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手術室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訪視、術中嚴格配合醫生手術和麻醉、手術藥品及器械管理、保證手術安靜和術后隨訪等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進行護理,要點如下:
1.1術前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護理人員用舒緩的方式了解患者的需要,減輕患者的抵觸情緒,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①做好術前評估,通過溝通來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疾病史、身體功能等,為手術室的護理制定相應的計劃。②護理人員需將手術室環境、手術的流程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樹立手術成功的信心。③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講述相關成功病例來提高其治療信心。
1.2手術室護理:護理人員首先幫助患者熟悉手術室環境,主要做好以下護理工作:①進入手術室時要保持安靜,將手術室溫度調節至最適溫度,保障患者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手術。②和患者進行適當地交流,并給予鼓勵,減少其緊張感和恐懼感。③手術過程中,除了協助醫生外還要幫助患者按摩,減少不良并發癥的發生。④開展質量管理活動,以小組方式對疾病的現狀和手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確定原因后制定相應措施。⑤建立安全質量控制機制,對出現安全問題的科室要及時改正,確保安全。開展單病種優質護理,對不同手術患者提供相應的優質護理路徑。
1.3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人員要對手術中遺留的血跡擦洗干凈,保持衛生,送至病房時要小心,避免造成損傷。術后需要定期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其各項體征,并和患者進行適當交流;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和運動。
2.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手術前后SAS評分值、術后焦慮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
3.統計學方法
采用數據軟件SPSS14.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內前后比較應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應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
4.1兩組手術前后SAS評分的比較術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值均顯著下降(P<0.01),但觀察組下降更為明顯(P<0.01)。兩組SAS評分的比較(-±s,分)組別n術前術后對照組19368.6±4.252.6±3.6觀察組19367.8±4.346.2±2.5注:與術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4.2兩組術后焦慮發生率的比較對照組術后發生焦慮100例,其中重度24例,中度36例,輕度40例,焦慮發生率為51.18%;觀察組術后發生焦慮38例,其中重度6例,中度12例,輕度20例,焦慮發生率為19.70%。兩組焦慮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551,P=0.0000),觀察組發生率較低。
4.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依據程度分滿意和不滿意。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78.77%(152/193),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62.18%(120/19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7472,P=0.0004),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高。
5.討論
手術室護理工作對手術的成功率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有效安全的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降低其對手術的恐懼感和緊張感,提高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常規的護理手段僅僅是單純的手術護理,缺乏整體性,忽略人文關環,和手術室中細節,這些缺點都可能造成手術的失敗。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彌補了傳統模式的缺陷,加強了人文關懷,滿足了患者的身心需求,護理方式綜合全面,有效的心理護理對不良情緒的改善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本研究結果證明優質護理模式能顯著減輕手術室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術后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優質服務護理模式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作者:韋飛景單位:廣西南寧市邕寧區人民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