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研究范文

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甲狀腺乳頭狀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特征。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進行手術病理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患者90例,術前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和CT檢查,觀察彩超與CT檢測P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特點,并分析彩超與CT檢測PCT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特異性及準確率。結果:100例患者中病理證實有63例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彩超提示有39例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其中病理證實有10例L/S<2、14例淋巴門結果消失、10例點狀鈣化、5例囊性病變為淋巴結轉移;CT提示有54例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其中病理證實有14例鈣化、11例囊性病變、29例淋巴結邊緣出現明顯強化為淋巴結轉移。彩超檢查的特異性61.00%高于CT的46.00%(P<0.05),但CT檢查的準確率85.71%高于彩超的61.90%,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超聲檢查PCT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體征為L/S<2、淋巴門結構消失、點狀鈣化、囊性病變;CT檢查PCT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特征為鈣化,囊性病變,掃描增強時的淋巴結邊緣的顯著強化,二者聯合檢查能夠互補,更有效的指導臨床治療。

關鍵詞:彩超;CT;頸部淋巴結轉移;甲狀腺乳頭狀癌;影像學特征

PTC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癌,惡性程度比較輕,淋巴結轉移率極高,相關研究報道,約有50%至70%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已經伴有頸部淋巴結轉移,且可分散于頸部的多個區域。臨床研究證實頸部淋巴結轉移對于治療的手術方法、掃除范圍及患者的預后評估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因此術前準確判斷PTC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極為關鍵[3]。既往臨床上多憑借觸診來評估淋巴結有無轉移,但是其準確率容易受到轉移淋巴結部位、大小等因素干擾,局限性比較大。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CT、超聲等影像學已廣泛運用于臨床。超聲為P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常規影像學檢查方法,具有實時性、無創、操作簡單等特點。CT的空間分辨率與密度較高,使頸部淋巴結能夠清晰顯示,對于其進一步的診斷有著重要價值。本研究主要分析甲P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特征。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進行手術病理確診PTC患者90例,入選標準[4]:①手術前均采取彩超和CT檢查;②均行淋巴結清掃術;③手術前無放化療史。排除標準:①伴其他原發性腫瘤或者轉移性腫瘤;②伴頸部手術史。本次研究已經得到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并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的相關制度。90例患者中男性為32例,女性為58例;年齡在20至65歲,平均在(37.85±2.67)歲。

1.2方法

頸部淋巴結的分區:參照相關文獻進行,頸內靜脈淋巴結的上、中、下組分別為Ⅵ、Ⅵ、Ⅵ區,鎖骨上淋巴結和副神經淋巴鏈為Ⅵ區,頸部前區或者內臟附近淋巴結為Ⅵ區。彩超檢查:①頸部淋巴結轉移標準:淋巴結外形(圓形或者類圓形),淋巴結大小(氣管食道溝超過0.5cm、對頸側區超過0.8cm),皮質附近的血供比較豐富,皮髓質的分界模糊,淋巴門的結構消失,且內部回聲比較強,可見點狀的強回聲,淋巴結的內部血流豐富,且動脈阻力指數與峰值流速顯著升高。②檢查方法:采取日立彩超HIVISIONPreirus(株式會社日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設置探頭頻率為5.0至12.0MHz,指導患者為仰臥位,頭部略微后仰,肩部置靠墊,進行頸部淋巴結的常規探查,測定淋巴結的長(L)短(S)徑,記錄L/S的比值,觀察淋巴結的淋巴門結構、鈣化、囊性病變情況,分析淋巴結附件的血供。③檢查結果:彩超提示有39例患者出現淋巴結轉移,Ⅵ區有24例,Ⅵ區有29例,Ⅵ區有22例,Ⅵ區有8例,Ⅵ區有6例;術后病理證實有63例出現淋巴結轉移,Ⅵ區有25例,Ⅵ區有30例,Ⅵ區有29例,Ⅵ區有15例,Ⅵ區有12例。彩超提示有15例為L/S<2,有24例為淋巴門結構消失,有16例為點狀鈣化,有7例為囊性病變;經病理證實有10例L/S<2者、14例淋巴門結果消失者、10例點狀鈣化者、5例囊性病變者為淋巴結轉移。彩超提示轉移性淋巴結為L/S<2。

