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藥劑學教學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將PBL教學法應用到藥劑學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PBL教學過程,可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個體性,使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指導者,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藥劑學;教學改革;PBL教學法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于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倫多的麥克瑪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醫學院首創[1]。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在西方醫學院校中已經普遍實施。PBL改變傳統教學的學習方式,將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2],強調學生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討論課是PBL教學法的一種應用形式,是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途徑。藥劑學具有涉及的專業知識面廣,既有抽象的理論知識又與生產實際聯系密切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藥劑學知識點多、難學難記,如果授課過程中教師僅采用平鋪直敘的傳統方式,學生很難掌握且容易感到疲乏。因此,應用PBL教學法,對授課內容進行設計,就某些重點劑型開展專題討論課,有助于學生熟悉和掌握處方設計的理論依據、制劑質量標準、藥物合理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基于上述情況,本校藥劑學教研室根據PBL教學法指導思想,自2000年開始在本校藥學本科生針對“固體制劑-片劑”這一章節開展了討論課的教學嘗試,收到了一定成效。
1開展背景
1.1課程設置在我校藥學本科的課程設置中,藥劑學作為學生實習前最后一門專業課程,安排在第4學年上學期授課。此時經過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藥學基礎以及文獻調研能力。藥劑學總的理論課學時為60學時,“固體制劑-片劑”這一章內容安排了9學時的理論課。1.2教學內容“固體制劑-片劑”這一章的學習要點是根據主藥的特點以及片劑的劑型特點,選擇相應的輔料種類和用量,確定制備處方、方法以及制備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具體實施
2.1選題在簡單介紹了片劑的劑型特點和制備方法的基礎上,布置學生進行3種不同類型主藥成分的片劑制備,包括對濕熱不穩定的藥物、黏度較大的中藥浸膏以及主藥劑量小的藥物。根據文獻調研結果,針對各個藥物的不同特點設計片劑處方,選擇制備技術,確定制備方法,講述所選處方和技術的理由以及注意事項,并予以文獻和實驗支持。同時為確保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作業的完成,提前向同學聲明此次課堂成績將以10%的比例計入期末成績。2.2分組討論首先由學生在3個課題中自由選擇,按照所選的主藥不同進行分組,而后以組為單位,查閱文獻并進行小組討論,集思廣義,就每個主藥選出3~4名同學制作PowerPoint幻燈在全班匯報。2.3課堂交流課堂交流是討論課的中心環節,每組上臺發言的同學講述各自擬定的處方,闡述處方設計理由,確定相應的制備方法,如粉末直接壓片、濕法制粒、干法制粒等,并闡明制備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主藥及輔料的粒徑要求,粉末混勻時的先后順序,壓片時對環境濕度、溫度的要求等。發言完畢后,其他同學和教師可針對其方案提出問題和質疑,回答不出可由其同組同學代為回答。通過已有課堂反饋來看,學生的發言精彩紛呈,如制備維生素C片劑的同學考慮到硬脂酸鎂可與維生素C發生化學反應影響其穩定性,因而不適合作為該片劑的潤滑劑使用,可以采用硬脂酸代替;有的同學給出了壓制維生素C和中藥銀翹的復合片;還有的同學提出將主藥進行環糊精包合以增加穩定性等。最后教師綜合考慮學生的處方設計、提問和回答的準確性、發言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評分。2.4總結歸納在每一個主藥的相關處方討論結束后,由指導教師就其片劑設計中出現的閃光點和問題進行總結歸納。通過不同類型處方的比較,指出其主藥特點和制備的注意要點,如對濕熱不穩定的藥物,可采取粉末直接壓片的方法,但要注意粉體的流動性,以免造成片重差異;對黏度較大的中藥浸膏壓制成片時,要注意崩解劑的加法和用量對于片劑崩解和溶出的影響;對主藥含量較小的藥物要特別注意主藥和輔料混勻方法,以免影響含量均勻度。對于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展現出的文獻調研及獨立思考能力及時給予充分肯定,以引導學生學習藥劑學的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改活動。2.5實驗驗證結合本學科開展的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就其有疑義的處方進行驗證,以糾正其處方設計中的問題或加深其對于片劑制備的掌握,通過實際效果的觀察,97%的同學可以熟練掌握片劑制備技術,此成績高于傳統教學水平。
3教學效果
從課堂上發言同學的清晰思路,到提問同學認真的態度,都反映出大家對于討論課的精心準備和熱情參與。為了進一步了解PBL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筆者在藥學本科2005級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回收率100%。問卷調查的結果如圖1。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PBL教學法持肯定態度,認為PBL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知識的實際運用。對近年來繼續在校深造并曾參與過藥劑學討論課的學生進行調查,結果也顯示討論課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深刻,且在藥劑學的各個章節中對于片劑的掌握最為熟練。從良好的教學反饋上,筆者認為PBL教學法在藥劑學中的應用具有如下作用和優點:3.1有助于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從傳統式教學到PBL教學法,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自覺的帶著問題,結合教材和文獻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和概括,形成了系統的知識框架,掌握了“片劑”這一劑型的相關知識,并初步了解了研發新的制劑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即從直接由教材中領會科學知識的“教材直觀”到掌握整體、徹底搞懂理論與實驗疑問的“教材概括”[3],學生在學習教材后得到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有關知識的理性概括,從而也就靈活地掌握了科學的概念、原理和原則。對于藥劑學這種涉及的專業知識面廣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學科,PBL教學法的運用,可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3.2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PBL式的教學有別于傳統的以被動接受為主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站上講臺,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明顯效果。備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要達到在課堂上展示自己能力的目的,學生在課前要認真準備,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結合教材中關于輔料和制備方法的知識,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由于每個學生在討論中都希望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辯論才能,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并且力求說服對方,課堂討論實際上成了一種知識和能力的競賽,學生的學習熱情明顯被調動起來。3.3有利于教學相長PBL教學法中雖然鼓勵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但教師仍然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相對于“單向傳授”的傳統授課模式,討論課上與學生間積極的互動對教師也提出了挑戰。新晨
為了上好討論課,往往要在充分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翻閱眾多相關書籍,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在課堂上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4結語
當代認知心理學家指出:沒有任何教學目標比使學生成為獨立的人、自然的人和高效的學習者更為重要[4]。PBL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明顯減少說教式教學和學習負擔,增加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