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程教育人文社會科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高校工程教育一直受到廣泛關注。中國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并成為該協議的簽署方,這標志著具有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專業帷幕在中國已經拉開。中國一直是一個注重工程教育的國家,但它卻不是一個工程教育強國。人文素養的內涵在工程教育實施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科學求真,人文務善。工程教育應該注重人文素養培養,將人文教育與工程教育融合,著力培養兼備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工程技術人才,這是高校人才培養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工程教育
一、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相關概念及現實意義
1.概念的界定。“人文”這個詞源自拉丁語“hu-manitas”,翻譯成中文為“教養、人性”,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一般指人類文化的先進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和規范。“人文求善,為人之本。”[1]人文是人成為人的精神需要,是滿足個人與社會需求的終極關懷。“素養”一詞早在《漢書•李尋傳》中就有記載,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這是說馬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則不能被很好地使用;人如果不具備良好的素質,是不能擔任起治國興邦之重任的。素養通常是指一個人的修養,包括道德品質、氣質形象、知識水平和能力等各方面。人文素養是一種內在的精神氣質,是知識和教育的內化,是現代人文明的一種全面體現,是一種精神面貌和內在的天生氣質,在其他品質的形成與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人文素養是人類靈魂深處的精神支柱,是具備健全美好人格的根基,更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
2.現實意義。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方面提高全民族素質是中國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這反映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實際需求,是高校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立足點。人文素養的高低,關系著每個人的自身發展,也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提升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培養人文素養,樹立正確方向,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通過自我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二是增強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會影響學生的決策目標、行為選擇方式和行為結果,這是成功的關鍵。三是提升人文素養,與外界建立和諧的關系。每個人在擁有正確的目標和強大的工作能力之外,還應該學會處理好同外界的關系,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個人作用而獲得成功。
二、工程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必要性
1.發展現狀。中國的高等工程教育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就受到國家的重視。改革開放以后,工程教育研究引起了許多研究者的關注。為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中國實施了普及高等教育戰略。2010年開始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目的是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借助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工程基礎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截止到2017年4月,中國已有104所高校自愿加入“CDIO工程教育聯盟”,探索新時期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華盛頓協議》是六個國際互認系統中最權威、最完整的系統。中國已順利成為該協議的第18個會員國,燕山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成為國家組織考察觀摩單位,通過認證專業的畢業生在相關國家申請工程師執業資格時,享有與本國畢業生同等待遇。2017年,中國30所高校齊聚復旦大學,共同商討新時期中國高校工程人才培養問題,并達成“復旦共識”,使許多高校的學術理論研究和實踐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工程教育的改革尤為重要,先后培養的許多工程技術人才,在解決中國工程實際應用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科學發展中貢獻力量。
2.必要性。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統培養高級工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科技為重點和培養能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工程師為目標的工程技術教育,是促進科技創新和進步的根本保證。”[2]工程教育以道德為基礎,注重人才培養理念能力和全面發展能力,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目前,工程教育已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工程教育結構和體系,基本滿足了社會各階層和各類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
三、培養工程教育人才離不開人文社會科學素養
在互聯網技術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無疑對高校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必須面向世界,擁有全球化視野,參與跨文化交流和國際競爭。因此,高校的工程教育培養專業人才,不僅僅需要掌握先進的技術、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更需要廣博的人文知識來滿足在工作中善于與客戶溝通、理解客戶的需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快速實現創新和增值。工程教育需要調整其角色定位,以適應工程科學和技術需求的變化。現代工程人才已從獨立技術員和發明家發展成為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團隊成員,通過彼此協作、共同配合的方式發揮著各自不同的價值,這就需要將人文素養滲透到工程教育培養體系中,以養成工程職業素養和工程職業道德。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人文知識,還要將其深化在實踐中,發現并關注社會熱點和社會問題。同時,提高工程人才辨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專業知識,增強綜合能力。[3]
四、結束語
工程教育不僅要注重先進的工程理論知識,還要使學生精通工程實踐,提高人文素養,增強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造力,使其接受的工程教育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工程技術人才人文素養,促進中國從大型工程教育國家向工程教育強國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楊叔子.綠色教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J].基礎教育,2004,(1):60-62.
[2]姜元章.提高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的問題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0,26(4):94-98.
[3]劉誠,賈娜,陳光偉.工程教育現狀分析與角色定位研究[J].教學改革,2014,(5):33-34.
作者:楊柳 劉洋洋 單位:先進鍛壓成形技術與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