PTC合并Ⅵ區淋巴結轉移,彩超提示轉移淋巴結出現囊性病變。CT檢查:①頸部淋巴結轉移標準[6]:淋巴結內有顆粒狀鈣化、囊性壞死區,增強掃描時淋巴結邊緣出現明顯強化,Ⅵ區的淋巴結最長直徑超過5mm。②檢查方法:采取GE型螺旋CT機(沈陽鑫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層距與層厚分別為5mm,掃描條件設置為120Kv、200ms,掃描延遲時間設置為25至30s,指導患者處于仰臥位,確保頸部為仰伸位,雙手盡可能下垂,保持平穩自然呼吸,囑患者掃描期間勿做吞咽動作,所有患者均進行CT平掃與增強掃描,掃描范圍為顱底到胸廓入口,部分患者可依據病變范圍適量擴張掃描。③檢查結果:CT提示有54例患者出現淋巴結轉移,Ⅵ區有25例,Ⅵ區有31例,Ⅵ區有26例,Ⅵ區有13例,Ⅵ區有9例。CT提示有19例出現鈣化,有16例出現囊性病變,有48例淋巴結邊緣出現明顯強化;經病理證實有14例鈣化者、11例囊性病變者、29例淋巴結邊緣出現明顯強化者為淋巴結轉移。PTC合并Ⅵ區淋巴結轉移,CT平掃見右下側頸部淋巴結腫大,可見斑狀點鈣化,左下側頸部淋巴結腫大,但未見斑狀點鈣化。

PTC合并Ⅵ區淋巴結轉移,CT增強掃描見右下側頸部頸部結腫大,密度不均,伴顯著的強化壁結節,還可提示右側甲狀腺的邊界模糊,呈低密度的病灶。PTC合并Ⅵ區淋巴結轉移,CT增強掃描見左下側頸內靜脈的前方淋巴結呈囊性病變,中央區可見比較顯著的強化結節。

1.3觀察指標

觀察彩超與CT檢測P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特點,并分析彩超與CT檢測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特異性及準確率。特異性=(未檢出淋巴結轉移例數)/總例數;準確率=(檢出淋巴結轉移例數)/病理證實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取SPSS18.0進行本研究的數據統計,年齡等計量資料運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則運用t檢驗,性別、敏感率、特異率等計數資料運用[(n)%]表示,比較運用x2檢驗,P<0.05提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彩超與CT對于P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特異性

彩超的特異性明顯高于CT,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

2.2對比彩超與CT對于P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檢測準確率

CT的診斷準確率85.71%高于彩超的61.90%,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甲狀腺癌作為一種多發性的頭頸部惡性腫瘤,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其中PTC為常見類型,約為甲狀腺癌的70%至80%[7]。PTC的病程進展比較緩慢,惡化程度相對很低,預后多良好,但仍可因淋巴結轉移而死,其中頸部淋巴結的轉移發生率最高,相關學者報道,PTC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出現后其遠處轉移的幾率也可相應增大,繼而增加死亡的危險性。故準確判斷PTC的頸部淋巴結的轉移情況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PCT頸部淋巴結轉移不僅需要考慮其影像學特點,還需結合其淋巴結分布區域。PCT的獨特生物學性造成淋巴結早期即可出現轉移,且轉移存在一定規律,頸部淋巴結的第一轉移區域為中央區,多于同側頸部的中央區氣管前與氣管旁處轉移。但甲狀腺組織能夠導致頸部中央區受到部分遮擋,造成術前PCT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漏診率高,因此常規清掃淋巴結的區域時需全方面探查。超聲是檢查PTC頸部淋巴結是否轉移的常規方式。正常情況下,頸部淋巴結外形為卵圓形,可因炎癥反應出現腫大,但外形多變化不大,轉移性淋巴結因癌細胞的大范圍浸潤,進而促使結構產生破壞,表現為圓形或者類圓形,因此L/S是提示淋巴結形態的可靠指標。

臨床研究證實,L/S<2惡性的可能性比較高,反之則相對比較低。本次研究中,彩超提示L/S<2者有15例,病理證實其中有10例為淋巴結轉移。淋巴門的結構正常是判斷良性淋巴結的常用輔助指標,研究報道大部分的良性淋巴結的淋巴門結構正常,但又有學者表示轉移性淋巴結的淋巴門結構未消失者可有50%。我院研究中彩超提示淋巴門結構消失者有24例,病理證實其中有14例為淋巴結轉移。由于癌細胞起始于皮質處浸潤,導致轉移性淋巴結的早期仍存在淋巴門結構,故淋巴門的結構消失可以作為超聲檢測異常淋巴結的特征,但不可當做評估頸部淋巴結有無轉移的典型指標。研究表示,點狀鈣化為PTC出現淋巴結轉移的典型特征,可作為一種特異性變化。本研究中有16例患者的淋巴結出現點狀鈣化,經病理證實其中有10例患者為淋巴結轉移,分析可能與藥物可造成淋巴結出現類似變化有關。PTC的頸部淋巴結大多由頸內靜脈的中下部兩側及前側轉移,少數患者的轉移淋巴結可出現囊性病變,故超聲提示存在囊性區取代可作為PTC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敏感指標。我

