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提升醫學生醫患溝通的職業素養,文章首先分析了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路徑,包括在醫學教育中開設醫患溝通類課程,推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立足醫學生專業課融入溝通能力訓練;從臨床實習實踐中融入醫患溝通技巧;提升醫患溝通課程師資水平。
關鍵詞:醫學生;醫患溝通;職業素養
醫患溝通是在醫療服務過程中,醫患雙方就疾病、診療、健康等相關主題進行多途徑交流、科學指引患者診療,提升醫患雙方信任合作關系的有效途徑。醫患溝通能力是醫學生應該具備和養成的職業素養。近年來一些“醫鬧”事件的頻發,導致出現醫患關系矛盾激化等問題,加劇了醫患關系的緊張程度。當下,除了醫學領域相關政策、法規等因素外,醫患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特別是在醫療服務中忽視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是誘發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醫學生是醫學教育的主要對象,因此,醫學院校更應該從醫患溝通能力上給予強化培養,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意識與良好的醫患關系認知能力,增強醫患之間的互相信任,減少糾紛,改善醫療醫患環境。
一、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醫生有三大法寶,第一是語言,第二是藥物,第三是手術刀?!庇纱丝梢?,“語言”作為醫患溝通中的基本手段之一,其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需要從溝通開始,而溝通的關鍵在于“語言”。用什么“語言”來面對患者?如何將醫學知識、技能,正確、合理的醫學臨床診治思維融入與患者的“語言”對話中?除了學習心理學、倫理學、相關法律知識外,還要注重自我言行舉止、換位思考、相應的醫學禮儀等方面知識、能力的學習,特別是在面對醫患溝通中突出問題時,要注意如何把握溝通技巧和方法,來贏得患者的理解、信任與尊重。
(一)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有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現代醫學的發展,各項醫療服務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醫學專業詞匯頻出,對患者而言陌生感、恐懼感反而有增無減。事實上,在醫療服務與患者預期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也讓現代醫學成為風險性極高的技術學科。面對患者對醫療服務無法實現的高預期,高強度的醫療支出與低強度的健康匯報之間矛盾加劇,甚至無法讓患者接受,由此患者將這種“難以應允”的不愉快,強加至醫生職責,甚至有患者認為醫生是“無能”的,對醫生產生“敵意”或“不信任”。醫患之間,在缺失應有的有效溝通前提下,因信息不對稱、患者訴求無法滿足而做出對醫生的威脅行為,都將破壞醫患和諧關系。因此,醫學院校需要加強醫學生醫患溝通意識引導,注重醫患溝通技巧的學習和運用,來緩解醫患沖突與矛盾。
(二)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是醫生執業崗位的基礎要求當下,醫患矛盾問題的頻發,不僅直接影響醫療環境,也給醫學生帶來相應的心理壓力。有關醫生崗位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95.22%的醫生對自我崗位不滿意;43.74%的醫生有更換崗位的傾向;81.24%的醫生不愿意讓子女從事醫療行業[1]。從醫生對自我職業環境的擔憂中,反映出多數患者只信賴資歷老的醫生,對年輕醫生、特別是對剛踏入崗位的醫學生不信任、不認可。醫生崗位,不是單純提供藥丸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給患者“定心丸”,讓患者獲得信任,而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可以讓醫學生與患者快速建立情感信任,增強執業自信與認同感。
(三)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能夠推動患者的健康進程再發達的醫療技術都無法解決健康的所有問題。在醫療服務過程中,醫生通過恰當的溝通方法,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讓患者體會到醫生的人文關懷,解除對醫生的心理防備與誤解,提高就診依從度,促進醫療服務過程有序進行。因此,對醫學生進行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能夠在非技術層面構建良好的患者求醫環境,引導患者正確看待自我疾病及費用等相關問題,積極配合醫生,實現康復治療目標。
(四)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是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醫學人文關懷”是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醫學生建塑良好醫德的主要內容。據有關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調研發現,醫學生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態度是積極的,語氣是禮貌的,問診的內容也很詳細,但卻存在只重疾病,不關心患者身心病痛的問題,反映出當前醫學人文教育缺失的現狀。因此,讓醫學生認識到患者的病痛,理解患者的心情,以良好的溝通方式來改善與患者的關系,建樹“仁心”“醫風”。醫學院校要注重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肩負醫學人文教育回歸職責。
二、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路徑
