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手術室護理中的舒適護理模式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探討手術室護理中采取舒適護理模式對減少患者并發癥和提高滿意度的意義。方法選取我院麻醉科近兩年來收治的需行手術治療的15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8例。對照組給予傳統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對患者給予舒適護理模式,包括術前舒適護理、術中舒適護理、麻醉舒適護理、術后舒適護理。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舒適度、癥狀自評量表評分、臨床并發癥發生幾率及臨床患者滿意度等。結果觀察組重度不適患者為0例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例(P<0.05);在癥狀自評量表評分中焦慮、抑郁等主要因素觀察組評分及并發癥發生幾率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臨床患者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中采取舒適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醫護人員服務質量,能有效緩解患者生理及心理負擔,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增加患者的臨床滿意度,減少肺部、切口感染及皮瓣壞死等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
舒適護理模式;手術室護理;滿意度
圍術期這一階段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是較為特殊時期,因手術影響患者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均發生明顯變化,若不能對其進行護理,極有可能導致其手術不順利或預后不理想,肺部、切口感染及皮瓣壞死等并發癥發生幾率增加[1]。近年來現代護理學隨著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舒適護理模式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其能有效避免常規護理帶來的弊端,能增加患者臨床舒適度,使得其在心理、社會及生理等負面保持較好的狀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減少肺部、切口感染及皮瓣壞死等并發癥的發生。為此本此實驗選取我院麻醉科近兩年來收治的需行手術治療的156例患者進行對照分析,進行深入探討。現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麻醉科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近兩年來收治的需行手術治療的15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78例。其中對照組男40例,女38例,年齡20至69歲,平均(42.69±6.96)歲;觀察組男39例,女39例,年齡21至70歲,平均(43.16±6.5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均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因而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術前進行X片、CT等指標檢查,詳細核對患者信息并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手術方案如麻醉方式、手術部位、監測體液平衡等,術后嚴格按照醫囑實施護理計劃如住居住要求、飲食要求、鍛煉要求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對患者給予舒適護理模式,包括術前舒適護理、術中舒適護理、麻醉舒適護理、術后舒適護理。
1.2.1術前舒適護理患者入院后及時將其病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告知其家屬,讓其與家屬心理有所準備,根據患者不同采取相應的講解方式,使其了解手術的重要意義。向患者講解手術詳細步驟,如術前需禁食等。鼓勵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手術,緩解其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1.2.2術中舒適護理保障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處于安穩舒適的環境如溫度在25℃上下、無噪音等。醫護人員在術前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注重其隱私,與其交談轉移注意力,注射等護理時,動作穩準快,減少其不適感。
1.2.3麻醉舒適護理注重患者隱私保護,減少身體暴露,輕柔的接觸患者,為其營造良好舒適的感覺,滿足其心理舒適度。
1.2.4術后舒適護理清潔患者身體,將其安穩的送回病房,積極鼓勵和指導其采取康復措施,如體位變化、肌力恢復、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平衡能力等肢體被動或主動的康復訓練,幫助其康復。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舒適度、癥狀自評量表評分、臨床并發癥發生幾率及臨床患者滿意度等,并進行比較。
1.3統計學方法利用統計學處理軟件SPSS13.0進行處理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對數據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來顯示結果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的舒適度、癥狀自評量表評分、臨床并發癥發生幾率及臨床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1。
3討論
手術治療或多或少會在患者身體造成創傷,這些創傷極有可能給患者心理造成負面情緒,從而影響機體正常功能如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紊亂,降低患者恢復能力,增加并發癥發生概率。因此加強手術圍術期舒適護理十分重要,其主要內容為以人為本經過全面系統性護理降低患者不愉快的感受,使其生理、心理、精神及社會等方面盡量保持在愉悅舒適的狀態。有研究顯示通過舒適護理模式能有效幫助患者處于心理、生理平穩狀態,其愉悅舒適度明顯提高[2]。通過本次實驗結果可知舒適護理讓患者心理、生理均保持愉悅舒適,在術前向患者詳細解釋手術步驟,使其充分了解將面臨的問題,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手術,對手術充滿信心。手術過程患者均處于安靜舒適的環境,避免其他不良因素的影響,降低其產生不良情緒的機會,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降低。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中采取舒適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醫護人員服務質量,其操作條理清晰、可靠舒適,能較快的被患者及其家屬接受,能有效緩解患者生理及心理負擔,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提高對醫院的認可,增加患者的臨床滿意度,減少肺部、切口感染及皮瓣壞死等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于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玉芳.舒適護理模式在急診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2):17-18.
[2]周麗華,丁杏,黃燕華等.個體化舒適護理模式在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52(35):4840-4841.
作者:孫麗梅 單位:內蒙古包頭市白云鐵礦職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