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護理措施(4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病死率高等特點,主要臨床表現有急性心力衰竭、劇烈胸痛、意識障礙、休克以及嚴重心律失常等,對患者生命安全威脅極大。我院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護理措施,選取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急診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資料,將患者完全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齡(58±4)歲;對照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齡(58±5)歲。所有患者發(fā)病至就診時間均為(5±3)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經皮質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給予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進行溶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患者基本病情的觀察與評估、測量各項生命體征等,根據醫(yī)囑實施具體護理工作。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急診護理措施干預,具體如下。
1.2.1院前急救護理醫(yī)護人員應及時給予患者心電圖檢測,并詳細記錄數據,為醫(yī)生診斷與治療提供重要信息。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嚴禁患者自主翻身加重病情。對于有呼吸困難癥狀者需幫助其取半臥體位,并根據患者病情,及時給予擴張血管、緩解疼痛等對癥治療。
1.2.2心理護理由于該疾病發(fā)病急且病死率高,患者易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主動與之交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
1.2.3疼痛護理可根據患者具體疼痛情況給予適量鎮(zhèn)痛藥物,緩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不適感。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定時測量患者血壓、脈搏等,若患者發(fā)生嚴重傳導阻礙情況,需及時向醫(yī)生報告,并給予對癥治療等。
1.3觀察指標[4]患者出院前1d,采用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該量表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質量、病情觀察以及交流溝通等內容。滿分為100分,≥80分為十分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并觀察患者的搶救情況(搶救成功:患者臨床相關癥狀恢復)。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搶救情況觀察組55例患者搶救成功53例,成功率為96.4%,搶救失敗2例,失敗率為3.6%;對照組55例患者搶救成功43例,成功率為78.2%,搶救失敗12例,失敗率為2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發(fā)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導致患者心源性猝死,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現階段,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與治療得到了很大發(fā)展,其搶救成功率也明顯提高。臨床常用經皮腔冠狀動脈介入術進行治療,并給予圍術期患者急診護理措施干預,包括院前急救護理、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循環(huán)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可明顯提高搶救成功率。實際工作中,讓患者停止活動,平臥休息是搶救的關鍵,為后期治療贏得了時間,同時避免了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減少了患者的病死率。通過良好的溝通,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減少患者恐怖心理,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提升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與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與護理滿意度。
作者:綦甲清 陳書艷 單位:通化市中心醫(yī)院
第二篇
急性心肌梗死為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以冠狀動脈突發(fā)梗阻,導致心肌急性缺血為臨床特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1]。臨床通過溶栓治療、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及冠狀動脈旁路移植等多種治療手段,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2]。筆者選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給予急診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有效縮短了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降低治療成本,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間我院就診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為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肌鈣蛋白、心電圖及心臟彩超等檢查明確診斷AMI,且除外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者。患者于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每組36例。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51~69歲,平均年齡(60.11±6.89)歲;病發(fā)至就診時間32~127min,平均時間(80.28±15.78)min;屬ST段抬高性AMI者22例,屬非ST段抬高性AMI者14例。試驗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50~68歲,平均年齡(60.37±6.93)歲;病發(fā)至就診時間30~121min,平均時間(80.16±15.27)min;屬ST段抬高性AMI者20例,屬非ST段抬高性AMI者16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發(fā)至就診時間及疾病類型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入院后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包括吸氧、檢測生命體征、心電監(jiān)護、健康宣教及遵醫(yī)囑治療。試驗組則給予急診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急診護理路徑為在總結長期護理工作后所制定的表格式路徑,護理過程中嚴格按照護理路徑逐步進行。護理路徑內容包括:快速分診,常規(guī)護理及急救護理三部分。患者入院后立即啟動快速分診,于3min內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并咨詢主治醫(yī)生,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及告知家屬患者病情。常規(guī)護理于在快速分診后立即進行,護理內容包括常規(guī)吸氧、心電護理、檢測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路及遵醫(yī)囑治療,所有常規(guī)護理均于患者入院后5min內完成。急救護理為完成常規(guī)護理后,根據患者的病情評估結果,將除顫器、氧氣及急救藥品準備完全,以備搶救之用,所有急救護理均于患者入院后10min內完成。