(一)在醫學教育中開設醫患溝通類課程,推進理論與實踐教學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應該納入系統性醫學課程體系。醫患溝通不能僅限于醫學溝通理念、技能的培訓,而是要作為一門學科,涵蓋醫學、倫理學、心理學、語言學、社會學等知識,確立其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優秀醫生的標準,應該是擁有精湛的醫術、具備高尚的醫德,能夠與患者良好、有效地溝通,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在醫學基礎知識學習階段,將醫學心理學、倫理學、衛生法學等課程納入其中,并作為必修課作為醫患溝通課程的基礎[2]。在醫患溝通教育內容上應該涵蓋四個方面:一是醫患溝通理念,確立醫患溝通教育的重要性,明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溝通服務方式;二是醫學倫理和衛生法學,要從醫療服務意識上,樹立職業道德,確立人文關懷,明確醫患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三是運用醫學心理學,把握與患者溝通的心理分析與干預,提高診療服務;四是突出醫患溝通技巧、方法的培訓,包括言語溝通性技巧、非言語溝通技巧等。在醫患溝通教育方法上,綜合運用講授法、觀看案例錄像法、問題導向法、真實案例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讓學生能夠從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增進醫患溝通能力的內化和掌握,提高教學成效。
(二)立足醫學生專業課,融入溝通能力訓練在醫學生專業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能力的同時,也要關注溝通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臨床經驗豐富的高資歷醫生,更應該在教學中,有計劃地導入醫患溝通技巧、方法、能力的培訓內容[3]。如結合授課中的案例,結合臨床診療過程,對相關醫學理論知識融入鮮活的典型病例,讓醫學生能夠從接診、搶救、診療、手術前后等環節,深入了解醫患溝通中的細節問題,增強臨床醫患溝通方法的學習與記憶,既提升了專業課教學的趣味,又涵蓋了醫患溝通知識滲透。在學習解剖學時,除了分析解剖方法及理論外,還要滲透生命與死亡教育,讓醫學生正確看待生命、死亡,樹立關愛生命、尊重生命意識;在內科、婦科、兒科等專業課程中,除了講授相關疾病特征外,還要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特別是在患者不解或就診情緒較波動時,更應該從溝通的內容、技巧、方法、注意事項等方面,改善醫患關系。事實上,在醫學專業課中,從各類醫療糾紛、醫患沖突事件分析中來挖掘醫患溝通教育內容,更能夠增強典型案例的教學效果,更能夠激發醫學生參與話題知識點討論,突出醫學生從醫患雙方的交流、溝通中,學會換位思考,把握語言表達的語氣、態度,激活課堂學習效率。
(三)從臨床實習實踐中融入醫患溝通技巧醫學生在見習、實習階段,能夠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接觸,更是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最佳時機,醫學生自己更應該注重醫患溝通技巧、方法的學習,將醫患溝通課程知識應用到溝通實踐中,促進“學以致用”。如在醫患溝通中,最基本的是禮貌用語的交談,例如,“您好,請問您哪里感覺不舒服?”“請讓我為您做一個檢查,感謝您的合作”。在與患者交流時,態度要誠懇,語言要禮貌、得體,要注重傾聽技巧的運用,多聽患者的講述,尊重患者的情緒宣泄,還能從中了解患者病情的發展過程;同時,要關注對患者家屬及周圍人群態度的分析,對患者的陳述要給予肯定,并適時給予提問,引導患者聚焦病情內容。在交流中,音量不宜大、音調不宜高,眼睛要時刻關注對方,面帶微笑,保持良好的態度。在進行醫療病情檢查、診療時,要調整好自我情緒,特別是面對一些患者發脾氣,甚至無理取鬧時,仍要保持寬容、豁達的心理,避免事態惡化。教師在醫學生醫患溝通技巧養成上,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總結。對話初始階段:了解患者信息,并向患者介紹自己;了解患者的情緒及身體狀況,給予患者必要的尊重;對患者適當提問,并認真聆聽患者回答,收集有效信息。采集患者信息階段:態度真誠,有耐心地引導患者講出內心想法,并尊重患者想法,注意措辭,提取關鍵點信息;用語簡潔,評論患者的問題,給予關愛、理解。建立醫患關系階段:用目光、手等非語言行為與患者接觸,接受患者的想法,理解患者的內心感受,并做出移情溝通;對語言承接過渡要自然,緊扣溝通主題,保持語言邏輯與談話結構的恰當;不提煩擾類話題,避免尷尬敏感類問題,關心和支持患者的愿望。維系醫患關系階段:給患者足夠時間來講出問題,避免過早給予診斷意見;在向患者解釋醫療信息時,盡量減少專業詞匯的說明與解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病情;對患者提出的語言和非語言線索進行回應,并請患者澄清;對治療選擇進行討論,鼓勵患者發表自己的意愿,并尊重患者的決定;與患者協同商討治療方案,征求患者的認同和滿意。結束醫患對話:對治療方案確定后,向患者解釋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并用簡潔語言總結;確認患者對醫囑的認同;關注患者的心理壓力,對治療方案做出適當調整;增強患者診療信心,消除患者不安情緒和疑慮。
(四)提升相關課程師資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是確保醫患溝通課程教學實效的基礎,也是保障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提升的必要條件。醫學院校要加強醫患溝通課程師資建設,通過政策支持、開展醫患溝通課程教研工作,配置專職教師,外聘兼職臨床醫師,來提升醫患溝通課程教學水平。如引進人文醫學專業教師,有計劃聘請臨床教師參與醫患溝通課程教學,切實提高醫學生的溝通能力。
三、結語
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和方法是醫學生走向合格醫生職業的必要能力,醫學生要在現代醫學知識學習中,重視并強調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提高自身的綜合職業素養,促進健康和諧醫患關系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王燕,袁蕙蕓.上海部分醫學生職業態度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3):304-307.
[2]齊碩,陳國棟,李小艷,等.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評價量表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9):56-57.
[3]劉彥琦,王鋒.醫學生臨床醫患溝通與交流技能培養模式研究[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7,39(S1):183-187.
作者:楊荊 李利華 洪仕君 單位: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