測時受多路徑效應的影響比較大,由于觀測時間比較短,因此要盡量降低軟件和硬件的影響,在對大面積水域、樹林等特殊路段進行放樣時,可以適當的將觀測時間延長。
5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在高速公路工程測量中使用GPR-RIK技術顯著提高了測量精度和作業效率,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由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路線長、工期緊、地形結構復雜,如果使用常規的測量技術很難保證測量質量和測量效率,并且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而使用GPR-RTK技術可以有效避免這些缺點,高效率、高精度的完成高速公路施工測量工作。
參考文獻:
[1]覃昌佩.RTK-GPS在高速公路工程放樣的應用[J].廣西測繪,2004(02):78-79.
[2]李桂炎.HD5800一體化藍牙RTK-GPS在水電地質測繪的應用[Z].中海達GPS報,2004(04):98-99.
作者:賀軍 單位:中交一公局廈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