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藥理學教學主干課程作用的發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其規律的學科,是醫學基礎課的核心課程;在醫學教育中為醫學和藥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我校藥理學教學團隊,深化藥理學教學改革,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在教學改革與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不斷嘗試,取得了一定經驗。本文就藥理學教學中如何發揮承上啟下主干課程的作用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藥理學;承上啟下;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藥理學的研究對象為藥物與機體,即藥物對機體的作用———藥物效應動力學(藥效學,Pharmacodynamics)與機體對藥物的影響———藥物代謝動力學(藥動學,Pharmacokinet-ics)。藥理學的學科特點:不同于其他藥學學科(藥物化學等),以機體為對象,以生理、生化、病理學為基礎;為醫藥院校基礎課的核心課程之一,更是醫學和藥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1]。在我國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安排在完成基礎醫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解剖學等后大三第一學期,介于基礎醫學與臨床內外婦兒之間學習,具有承上啟下主干課程的作用。我校藥理學科為重點學科,承擔學校各專業的藥理學理論與實驗教學。目前藥理學教學團隊為校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建設團隊,我們以教學團隊建設為基礎,利用學校本科審核評估的契機,加強藥理學課程群平臺的建設,深化藥理學教學改革;利用藥理學重點學科的優勢條件,就如何在藥理學教學中發揮承上啟下主干課程作用,為推進藥理學教育教學創新、進一步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全面提升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時代要求,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認為藥理學教師與相關專業學生必須深入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1教師方面
藥理學是醫藥院校重要基礎橋梁課程,是以基礎醫學教育課程中的分子生物學、生理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等為基礎,為防治疾病、合理用藥提供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科學思維方法,教學的重點主要圍繞藥物防治疾病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作為一名藥理學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熟練掌握醫學相關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及時了解臨床學科知識的進展,才能在藥理學教學中融會貫通、將醫藥學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承上啟下,真正發揮主干課程作用。
1.1認真備課,尤其多關注學科的新觀點、新進展
我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理論為72學時,其使用的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供臨床醫學等專業用的《藥理學》(楊寶峰主編)第8版,預防、口腔、麻醉、藥學等非臨床專業,《藥理學》理論為54學時,選用的教材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供預防、口腔、麻醉、藥學等專業的《藥理學》(楊解人等主編)。首先,要針對不同專業認真研讀教材,在深入透徹地把握教材基本內容和充分理解教材的精髓后,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背景的差異要考慮如何讓其易于接受藥理學授課內容。對于藥理學部分章節內容枯燥、概念抽象的特點,尤其是與基礎知識聯系密切,比較復雜作用原理時,應充分利用自己的淵博知識,在充分消化理解難點基礎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生活中事例進行解釋。盡可能使用多媒體展示藥物作用機制的流線圖與比較表等形式,解決用語言難以講清的問題。另外可用比喻、趣味口訣記憶法,化難為易,便于學生接受。研讀教材時,要注意發現不同教材一些內容提法是否一致,對于某些爭議性或不妥之處,講解時可提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也可提供一些網絡查詢方法供學生課后進一步驗證,對于明確錯誤應及時給予校正,以免誤導學生。
1.2注重藥理學實驗課
藥理學的發展是以其他生命科學和化學等知識為基礎,以科學實驗為手段,因此藥理學既是理論科學,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實踐科學。藥理學研究水平從整體、器官、組織到細胞分子水平的發展,與實驗技術與實驗方法的發展緊密聯系的。在藥理學理論教學同時配合相關的驗證性實驗,可使學生對于一些空洞的知識,找到有依有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部分年輕教師對藥理學實驗課不很重視,實驗教學時敷衍了事,不能與理論知識聯系進行講解,實驗教學未能與課堂理論教學產生互補作用。在藥理學教學安排上要求與實驗課協同一致,教學部門與帶教教師要從思想與行動上重視藥理學實驗教學,推動藥理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不斷改進。
1.3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中心
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上教師以“教”為主體,學生“學”則為被動接受,教師與學生圍繞“書本”為中心。但事實上,高等教育中教與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去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只側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在主動參與精神的培養,弱化了學生和教師的雙向交流過程,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啟發,制約了其主動性學習的發揮。其后果是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差,實際工作中缺乏主動能力,尤其是缺乏創新性。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鍛煉其創新能力。
1.4綜合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
