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甲狀腺結節診斷中螺旋CT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螺旋CT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甲狀腺結節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行螺旋ct檢查,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評估螺旋CT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多層螺旋CT診斷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各為88.13%、81.48%、86.05%,Kappa值為0.682;良性結節組形態規則、邊緣清晰、鈣化條片狀占比較惡性結節組明顯高(P<0.05),兩組病灶部位、有無囊變占比相較差異不顯著(P>0.05),甲狀腺良性結節組均勻強化占比明顯高于惡性結節組(P<0.05),而殘圈樣強化、半島樣強化占比明顯低于惡性結節(P<0.05)。結論螺旋CT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效能較高,臨床上可依據甲狀腺結節疾病患者螺旋CT影像學特征和強化特征差異對其良惡性進行鑒別。
【關鍵詞】甲狀腺;良惡性結節;螺旋CT;鑒別診斷
近年來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分為局限性或彌漫性病灶(與正常腺體不同),可分為多發或單發,屬于臨床常見多發病[1],常包含良性結節及惡性結節,鑒別甲狀腺良惡性結節、對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2]。早期臨床主要采用超聲檢查甲狀腺疾病,但超聲在檢查病灶與周圍組織關系、鑒別有無周邊侵襲及淋巴結轉移情況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3];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CT在各種疾病診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4],為進一步明確多層螺旋CT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筆者開展臨床對照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甲狀腺結節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排除標準:①入院后經臨床檢查和B超檢查明確為甲狀腺結節;②經頸部CT掃描檢查發現甲狀腺結節;③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內容和目的;④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⑤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86例甲狀腺結節患者,男、女分別45、41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40.05±6.03)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3.02±1.01)年,結節大小1-9cm,平均(6.03±1.03)cm,患者均行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病理學檢查結果提示:甲狀腺良性結節59例,甲狀腺惡性結節27例。
1.2檢查方法
①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選用GEHealthcare64層螺旋CT,取患者仰臥位,使其頸部往后伸,以環狀軟骨上緣到胸骨柄上緣為掃描范圍,掃描參數設置:管電壓、管電流各為120Kv、300mA,層距和層厚都為3.75mm,螺距為1.375mm,回旋時間設為0.6s,曝光量設為60mAs,矩陣設為512×512,患者先行甲狀腺平掃檢查,后行CT增強掃描,將碘海醇90mL采用高壓注射器注入右側肘靜脈,速率設為4.0mL/s,隨后采用相同速率注射0.9%氯化鈉溶液30mL,注射對比劑30s后再進行增強早期掃描,在3min后再進行增強延遲期掃描檢查。②圖像后處理:將本次研究中所掃描的結果傳輸到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中,同時對其進行后期三維重建,并由本院2名職稱為副主任醫師以上的診斷醫師進行閱片診斷,分析本次研究所得診斷結果和多層螺旋CT影像學特點。
1.3分析指標
①多層螺旋CT診斷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效能分析。②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影像學特征分析。③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多層螺旋CT強化掃描特征。④典型病例影像學圖像分析。1.4統計學處理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0.75<Kappa≤1為診斷一致性極好,0.40<Kappa≤0.75為診斷一致性好,0≤Kappa≤0.40為一致性差,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多層螺旋CT診斷甲狀腺
良惡性結節的效能分析多層螺旋CT診斷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各為88.13%、81.48%、86.05%,Kappa值為0.682,見表1。
2.2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影
像學特征分析良性結節組形態規則、邊緣清晰、鈣化條片狀占比較惡性結節組明顯高(P<0.05);兩組病灶部位、有無囊變占比相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2.3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多
層螺旋CT強化掃描特征甲狀腺良性結節組均勻強化占比明顯高于惡性結節組(P<0.05),而殘圈樣強化、半島樣強化占比明顯低于惡性結節(P<0.05),見表3。2.4典型病例影像學圖片見圖1-2。
3討論
臨床將甲狀腺內出現一個或多個組織結構異常的團塊定義為甲狀腺結節,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腫瘤是引發甲狀腺結節的常見病因,現階段臨床準確及時鑒別不同類型甲狀腺結節,可為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5]。CT是目前鑒別診斷甲狀腺結節疾病良惡性的常見影像學技術之一,其中CT平掃雖在一定程度上可鑒別甲狀腺良惡性病變,但診斷準確率并不高,隨著CT技術不斷提升,多層螺旋CT技術逐漸應用于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早期沈偉明[6]等學者研究指出多層螺旋CT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可早發現,臨床應用中有一定推廣價值;劉金全[7]等學者研究則指出多層螺旋CT檢查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中有較高應用價值,適合在臨床上推廣使用。本文在既往文獻基礎上展開研究,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螺旋CT診斷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各為88.13%、81.48%、86.05%,Kappa值為0.682,表明螺旋CT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效能高,與病理結果的一致性較好;良性結節組形態規則、邊緣清晰、鈣化條片狀占比較惡性結節組明顯高,但兩組病灶部位、有無囊變占比相較差異不顯著,甲狀腺良性結節組均勻強化占比明顯高于惡性結節組,而殘圈樣強化、半島樣強化占比明顯低于惡性結節,初步證實了甲狀腺良惡性疾病患者螺旋CT征象表現以及增強CT掃描特征存在較大差異,臨床上可依據甲狀腺結節疾病患者螺旋CT征象和增強掃描征象進行良惡性鑒別診斷,這與既往文獻報告的觀點大體上相符[8]。由于甲狀腺器官中含有較高的碘元素,在螺旋CT圖像中,其密度表現明顯高于肌肉,此外甲狀腺內部血液供應豐富,通過增強CT掃描可出現明顯強化信號,清晰的邊界利于區分甲狀腺結節病灶部位,絕大多數甲狀腺疾病患者螺旋CT表現為低密度變化,這與病變對甲狀腺組織的破壞引發碘含量降低緊密相關,因而螺旋CT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中有較高的準確診斷率[9]。本研究結果提示,甲狀腺良性結節影像學特征以良性結節以形態規則、邊緣清晰和鈣化條片狀為主,此外良性結節螺旋CT掃描特征表現為均勻強化,而惡性結節以殘圈樣強化和半島樣強化為主[10],提示在螺旋CT檢查甲狀腺良惡性結節中,可通過觀察病灶形態、邊緣和鈣化情況,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進行鑒別診斷,這與既往學者研究的觀點大體上相符[11]。綜上所述,螺旋CT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中有明確應用價值,其可作為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的有效手段。
作者:肖連宏 黃璞 單位: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