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教學法的中藥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興趣教學法
1.1引入中藥諺語和典故[4]中藥的認識來自生活實踐,中藥知識傳播由最初的“師學相承”、“口耳相傳”發展到文字記載,其間流傳了許多中藥諺語、中藥典故、民間傳說等。如果加以運用,不但能使學生輕松地學習醫學基礎知識,還可使他們從中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長時間聽課或內容確實枯燥容易感到疲勞,簡單有趣的故事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解中藥紫蘇時,可以穿插華佗的故事。紫蘇是名醫華佗發現一只水獺吃螃蟹中毒后打滾,就近找到一株紫色的草,服后癥狀消失,因該草服后能讓人舒服,故名“紫舒”,久而成“紫蘇”,通過故事吸引學生,還使學生當即記住紫蘇“解魚蟹毒”的功效。又如諺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形象地介紹了茵陳的采集時間與藥用價值問題。此外,有些內容作為中藥傳統文化知識,在教學中恰當引用,可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當然,對于中藥諺語、典故的引入適可而止,不能濫用。
1.2成立中藥興趣社團如我校學生成立的百草社,學生自發組織中草藥圖片攝影展、藥用植物花卉栽培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但加深了對藥物的認識,還陶冶了情操、增進了友誼。
2歸納比較教學法
中藥學教學中注重以主要功效為主線,在共性的基礎上把握個性,或以共有的功效主治、相同的來源、相同的病證(癥狀)等,通過把零亂的中藥學知識歸納比較,使同學們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的中藥學知識網絡,就可以把厚厚的一本《中藥學》課本變薄、學透。
2.1以功效為主線,比較相似功用辨析機理領悟中藥藥性如生姜、藿香、半夏均有止嘔作用,可治療嘔吐。但是生姜多溫中止嘔,藿香祛濕止嘔,半夏則降逆止嘔。
2.2比較藥物不同炮制品的作用,掌握炮制前后性能功用的變化如生黃連善清心火,清熱解毒;酒黃連善清頭目之火;姜黃連善清胃、和胃、止嘔。再如生地黃清熱涼血,熟地黃滋陰補血;生首烏解毒截瘧通便,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
2.3根據歸經的不同歸類藥物把握個性特點如清熱燥濕藥中,黃芩善清肺熱,黃連善清心胃火,黃柏善泄虛火,龍膽草則瀉肝膽實火。
2.4歸納同源藥物的不同入藥部位比較作用區別如板藍根與大青葉,肉桂與桂枝,川楝子與苦楝皮,大腹皮與檳榔,麻黃莖與麻黃根,附子與烏頭,桑葉、桑枝、桑皮與桑椹等等[5]。中藥學內容繁雜,知識容易混淆和遺忘,引導學生以列表法把藥物的各種屬性加以類比,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便于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如將各味毒性藥、貴重藥的劑量列表,強化安全用藥意識;列表比較藥物功效、歸類相似藥名的藥物,易學易記。顯然,列表法比較藥物,形式直觀,條理清晰,其優越性一目了然。
3應用P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中藥學課程不僅強調知識的系統全面性,而且也強調知識的靈活應用性。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求知欲低,解決問題及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這些條件決定了在教學中應以LBL為主,PBL為輔[6]。
3.1總論教學以LBL教學為主,融入PBL思想中藥學總論部分主要介紹中藥的起源和發展、中藥的產地與采集、中藥的炮制、中藥的性能、中藥的配伍等內容,這部分主要采用以問題為引導的講授式教學。
3.2各論部分運用PBL一般中藥學教材內容分為重點講授藥和非重點講授藥。對于“重點講授藥”,性能、功效、臨床應用、用量、使用注意等均詳細講解。下面以重點講授藥為例進行PBL教學:
3.2.1創設情境教師以實物或ppt給學生呈現圖片、視頻以及提綱挈領的文字等學習資源,簡要介紹有關背景,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引出問題情景。
3.2.2設計問題用問題和案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讓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提出問題,也可根據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等。
3.2.3查閱資料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充分利用網絡和圖書館的資源收集與該藥材相關的信息。
3.2.4小組討論各組闡述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展開交流辯論,暢所欲言;教師從中啟發和引導,控制討論的節奏,協調各組的關系。
3.2.5教師總結教師對各組的觀點從知識和能力等多方面進行點評,詳細分析有普遍意義或爭議較大的問題,最后總結歸納章節重點、難點知識。
4結語
在中藥學的教學過程中,借鑒了部分中醫藥院校中藥學教師好的做法,并開展了探索研究工作,各種教學法因人因時使用,努力增加中藥學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張尹王洪云馬光宇單位:云南省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中醫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