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質量控制臨床醫學檢驗論文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討論影響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因素,提出應對整改措施。方法將2018年3—9月我院收治118例被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為分兩組,每組各59例。比較對照組(施以常規檢驗方式)、研究組(加強風險防控)干預結果。結果118例患者,共計檢驗150次,檢驗失誤率20.00%;送檢準備失誤率23.33%;標本采集失誤率20.00%;標本送檢失誤率36.67%;檢驗設備方法不當,失誤率20.00%。結論規避檢驗實驗室管理不到位,與被檢驗者自身條件變化等,主要影響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的因素,對提高檢驗結果準確度,有著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影響因素;標本采集;整改措施;檢驗結果
臨床醫學檢驗結果是臨床疾病診斷以及療效判定的主要依據,檢驗質量控制成效,將直接影響疾病臨床診療進展與結果;對此,加強質控干擾因素分析,尋求最佳方式,主動規避影響因素意義重大。但檢驗質控實踐復雜且繁瑣,涉及到檢驗前準備工作,標本采集、處理與設備應用等各方面;對此,完善各項制度的同時,還需設立標準化、規范性的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系統,優化臨床醫學檢驗標準,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專業而培訓,提高檢驗人員的主觀認識與責任意識,就顯得尤為必要,以確保患者診療方案科學且準確,從而為醫療服務質量持續改進助力,促進醫療工作現代化發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8年3—9月我院收治118例被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檢驗項目包括血液分析、尿沉渣檢查、糞便分析與生化檢查等。將全部隨機為分兩組,每組各59例。對照組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為(39.5±4.7)歲。研究組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為(39.7±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展開常規檢驗方式,包括樣本采集、送檢與檢驗報告出具等。研究組在其基礎上,加強風險防控,方法如下。
1.2.1設立檢驗質控體系加強檢驗人員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嚴格圍繞相關標準,展開標本采集、送檢與檢驗等工作。定期清潔檢驗儀器,并加強檢驗記錄與留樣保存。規范樣本檢驗流程,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度[1]。
1.2.2規范采集樣本涉及以下幾方面:(1)檢驗前做好受檢人員叮囑工作,要求其控制飲食,戒煙戒酒,尤其是抽取血液樣本前6h,不能劇烈運動,且保持空腹狀態。(2)采集的腦脊液樣本,應當在1h內立即送檢。痰液標本采集,可在生理鹽水漱口后,再指導咳痰。(3)采集尿液標本前,需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經血、精液等雜質混入。選擇膿性、外觀異常的糞便標本,且在采集標本前3d,嚴格控制飲食,尤其是含鐵元素、動物蛋白等食物。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18例患者,共計檢驗150次,檢驗失誤30次(20.00%),見表1所示。
3討論
3.1影響因素分析
3.1.1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飲食、藥物、生理等因素,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精確度。在臨床檢驗中,應當對患者各病癥、年齡與性別等,正常值進行對比[3]。基于飲食因素角度分析,標本采集前未按照醫務人員叮囑控制飲食,會致使尿液標本中的糖分升高,血液標本中的乳酸含量增加,檢驗質量與結果直接受到干擾?;诨颊咝睦硪蛩亟嵌确治?,情緒波動較大,血壓會出現不同程度變化;對此,在采集標本前控制情緒與運動量尤為關鍵。尤其是在藥物影響因素方面,嚴重干擾檢驗結果,如檢驗前服用左旋多巴時肌酐,檢驗出的AST將升高,尿液標本中的葡萄糖測定結果偏低。藥物進入機體后,將直接出現生物學、理化等方面的效應,直接干擾檢驗結果精確度[4]。