院研究中彩超提示有7例囊性病變者,病理證實其中有5例患者為淋巴結轉移。臨床上可將L/S<2、淋巴門結構消失、點狀鈣化、囊性病變中的任意2項或者多項作為診斷P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超聲影像學特征。CT增強掃描可比較形象的提示淋巴結的位置、大小、形態等,客觀的判斷淋巴結是否轉移。因PTC的頸部淋巴結轉移后的血液供應相當豐富,且同時具備甲狀腺組織的特異性吸碘特性,因此CT掃描增強后的強化比較顯著,利于進一步的有效判斷。淋巴結轉移時若體積比較小,需采取CT增強薄層掃描,減少漏診。本次研究均設定層距為5mm,CT可提示有54例患者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病理診斷結果有63例,診斷準確率為85.71%。臨床上可將鈣化,囊性病變,掃描增強時的淋巴結邊緣的顯著強化作為CT檢查PCT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特征。CT增強掃描后能夠顯示Ⅵ區、Ⅵ區、Ⅵ區等位置比較深的淋巴結,還可不受含氣組織、骨組織、軟骨組織等對于淋巴結轉移診斷造成的干擾,可避免彩超檢查的此類缺陷。但彩超檢查為連續性操作,能夠有效避免斷層CT掃描存在的不足。同時本結果顯示,彩超檢查的特異性61.00%高于CT的46.00%,但CT檢查的準確率85.71%高于彩超的61.90%,因此二者聯合檢查能夠提高P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準確性。綜上,超聲檢查PCT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體征為L/S<2、淋巴門結構消失、點狀鈣化、囊性病變;CT檢查PCT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特征為鈣化,囊性病變,掃描增強時的淋巴結邊緣的顯著強化,二者聯合檢查能夠互補,更有效的指導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1]付超,崔可飛,秦石成,等.甲狀腺乳頭狀癌超聲征象與頸部淋巴結轉移關系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28(2):261-264.

[2]黃麗平,俞麗云,薛恩生,等.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及轉移區域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5,31(3):207-210.

[3]李銳鋒,韓詠峰,蔡少雨,等.超聲與CT對術前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轉移淋巴結的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9):1022-1024.

[4]齊效君,鄒賢,孫志強,等.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CT特征及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4,15(6):433-435.

[5]楊方,王學梅,張浩,等.多普勒血流動力學指標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28(5):873-876.

[6]陶久梅,王艷,朱姝,等.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規律及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2):859-861+864.

[7]孫榮華,潘先均,蘇新良,等.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特點及清掃策略[J].中國癌癥雜志,2016,26(1):80-87.

[8]吳文芳,邱金旭,盧麗敏,等.甲狀腺乳頭狀癌并發頸部淋巴結結核的超聲影像學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04:895-897+916.

[9]葛妍,馬富成,冷曉玲,等.甲狀腺乳頭狀癌超聲表現與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2(6):418-420+423.

[10]張瑛,王志明,李新營,等.超聲下甲狀腺結節內微鈣化對良惡性的鑒別及其與甲狀腺乳頭狀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11):1548-1552.

[11]全麗娟,朱文軍,孟彬,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超聲聲像圖特征預測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04:272-274.

[12]施維,鄒敏,盧芳.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超聲特征預測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價值[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6,04:302-304.

[13]李世杰,張大奇,周樂,等.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影響因素的探討[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2:2160-2163.

作者:劉瑜 單位:遼寧省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超聲科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焰灵姬下面夹得好紧|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娇小性色xxxx|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污污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污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韩国演艺圈悲惨133bd|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国产边打电话边被躁视频| 久久中文娱乐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专区第一页|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 公添了我的下面出差牌友 |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午夜|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爱片免费视频|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全彩漫画口工令人垂延三尺| 麻豆视频传媒二区|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一线| 校园春色亚洲欧美|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都市激情校园春色亚洲|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