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科特點的醫學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對學生適時的引導
由于招生政策的改革,高校招收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他們在知識背景、自學能力、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但對臨床相關知識都充滿著好奇,這時最需要教師的介入,發揮引導作用。這階段的教學,僅僅使用傳統的LBL教學是很難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的,如果教師能走下講臺主動與學生溝通,理論聯系臨床實踐,向學生介紹相關的臨床知識、臨床思維,提出疑問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質疑的能力,也就是適當的結合CBL或PBL教學,就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一點在我校的《救命救急故事會》的授課中已經得到了佐證。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經常走下講臺,以急診室的案例作為引子,與學生進行互動,傾聽來自學生的聲音,或是質疑或是贊同,時而追問時而鼓勵,無論對錯,都一視同仁,洗耳恭聽。課后,學生表示很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寓學于樂,生怕遺漏一點點信息,對未知充滿興趣,渴望主動探求。這樣的教學方式真正達到了教學目的。在學生完成了基礎課程的學習后,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有了一定的自學、綜合能力,對本專業也更加關注和了解,符合廣泛開展CBL或PBL教學的條件。除了專業知識的傳授之外,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價值觀、職業道德的正確引導也同樣十分重要,這是在醫學教育中容易被忽視,但往往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大學是學習專業知識,為進入社會做準備的學習階段。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根據學科特點、教學目的靈活應用。我校病理生理學在完成大部分課程學習后應用了PBL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反應,其優點有:(1)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獨立查找、篩選資料,對知識進行整合分析應用,這樣一種早期接觸臨床的模式,讓課本的知識活了起來,使學生辨別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2)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發生思維碰撞,使學生對知識理解更加深刻、立體,同時思辨能力、反應能力、演講溝通能力也受到考驗,對學生以后的多向的、辯證的臨床思維的養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對于未能解決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和主動性;(4)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展現出良好的合作精神;(5)學生們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角度,促進了同學間的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如(1)在學生臨床知識不完備的情況下,學生花費大量時間了解相關臨床術語、儀器以及大量尚未接觸的知識,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理解艱難;(2)由于獲取信息瑣碎,不具系統性,來源廣泛,易使學生輸入錯誤信息,對以后進一步的學習造成錯誤理解;(3)由于對問題了解不全面,對案例分析顯得有些生澀,討論深度不夠,大多流于表面。我校教師教學《脂質代謝》時,應用了CBL教學。相比較而言,CBL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如(1)作為補充教學,學生們邊學習邊應用,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脂質代謝了解更加深刻;(2)由于只是內容限定在一個章節內,學生討論的問題比較深入、集中,而不流于表面;(3)在討論中,教師的鼓勵促進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發言。當然,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融會各學科知識方面,CBL教學的效果就遠遠不及PBL教學。
可見,在基礎醫學教學中,CBL和PBL各有利弊。CBL整合安排在章節內學習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而PBL則需要較為系統的知識,在有相關知識補充或注解的情況下,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到了臨床實踐階段時,不僅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基礎知識,更多地還要求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各種不典型的、復雜的臨床案例中,迅速作出判斷。此時,學生要能做到將各個學科融會貫通,用臨床的思維解決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將CBL和PBL相結合應用于教學可以達到傳統LBL教學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在PBL教學討論的過程中,教師總結學生不能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在LBL或CBL教學中進行講解;作為反饋,學生提出教師講授時不理解的或未提及的問題;同時,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更好地滿足教學要求。
三、教師的參與
教學并不只是簡單的單向的教師講授與學生聽課的過程,而是師生間互相交流的社會行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又稱自我能力的有效感,是指個體對完成既定行為目標的自我能力判斷。研究表明,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指向性的作用,有利于學生自我效能的形成和發展。[3]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學生積極面對問題、保持樂觀態度的內在心理激勵因素。無論在哪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心理上都應該扮演著積極向上的角色,在某種情況下教師因素是決定各種教學法能否順利實施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四、學習成果的評估
大學生學習成果評估是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變化,進而引導學生學習方向與策略,強化學習動機,為后續的教學提供改進的依據。[4]所以,對學生的評估不應該只是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和籠統而言的平時成績,而應該是學生每次學習活動或短時間內階段性學習的成果的總和,通過不斷的反饋→加強→反饋,更加靈活的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總之,無論是LBL、CBL還是PBL,它們都不能說是一種固定的、獨立的、界限分明的教學方法,各有利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本學科的特點,依據不同的需求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并建立合理的評估、激勵、改進的方式,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作者:沈婉婷范風云毛孫忠單位:溫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二系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