3.1.2標本采集標本采集過程中,存在采集部位與時機不當、留取器皿不合格、患者情緒不佳等失誤因素,其中采集部位與時機不當失誤因素占據較大比重,甚至出現了標本混亂等現象。臨床醫學檢驗流程與模式相對固定,但細節問題較為普遍,包括藥品試劑檢查不到位,以及試管與注射器清潔度、采血針密封性、血液標本溶血或污染、記錄準確完整性、標本采集操作規范性等問題,都是醫務人員應當加強注意的[5]。
3.1.3標本存儲檢驗樣本存放時間越長,檢驗結果精確度,以及檢驗價值越低,尤其是超過2h,且不能及時送檢的檢驗樣本,對防腐操作與冷藏條件有著嚴格要求。且各樣本的存儲方式不同,存儲時間長短要求不同,還需加強此方面的關注,確保操作控制到位。
3.1.4樣本送檢細胞在存儲過程中,樣本運送與處理時間過長,將會出現蒸發、代謝、溫度與化學等變化,直接影響樣本質量。在樣本送檢過程中,出現標本混亂、丟失與污染等情況,樣本整體的穩定性、安全性直接降低。
3.1.5實驗室影響樣本分析工作復雜且繁瑣,涉及樣本處理檢驗等環節,對檢驗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樣本處理檢驗階段,易存在樣本變質或污染、樣本丟失、樣本混淆等失誤因素,其中樣本混淆失誤占據較大比重。在檢驗方式方面,易存在數據處理不當、檢驗設備故障、標記失誤等失誤因素,其中標記失誤現象相對普遍[6]。尤其是陽性檢驗結果,應采用傳統手工復核方式,發現其中的藥物等干擾因素。
3.2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提升對策
3.2.1加強實驗前的基本信息管控醫學檢驗前,做好受檢人員信息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確保檢驗內容需求、資料整理方式,以及采集流程、抗凝劑應用符合標準。在受檢人員等待檢驗,以及樣本收集的過程中,要求附帶醫療囑托,與收件人員相關信息,在其基礎上展開信息核心,確保檢驗流程的嚴謹性、精確性。發現患者信息有誤的區域,及時更改并記錄在單子檔案[7]。在整理受檢人員信息資料時,要求嚴控操作規范、規程,減少信息失真的人為因素影響??崭共裳椖浚瑖栏褚笃滹嬍沉晳T,尤其是影響血糖血脂的食物,應當嚴格杜絕。運動后采集的標本,檢驗結果會出現不同程度偏差;對此,嚴格要求受檢人員處于靜止狀態[8]。采樣結束后,第一時間送檢,控制樣本送檢的時間與質量,避免樣本變質,影響檢驗結果。
3.2.2加強實驗室管理針對于檢測試劑的質控,需圍繞儀器使用特征,選用相匹配的試劑展開檢測。尤其是進口儀器,盡可能的選用進口試劑,以滿足檢驗要求。規范展開復溶調配工作,避免長時間放置出現變質情況,確保檢驗結果。檢測中心的試劑種類多樣,可借助計算機技術,提高試劑管理水平,確保試劑處于最佳應用狀態,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計算機系統加強管理,為檢測人員掌握試劑動態提供依據,以減少人為因素影響,確保臨床醫學檢驗成果。針對于實驗設備的質控,尤其是檢驗中心的精密儀器設備,可借助計算機技術,展開設備管理工作,全方位檢測醫學設備,確保設備處于最佳工作狀態。尤其是日常設備檢驗與控制期間,應當做好設備維護、檢測工作,及時掌握設備工作狀態,嚴格記錄檢驗結果等信息,為醫學檢驗提供價值參照。檢驗前不僅要檢查設備性能,更要關注藥品試劑保質期,尤其是一次性醫療器材,應當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消毒與清理,防止樣本失活或混淆。
3.2.3加強制度管理根據質量檢驗過程,嚴格加強質量管控,切實發揮制度管理價值[9]。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優化監測科工作體系,要求每個工作人員都明確工作責任,以及檢測標準,確保醫學檢測正常展開。作為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檢測要求加強監管,處理存在與潛在的醫學問題。完善獎懲機制,提高其責任意識,確保醫學檢測高效性、準確性[10]。加強對檢測人員實踐的全面監管,確保各操作步驟符合要求,確保醫學檢測的規范性。完善檢驗質控體系,轉變相關人員職責理念,糾正敷衍了事的工作態度。優化質控管理流程,做到工作有據可依。加強各部門職責明確,實現各部門相互協調合作,通過上行下效方式,確保信息無障礙溝通。為了提高患者就醫體驗,積極聽取意見,完善服務方式與技能水平,進一步提高醫學診斷管控成效。
3.2.4加強檢驗報告管理醫學檢測報告種類多,各項目檢測時間不同,需展開針對性的管理,以推動診療進程。在醫學檢測期間,要求檢測中心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做好電子備份工作,確保醫院信息網絡共享。作為主治醫生,應當加強信息反饋,掌握病人基本情況,放置報告檢測失真與丟失等情況出現。計算機系統的利用,能比對各種檢測資料,為醫生信息掌握參照,以有效分析病情,確定診療方案。國內醫學技術迅猛發展,推動了檢測方式革新步伐,檢測數據查看途徑更加便利,更利于病情確診[11]。除此之外,患者能夠通過登錄醫院網站,了解自身檢測資料,確保了醫療服務質量。
