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處方退藥原因臨床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對我院2010-01-2010-12門、急診退藥處方進行統計分析,查找根源,為減少退藥行為、制定合理的退藥制度提供依據。
1臨床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門、急診退藥處方1081張,分別根據退藥原因進行分類統計。醫師原因:開方錯誤82張,占7.59%;重復開藥60張,占5.55%;藥證不符47張,占4.35%?;颊咴?經濟原因110張,占10.18%;無儲存條件70張,占6.48%;入院治療140張,占12.95%。其他原因:藥物不良反應301張,占27.84%;藥品質量問題28張,占2.59%;收費錯誤243張,占22.48%。
2退藥原因分析
2.1藥物不良反應藥物不良反應退藥占27.84%,居退藥原因的第一位,其中又以抗菌藥物和中藥注射劑居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菌藥物使用頻率高、劑量大;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由于藥材質量不穩定、輔料包材和其他添加劑不符合注射劑要求、制備工藝標準的不完善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當然,這也與部分患者的特異性體質有關。有些患者在輸液時出現一些輕微的輸液反應,會出于緊張和憂慮而要求退藥。
2.2收費錯誤當處方字跡潦草時,由于收費人員不具備相關的藥學知識,憑經驗錄入處方資料,同時部分收費人員電腦操作不夠熟練,這些原因均可造成藥品品種或數量錄入錯誤,導致退藥頻繁發生。
2.3入院治療有時患者由于病情變化或確診與初診不一致而調整治療方案、病情加劇需要住院作進一步治療,需要退藥,這種情況應當說屬于技術問題,醫患雙方都沒有責任。
2.4醫師原因一是部分醫師在選擇用藥上只注重藥物適應證,而對于藥物的藥動學特點、藥物之間相互作用、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面的知識缺乏了解,導致給患者開具禁用或者慎用的藥物;二是部分患者就診于多個科室,如果醫師沒有與患者溝通也沒仔細查看就診記錄,就會出現重復開藥或者開藥過多;三是個別醫師受到利益驅使,給患者開具多種輔助藥物和高價藥,使患者經濟上難以承受。
3措施
3.1建立嚴格的退藥制度在實際工作中,退藥無法避免,為減少退藥給藥品安全管理和醫療流程帶來的不利影響,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退藥制度。我院目前的措施包括:退藥需要原處方醫生同意,開具退藥單,備注退藥原因并簽字,包括出現不良反應、無效、病情變化等情況;患者要提供原始發票,要核對批號,確認無誤后由藥師在退藥單上簽字、做好記錄,收費人員方能退費;需要冷藏的藥品、拆零藥品、包裝破損、污染的藥品不能退藥;如確實不能退藥,藥師和相關領導需耐心做好解釋工作,避免發生糾紛。在實際工作中對退藥制度需要人性化,既避免患者隨意退藥,又要避免糾紛和沖突。
3.2加強醫師處方管理醫師是門診醫療過程的關鍵,加強退藥管理,醫師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醫師應了解患者的病史,開具處方需注意患者就診多個科室的情況,與患者做好溝通工作,對所使用的貴重藥品執行告知規定,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才使用這些藥品進行治療[1];了解患者家中自備藥情況,避免重復開藥;同時醫師需注重藥學知識的學習,規范處方書寫,減少不必要的退藥[2]。
3.3加強藥師服務,開展咨詢服務窗口藥師在合理用藥過程是一個重要環節,藥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應變“被動”為“主動”,為患者提供詳盡的用藥咨詢服務,贏得患者的信任,降低退藥率[3];每季度一份藥訊,將容易出錯的情況與不良反應反饋給醫師,加強與醫師的溝通協作,就有可能將部分問題消滅在萌芽中。
3.4醫院加大管理力度醫院應當建立健全臨床用藥監控體系,配套合理用藥監測軟件,可有效減少退藥的發生。加強對退藥制度的監督,將其列入科室考評當中,定期通報,以引起臨床的重視,減少退藥的發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