根據不同的專業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在藥理學理論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專業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學生的學習背景與知識結構,建立ITA(Inte-gratedtrainingapproach)教學法[3],即綜合運用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為基礎(Case-basedlearning,CBL)等新教學模式[4],利用微課與多媒體教學等新教學手段進行授課,提高學生深入理解藥理學理論知識與主動分析解決臨床或工作中面臨問題的能力。依學生專業不同改革教學方法,加強與專業知識的聯系,調動學習積極性[5]。對于醫學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課程教學以啟發式教學方式為主的指導思想,通過啟發互動式為主的教學模式可使學生從受啟發轉變為互動進而轉變為主動學習,使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交叉滲透,加強知識的連貫性。
1.5引入與生理學等醫學基礎知識內容,提升藥理學教學水平
藥理學知識必須建立在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上,學習藥物與人體相互作用規律。由于我校藥學及相關藥物制劑與制藥工程類等專業成立較晚,其課程設置以化學課程為主,前期缺乏系統醫學基礎知識,如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微生物等基礎醫學學科的學習,理解與掌握藥理學知識較臨床專業困難。如何能夠以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講授藥理學基本理論,并且幫助學生通過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聯系將來工作實際問題,為畢業后經常面對的臨床藥物治療與新藥開發及其實踐提供指導與有力幫助,是教學需要面對的難題之一[3]。為了彌補學生生理學等醫學基礎知識匱乏的缺點,在藥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微生物與生理學等醫學基礎知識的相關內容以增加學生對藥理學理論的理解。例如在講授抗菌藥物等章節時,補充一點微生物有關細菌的內容,使學生通過細菌的結構掌握抗菌藥物的抗菌機制與細菌的耐藥機制,進而熟悉抗菌藥物的分類,同時也為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在講授抗心律失常藥這一章節時,適當的引入了生理學中心肌的電生理基礎這部分內容,使學生先通過心肌的正常電生理過程再了解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進而從生理機制角度熟練掌握抗心律失常藥的分類,同時學生也容易理解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基本作用原理。而電生理基礎的學習,也為治療心力衰竭藥物強心苷不良反應學習奠定了基礎,方便學生對藥理學知識的聯系記憶。
2學生方面
為了更好的學習藥理學,教師在教學同時,要注意引導臨床等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方法與方式上,根據不同的章節與自身的學習條件等,合理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揮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激發自身的興趣,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以達到掌握新知識,學會學習,真正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2.1鞏固基礎醫學知識,構建聯系式學習模式藥理學學
習必須在熟練掌握基本醫學知識條件下,才能緊跟教師的教學理解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藥理學同時,一定要聯系已學習的知識,理解性掌握藥理學的知識。
2.2課上探究式學習模式
為主的教學模式針對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大三藥理學教學中可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式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采用課前設置問題,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查閱相關疾病的資料,分組討論交流到課堂拓展并總結。學生在查閱資料同時,不僅學習了相關知識更開闊了知識面,同時了解了相關疾病的臨床知識,在學習時可以達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少數難度較大的章節,如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可在學習結束后結合一個綜合性案例,以課上探究式學習模式配合案例討論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結合已掌握的知識對案例進行討論。提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等,以調動每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建構新知識點,提升學習能力。
2.3課下自主學習模式
為主的教學模式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我們選定調血脂藥與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等部分章節為自學內容,配合藥理學網絡課程平臺,將教學目的與內容、課程主要要點、課件與教案講稿以及復習題、自測題等信息在網上,學生通過進入網絡課程平臺來彌補自學與課堂學習的不足,擴展知識,并能復習每章內容,同時進行實時自測評估,檢驗并鞏固學習效果。藥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更是一門醫學橋梁學科。藥理學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醫與藥相關專業畢業生的質量,醫學院校藥理學一般皆為重點學科,在教學安排上介于基礎與臨床之間,突出了其在醫藥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在藥理學教與學中,要不斷進行教學創新,加強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的聯系,才能更好的發揮藥理學的承上啟下主干課程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麗慧,趙建波,李成檀,等.藥理學教學建設與改革〔J〕.健康研究,2015,35(4):471-475.
[2]陸莉,薛明,羅大力,等.藥理學教學中提高七年制醫學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5):352-354.
[3]徐志立,陶小軍,楊靜嫻,等.ITA教學模式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3):190-192.
[4]張勇,胡瑩瑩.CBL與PBL在藥理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探索〔J〕.藥學教育,2015,31(3):40-43.
[5]沈華杰,張悅,袁鵬,等.基于專業特點的藥理學多元教學方法應用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11):62-64.
[6]張艷,曲小姝,展瑞巖,等.藥物制劑專業藥理學教學的改革和9901探索〔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31(4):55-57.
[7]鄧江,高楊,徐尚福,等.探究式學習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2):1688.
[8]聶珍貴.“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14(33):32-33.
作者:丁伯平 李先偉 黃幀檜 汪五三 熊鶯 王娟 單位:皖南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