3.2.5加強人員培訓檢驗工作相關的醫護人員,其業務水平,直接關乎檢驗工作質量,為提高其專業水平、職業素養,確保臨床診斷精確度,需根據工作個體差異,展開有效的培訓,對系統檢驗方式,實施查缺補漏。加強醫護人員的交流、學習與經驗分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醫院定期展開培訓考核,以提高醫護人員專業知識、技能與綜合素養,保證臨床醫學檢驗質量。醫護人員應當靈活應用工作領域內的現代科技與信息技術,規范展開技術操作的同時,為醫學檢驗信息化管理助力。
3.3檢驗質控注意事項
醫院檢驗科應當明確掌握影響檢驗質量的因素,并采取合理措施規避,同時在實踐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做好檢驗前準備工作,規避藥物、患者行為等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作為醫護人員,應當詳細告知檢驗注意要求,講解原因與重要性,減少受檢人員抗拒、反感心理。二是采集標本時,要求受檢人員情緒穩定,尤其是兒童,在采集標本前,加強心理建設,防止因多動或害怕心理影響血液采集質量。同時患者疾病、年齡不同,還需根據受檢人員實際情況,合理展開樣本采集計劃。三是樣本處理檢驗期間,應當盡可能的規避人為因素影響,減少樣本丟失等錯誤出現。四是在檢驗過程中,應盡可能的規避主觀問題,如檢驗設備方式不當失誤因素,定期加強醫療設備檢查,及時更換存在問題的醫療設備,并引進先進的檢驗設備,進一步保證檢驗質量與成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送檢樣品質量,與標本采集、存儲、送檢、實驗室檢驗是主要影響檢驗質量因素,同時失誤原因較多,包括患者行為不當、藥物影響、留取器皿不合格、樣本混淆、數據處理不當等,其中檢驗準備失誤占據較大比重,其次是樣本采集失誤。對此,落實加強對受檢人員醫學常識宣教、組織醫護人員展開檢驗知識技能相關培訓、定期進行業務考核等針對性應對措施意義重大[12]。風險管控措施的實施,完善了檢驗質控體系,實驗了檢驗工作有據可依,同時轉變了醫護人員職責理念,使其本著為患者服務的原則,主動規避實驗室管理、受試者自身因素,對臨床醫學質量控制的影響,深入推進了醫療改革。綜上所述,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主要受實驗室管理因素,與受試者自身因素影響;對此,設立標準化、規范性的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系統,優化臨床醫學檢驗標準,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專業而培訓,就顯得尤為必要,以確保患者診療方案科學且準確,促進醫療工作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秀萍.加強臨床醫學檢驗重要環節質量控制的管理措施與成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7):59-60.
[2]王晶瑩.臨床醫學生化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名醫,2018(8):107.
[3]王桂榮.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分析[J].智慧健康,2018,4(23):9-10.
[4]張爭鳴,杜曉娟.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9):76-77.
[5]王建紅,王莉莉.質量控制方法對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11):34-35.
[6]陳曉莉,王德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8,7(2):313-314.
[7]徐芳.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7):227-228.
[8]孫薇.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8):50.
[9]羅彩燕.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學,2016,22(30):94.
[10]袁禎瀧.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探究[J].科技風,2016,(18):65.
[11]陳林.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解決措施的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2):58.
[12]朱鏡飛.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學,2015,21(19):78-79.
作者:李俊 單位: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