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處理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公路建設項目日益增多。路基路面不僅是工程建設中的重點環節,也是工程建設中最易出現病害的區域。本文總結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見病害,并對常見路基路面病害提出了處理措施,從而確保車輛的正常通行,有效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處理
1公路工程中比較普遍的路基路面病害
1.1公路路面高低不平路面不平整會影響車速和行駛安全。造成這種病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中鋪路和壓路環節技術規范不到位,監理單位監管不嚴格。
1.2路面呈現粗糙和馬蜂窩現象
這種情況會造成公路承壓能力差,使用壽命短。引起這種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瀝青施工中,瀝青材料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要求;二是對瀝青的養護時間不足。
1.3路面裂痕
路面出現裂痕是公路工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這不僅影響公路的承壓能力,還會為車輛行駛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這種病害的發生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1)施工材料質量不達標,材料雜質多、瀝青質量不合格、礫石硬度不夠等;
(2)施工技術不規范,施工工人沒有嚴格按照施工流程進行施工。
1.4公路邊坡滑坡和塌方現象
該種現象屬于比較嚴重的病害情況。塌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施工技術不規范和水流的破壞引起的,而滑坡主要是地質情況造成的。塌方和滑坡情況主要發生在土壤地質疏松和雨水量較大的地區。由于土壤的地質結構本身就容易坍塌,加上長時間的水流沖刷,從而出現了坍塌現象。
1.5路基出現變形
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有三個原因:
(1)施工技術問題;
(2)材料質量問題;
(3)超重超載車輛的壓力破壞。
2公路工程中常見路基路面病害的具體處理措施
2.1路基路面中的邊坡病害處理措施
公路工程中的邊坡有自然邊坡和人工開挖兩種。邊坡變形或失穩情況發生時,都會對公路路基路面造成較大的影響。在邊坡病害治理中,要根據病害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對于一些易坍塌和地質松軟的邊坡,進行合理的加固防護處理,通過控制邊坡的變形來降低其對路面的間接危害。在一些地形較為復雜的山區進行公路施工,采取的防治措施要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梢岳缅^噴支護、錨噴索道網防護、設置防滑樁、土墻檔護等形式,還可以采用植被覆蓋的形式進行邊坡加固處理。植物強大的根部體系能夠有效緩解水流對邊坡突然的沖刷,使公路邊坡在結構上形成相對穩定的狀態,既能防止邊坡滑坡和塌方,又能降低泥石流等情況的危害程度。
2.2路基路面中巖溶地帶的病害處理措施
我國在地形上有著很廣闊的巖溶分布。在這些地帶的公路工程施工中,要結合巖溶地帶的地質特征、發育規律和分布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防治路基路面病害的處理措施。
(1)大規模巖溶地帶的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對于不符合公路施工的巖溶地帶,在病害防治上的主要措施就是繞開巖溶地帶。通過對巖溶地帶具體位置和范圍的準確勘察,進行合理的公路路線更改來避免大型巖溶地帶可能給公路路基路面帶來的危害。
(2)中小規模巖溶地帶的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對于中小型巖溶地區的公路工程施工,首先應該進行嚴格的地質勘查,并結合巖溶的發展規律,將施工位置設定在巖溶占用面積最小的區域,并采取相關的巖溶處理技術來制定巖溶地帶的加固和控制其蔓延的處理措施。實現公路工程在巖溶地帶的安全穿越,有效預防巖溶地帶對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威脅。
(3)巖溶地帶中有冒水區域的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在巖溶地帶進行公路工程建設中,對于巖溶地帶有泉水和冒水洞時,就要有針對性的水處理方式,在路基路面下邊設置儲水井,建立引流水渠將水合理引流等,將水流方向轉移或排到外邊,以降低水對公路路基路面的沖刷所造成的危害。
(4)對于無水的干溶洞區域的路基路面病害防治。這種情況下的處理基本都是圍繞加固進行。在一些強度不夠的干溶洞頂部進行公路工程施工,很容易有路面塌陷情況發生。處理方法就是將不穩定部分炸掉,通過混凝土填充和打入鋼筋樁的形式進行人工加固處理。當然,對于體積較大的溶洞,相比于通過鋼筋混凝土加固處理來說,通過施工線路的改變有效避開溶洞更具有可行性。同時,對于巖溶地區的公路工程施工,還應該對溶洞的發展趨勢進行準確判斷,防止施工完成后,由于溶洞的自身蔓延性給公路的路基路面帶來嚴重的危害。
2.3對于采空區域的公路施工路基路面病害防治
在地下礦產資源的開挖形成的采空區域的公路工程建設也要充分考慮到路基路面的病害防治處理,這類地形的公路工程很容易出現坍塌現象。對采空區域的病害防治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1)對開挖區域進行回填加固,這種方式只適合于路基的邊坡處理;
(2)在公路路基的下方充填也可以緩解路基的塌陷和破壞;
(3)對于采空區面積不是太大,且深度比較淺的區域,可以通過建立橋跨有效避開采空區;
(4)對于開采深度在100~250m一些采空區,可以采用灌注泥漿的方法。對深度大于250m的采空區就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合理施工。另外,在協調開采方面,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路面寬度調整、雙層混凝土結構助力等方面進行協調施工,來有效預防采空區對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危害。
2.4路面裂縫的處理
(1)表面封閉法。整體表面封閉法:對混凝土表面的不規則網狀裂縫,需預先灑水濕潤基層,然后用網狀裂縫柔性封閉劑,均勻涂刷,不得有漏涂部位,涂刷厚度1mm左右為宜。表面封閉法分兩種,一種是局部表面封閉法,另一種是整體表面封閉法。但采用此方法都應先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塵和雜質,對頑固性的油漆或其他粘結性強的污物,應采用噴砂方法清除。局部表面封閉法:對混凝土表面的未貫穿裂縫及注漿法不能注入的微細裂縫,可用環氧樹脂配合微細裂縫封閉膏沿縫涂刮,寬度20mm;也可開槽嵌入。
(2)灌漿、嵌縫封堵法。寬度在0.5mm以下裂縫,宜采用丙烯酸甲酯類或低粘度改性環氧類注漿材料;寬度在0.5~5mm的裂縫,宜采用無收縮或低收縮的改性環氧類注漿材料,其體積收縮率應小于5%;寬度大于5mm的裂縫,宜采用注漿料或流動性好的無收縮水泥類膠凝注漿材料。灌漿材料固化后,應敲開表面封閉膠層觀察,必要時可鉆芯取樣檢驗裂縫維修效果,若修補效果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應采取相應的補救或加固措施。
3結語
總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交通道路的建設。在不斷擴充公路建設的規模時,公路工程質量更需要有效把控。由于受到地質地形、公路工程的基本施工、結構等多方面的綜合影響,路基路面的危害是不可忽視的。在公路建設中,應該從公路工程路線中的基本地質結構和具體施工情況出發,有效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所存在的病害,保證公路工程的質量,有效促進我國公路工程的健康及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天柱.淺談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易見的質量通?。跩].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7):162.
[2]袁香菊.淺析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治理優化設計[J].北方交通,2015(6):70-72,78.
[3]商宇飛,苗延軍.淺談公路路基病害治理[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10):19.
作者:程文靜 單位:山東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