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患關系背景下醫德教育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當前我國醫患關系整體和諧,局部矛盾尖銳,醫患互信弱化,醫患關系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文章分析了醫患關系現狀,從當前醫患背景入手,闡述了醫德教育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分析了目前醫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對醫德教育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醫患關系;醫德;醫德教育
近年來,醫療衛生已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十大熱點、難點問題”之一,醫患矛盾和醫患糾紛層出不窮,醫患關系緊張日益顯著,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是醫療衛生行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影響醫患關系的諸多因素中,醫德醫風問題是引發醫患沖突的重要原因。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提高醫療衛生隊伍服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明確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辦好醫學教育,培養一支適應社會需求、結構合理、德才兼備的專業衛生隊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因此,加強醫務人員和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尤為迫切。
1當前醫患關系現狀
1.1醫患關系整體和諧,局部矛盾尖銳和諧醫患關系是醫患雙方在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心理基礎上共同開展的積極合作、戰勝疾病的融洽關系,遇到矛盾與糾紛,能以理性、克制的態度,采用合法的方式加以解決的平等關系[1]。從總體上看,我國的醫患關系是和諧的,但在整體和諧的醫患關系中,醫患糾紛時有出現,局部醫患矛盾尖銳,尤其體現在臨床多發暴力沖突。根據中國醫院協會2014年的《全國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調查》指出,醫務人員遭到謾罵、威脅較為普遍,2012年,醫務人員軀體受到攻擊、造成明顯損傷事件的醫院比例為63.7%,8.3%的醫院每年發生6次及以上。近10年惡性傷醫事件40起,2012年達到頂峰[2],醫患關系一度呈現出緊張狀態。隨著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1個部門開展維護醫療秩序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醫鬧,以及醫改的深入,醫患雙方滿意度提升,涉醫案件下降,醫療糾紛數量下降。2014年,醫患關系朝著好的方向轉化。與2013年相比,不論是傷醫事件發生率,還是醫療糾紛發生率,都有了明顯的下降。201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達78億人次,比2013年增加5億人次。同年,全國發生醫療糾紛11.5萬起,較2013年下降8.7%[3]。醫療服務量在增長,而醫療糾紛卻在下降。醫患和諧是主流,不和諧是支流。
1.2醫患關系關注度高,醫患互信弱化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實踐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關系,是醫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正是因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療事件廣受社會關注。醫患關系相關事件的獲知,主要來源于媒體。醫患關系的社會輿情包括良性事件報道、惡性事件報道、惡性事件懲處力度以及普通群眾的觀點態度等。在日常醫療行為中,醫患關系良性事件并不少見,但由于良性事件沒有惡性事件抓人眼球,很多媒體就不會關注報道,僅在傳染病暴發、地震等特殊時期會著重提起,而平時惡性事件報道頻現,進一步加劇了醫患關系的緊張[4]。醫患之間本應該是相互信任的關系,醫患互信是事實醫療活動的前提,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醫療效果。在一份對上海、山東、浙江、新疆4地788名民眾的抽樣調查發現,信任缺失(占29.1%)是當前醫患關系凸顯的一大原因[5]。一方面,患者對醫院、醫生不信任,有的患者戒備心理強,甚至不相信醫生所開列的正常檢查項目和治療方案。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患者在糾紛的處理過程中,動輒高額索賠或對醫生施以暴力,也使醫生懼怕醫療事故纏身,有意盡力地規避醫療風險,進行防御式保守醫療。患者一開始就想到醫生要斂財,醫生一開始就想到患者要鬧事,本該一致抗擊疾病的醫患之間的信任、合作互動的關系,逐漸扭曲。
2當前醫患關系下醫德教育的意義
2.1醫德教育的重要性醫德是職業道德的一種,是醫務人員在醫療衛生服務的職業活動中應具備的品德,是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醫務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6]。醫學作為直接服務于人的生命科學,醫德是指導規范醫療行為的核心。作為醫務人員群體來講,醫德是一種行為準則;對醫務人員個體而言,醫德是應具備的道德品質。醫德教育是醫學教育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依據醫學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對醫學生或醫務工作者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系統的醫學職業道德影響的活動[7]。醫德教育具有長期性和實踐性,是學習醫德知識、提高醫德認識、培養醫德情感、錘煉醫德意志、強化醫德行為的過程,通過教育的手段把醫德內化為教育對象的自覺行動,從而影響醫療活動。
