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過敏性咳嗽與哮喘臨床分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區分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區別與內在聯系,更好地指導臨床。方法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發病特點、實驗室檢查,分析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型哮喘的不同。結果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性哮喘從起病、臨床表現、發病特點均存在顯著差異。結論咳嗽變異性哮喘為典型哮喘的先驅表現,而過敏性咳嗽并不是。吸入皮質激素有助于預防咳嗽變異性哮喘轉變為典型哮喘。
關鍵詞:過敏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哮喘;咳嗽;臨床鑒別
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性哮喘從臨床實踐中發現無論是起病、臨床表現、發病特點都不盡相同。現就二者的臨床主要區別,闡述如下。
1臨床特點
1.1過敏性咳嗽過敏性咳嗽的特點包括嗜酸粒細胞性氣管支氣管炎,而支氣管肺泡灌洗無嗜酸粒細胞增多,氣道咳嗽受體反應過度,而不伴有支氣管高反應性(BHR)。過敏性咳嗽和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根據日本咳嗽研究協會研究表明:咳嗽變異性哮喘為典型哮喘的先驅表現,而過敏性咳嗽并不是。吸入皮質激素有助于預防咳嗽變異性哮喘轉變為典型哮喘[12]。根據臨床所遇到經抗組胺藥治療有效的患者中發現過敏性咳嗽的唯一癥狀是咳嗽急作,肺部無陽性體征,咽部可見充血,其臨床特征包括:(1)既往無任何過敏史,起病急,病程短,發病前可有咽癢前驅癥狀。(2)咳嗽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外出或聞及刺激性氣味如花粉等而出現,時作時止。(3)肺部聽診無哮鳴音及濕羅音等陽性體征。(4)肺功能檢查:肺活量正常或接近正常;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5)抗過敏治療有效。
1.2咳嗽變異性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為典型哮喘的前驅表現,其病理生理變化是以持續氣道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為特點,1972年由Glauser[3]首次提出,認為任何年齡均可患此病,報道最小年齡56d,最大年齡88歲。本病唯一癥狀就是慢性咳嗽,無明顯肺部陽性體征,常被誤診為支氣管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以致貽誤病情。其臨床特征[4]包括:(1)沒有哮喘史。(2)咳嗽至少持續3個月以上。(3)沒有哮鳴音,呼吸短促,或胸部憋悶。(4)查體診斷結果正常。(5)肺活量正常或接近正常。(6)在支氣管誘發實驗中有支氣管高反應的證據。(7)抗哮喘治療有效。也有文獻報道聽診深吸氣時偶可聞及散在哮鳴音。
2發病機制
國內外對過敏性咳嗽的文獻報道不多,目前多限于臨床療效報道,以個人觀點為主,尚未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未引起人們的重視[7]。有待作進一步研究,予以區分和明確,以指導臨床治療。根據日本咳嗽研究協會的標準研究認為:考慮過敏性咳嗽可能是人體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內含有粗大的嗜酸細胞顆粒,釋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質。其次,過敏性咳嗽是患者吸入某些變應原選擇性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IgE抗體,IgE抗體為親細胞抗體,可通過其Fc段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IgE、Fc受體結合,從而引起過敏反應,但有些患者血液中嗜酸細胞并不高,可能與患者局部組織的高反應性相關,但目前缺乏依據,期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行支氣管黏膜活檢術,作病理予以明確,目前過敏性咳嗽的機制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2]。
國內外對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許多研究表明,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氣道反應性及運動性誘發哮喘均存在著與哮喘相同或相似的異常變化。認為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病機理與哮喘相同,其病理生理改變都是以持續氣道炎癥反應與氣道高反應為特點。國內外從多種角度對其發病機理進行了探討,認為與氣道高敏性、氣道神經遞質、炎癥、免疫學以及遺傳學和環境因素有關[4]。
3討論
從中醫辨證論治角度考慮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性哮喘可能與“風邪“有很大關系,一為外風,一為內風。《素問·風論篇》有風為百病之長,風者善行而數變,……以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等記載[5],風邪從外至內而傳,先侵皮毛,后經絡,入臟腑,由淺入深。(1)過敏性咳嗽為外因,屬風邪侵入皮毛、經絡之間,病邪在表,以邪實為主,屬陽。導師徐麗華教授一般加入祛風解表之品可取得滿意效果,應用中藥治療過敏性咳嗽,充分發揮中醫藥整體調節與治療的優勢,兼顧整體與局部、提高療效[5]。(2)咳嗽變異型哮喘為內因所致,是內風走竄引動肝風,久則傷腎,腎氣虛弱,腎不納氣故喘,為正虛邪實,屬陰。張芬蘭[6]指出此病久咳不愈,乃肝郁脾虛痰阻之咎,氣機不暢,肝郁更甚……。導師徐麗華教授在臨證時于止嗽散中加入僵蠶、干地龍等熄風止痙的藥物,臨床癥狀5~7d基本消失。目前西醫對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應用激素、β2受體激動劑及茶堿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對癥狀控制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較多,依從性較差。我們認為,目前應首先區分兩種病的不同,其次研究兩種病的病機證型、辨證標準及診治規范。在研究方法上,應加強臨床流行病學DME設計方法的學習,按循證醫學的方法,多地域、多中心、多樣本開展協作研究,并充分借鑒現代數理統計學方法如多因素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等,對本病的證型分布、辨證標準及證治規律等作深入研究,為制定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醫辨治規范和指南提供依據[6]。
【參考文獻】
[1]余森洋.呼吸內科主治醫師410問[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7:361363,411412.
[2]任少華,胡華成.過敏性咳嗽和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比較[M].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2003,23(1):55.
[3]GlauserFL.Variantasthma.AnnAllergy,1972,30:457.
[4]IrwinRS,FrenchCT,SmyrniosNA,etal.InterpretationofPositiveRe,1982,40:575.
[5]孟景春,王新華.黃帝內經素問譯釋[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08110.
[6]張芬蘭.柴樸湯加味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3,19(4):23.
[7]洪冰.中醫辨證加西藥治療成年過敏性咳嗽46例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6,2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