2.2當前醫患背景下醫德教育的必要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醫院普遍改善了就診環境,購置了先進設備,加強了醫技培訓,然而伴隨醫院條件的顯著改善,醫患關系緊張仍頻頻出現。有報道顯示,在群眾對醫院和醫護人員最不信任的十條原因中,醫院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和醫生職業道德缺失分別排在第一[8]。80%以上的糾紛是因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引起的。由服務態度引發的醫患糾紛,深層原因之一是醫務人員的醫德觀念嚴重滑坡。減少醫患糾紛的良策之一就是加強醫德教育,強化醫德觀念。在醫患這一對矛盾體中,醫方應主動用關愛、信任和溝通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服務的功課做到位、做到家,減少醫患矛盾和糾紛就會曲徑通幽。相反,在具體醫療過程中,如果醫務人員缺乏醫德,工作不負責任,即使擁有好的設備和高的醫術也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開展和深化醫德教育,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和遵章守紀的自覺性、主動性,促使其在執業過程中始終做到把社會效益和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把患者的滿意度作為衡量服務質量的標尺,在提高服務質量和醫療水平,建立和諧醫患關系上多下工夫,真正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的和諧醫患關系。
2.3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要求下醫德教育的緊迫性在當前醫患背景下,醫德教育越發凸顯期現實性緊迫性。醫德教育是長期的多層次的教育過程,不僅面對廣大醫務工作者,更要面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取向成熟的醫學生。尤其在緊張的醫患關系和某些醫療衛生單位不良的醫德醫風現象,容易給醫學生造成負面的影響。如果不加改善,很可能使今后的醫患關系和醫療環境更加緊張和激化,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醫德教育是關鍵。醫德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安危,是影響醫患關系的首要因素和關鍵因素。醫德體現于醫療活動各個環節、各個方面,貫穿于醫療活動始終。醫德教育是使醫務人員系統地了解醫德的范疇、特征、基本原則以及醫德規范,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從而有效地改善醫患關系,促進醫療事業改革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和諧。
3當前醫德教育的問題與思考
3.1醫德教育現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在對醫院的經濟發展起著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對醫德醫風建設起著很大的沖擊作用,部分醫療機構在參與醫療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強化了經濟效益,弱化了服務意識;強化了物質意識,弱化了奉獻意識。經濟指數成為衡量勞動價值的重要尺度,醫院評定醫療質量的標準往往以經濟指標為重,而忽視了服務這一重要環節。醫務人員往往只注意治病,而不注意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服務意識淡漠,缺乏人文關懷。醫院的公益性定位逐漸讓位于功利性追求,導致醫德教育流于口頭與形式,陷入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以及全社會的關注,各級醫療機構越發重視醫德與醫德教育,醫療機構都制定了醫德相關的規章制度,但是系統性尚顯不足,醫德教育工作實踐中缺乏具體的量化考評,一些規章制度成為掛在墻上的一紙空文,制度執行力和落實有待加強。此外,醫德教育內容滯后,形式單一,常以思想政治教育取代醫德教育,缺乏針對性,照本宣科式的讀文件、書本,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對醫患溝通技巧、衛生法規案例、心理健康等教育相對較少,不利于內化實踐。另一方面,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務人員的搖籃,醫學生是未來從事醫療事業的一線醫務工作者,醫德教育作為一項終身教育,必須從源頭抓起,從醫學生抓起。目前,我國醫學院校醫德教育面臨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醫德教育觀念滯后、醫德教育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因素制約,醫學生醫德素養不足,醫德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3.2對當前醫德教育的建議醫德是社會道德的一種特殊類型,醫德教育有別于一般的思想教育,具有其專業性和特殊性。在醫德教育過程中,要對不同層次的人員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首先要高度重視醫德教育,醫療機構與醫學院校把醫德教育列入常規管理與教育,醫務人員與醫學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被動教育變為主觀自覺,不斷提高醫德修養。其次,豐富醫德教育內容,改進醫德教育形式,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以社會實踐為動力,加強醫患溝通教育[9]、法制教育,運用多種教育形式深入開展醫德教育。第三,完善醫德教育機制,建立醫德評價體系,防止醫德教育流于形式。醫患關系是醫療活動中最核心、最本質的人際關系。加強醫德教育,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療服務態度,提高醫德醫風,樹立行業新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倩.和諧醫患關系視域下的醫德教育研究[D].鄭州:河南中醫學院,2014.
[2]賈曉莉,周洪柱,趙越,等.2003年-2012年全國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調查研究[J].中國醫院,2014,18(3):1-3.
[3]白劍峰.醫患和諧是主流[N].人民日報,2015-01-22(9).
[4]王德國.醫鬧成因探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5,35(1):46-49.
[5]戴元光,韓瑞霞.我國當前醫患關系的現狀、問題及原因———基于健康傳播視角的實證分析[J].新聞記者,2012(4):15-20.
[6]丘祥興,孫福川.醫學倫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
[7]孫慕義.醫學倫理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6.
[8]王長青.論高職院校醫學專業醫德素質教育[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27-28.
[9]薛璟,黎明.衛生類高職實習生人際關系培養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13):39-41
作者:薛璟 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