1.3觀察方法于患者就診后,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分診時間、急診留觀時間、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時間、住院后臥床時間及住院平均費用,對比兩組間分診時間、急診留觀時間、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時間、住院后臥床時間及住院平均費用。并于患者在院期間統計兩組患者的在院死亡率,對比兩組在院死亡率。
1.4統計學分析以SPSS19.0分析,本研究中分診時間、急診留觀時間、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時間、住院后臥床時間及住院平均費用均為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在院死亡率為計數數據,以百分率表示;分別應用t檢驗及卡方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急診就診時間試驗組分診時間及急診留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在院就診相關情況分析試驗組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時間及住院后臥床時間同樣短于對照組(P<0.05),而住院平均費用同樣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3在院死亡率試驗組在院死亡期間共有1例死亡,死亡率為2.78%,而對照組共有2例死亡,死亡率為5.56%,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χ2=0.347,P=0.555)。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為目前所提出的新型護理方式,是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總結出更為簡潔有效的護理方法,在多種疾病的護理工作中均有著較為有效的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中分診時間、急診留觀時間、接受再灌注時間、住院后臥床時間及住院平均費用分別為(1.06±0.57)min、(10.78±2.31)min、(0.51±0.21)h及(42.77±5.36)h,而對照組為(2.79±0.71)min、(21.73±2.71)min、(1.16±0.16)h及(68.26±6.18)h,試驗組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同時,試驗組住院平均費用為(10342.72±1125.19)元,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2118.21±2613.38)元。可見在應用了急診護理路徑后,不僅患者的急診相關時間可顯著的縮短,同時住院總費用也可得到顯著的降低。此外,本研究又對兩組在院期間死亡率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在院死亡期間共有1例死亡,而對照組共有2例死亡,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見,在AMI中急診就診中,應用急診護理路徑雖未降低患者在院期間死亡率,但可有效的縮短患者的在院接受治療時間。本研究試驗組中所應用的急診護理路徑,其可在總結過多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后,總結出更為簡潔、快速及有效護理方案。不僅可有效的規(guī)范護士的護理工作,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同時也可有效的減少不必要的護理耗材的消耗,故此可得到顯著的護理效果。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中,急診護理路徑可有效的縮短患者的接受治療時間,降低治療成本。
作者:丁順蘋單位:黑龍江省密山市人民醫(yī)院
第三篇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狀動脈血流突然中斷或急劇減少其供血區(qū)域心肌因持續(xù)的缺血逆性壞死90%以上血栓形成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病變導致心肌嚴重的持久的缺血達1h以上引起的,其特點是發(fā)病急、預后差、死亡率高,常伴有并發(fā)癥。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直接致死,所以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院前急診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早期護理干預對挽救持續(xù)性缺血而瀕死心肌、遏制并發(fā)癥和減少死亡率有很大幫助。現將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資料回顧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自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9例入院前接受急診護理作為觀察組,25例入院前未接受急診護理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51~81歲,平均年齡(62.6±8.3)歲,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1.6±7.5)歲。兩組性別、年齡、病情與觀察組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住在我市城區(qū),觀察組心絞痛發(fā)作后家屬立即進行平臥位,給予患者硝酸甘油含服,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使患者情緒平靜,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醫(yī)護人員到達現場快速評估完后,根據患者病情,呼吸困難者半仰臥,予以氧氣吸入,建立靜脈通道,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必要時予以鎮(zhèn)靜、鎮(zhèn)痛,予以心電監(jiān)護,防止猝死、室顫意外情況,后送急診科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對照組是由家屬直接送我科急診,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快速評估后,采取適當體位,予以硝酸甘油含服,氧氣吸入,建立靜脈通道,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必要時予以鎮(zhèn)靜、鎮(zhèn)痛,予以心電監(jiān)護,防止意外。兩組予以急診冠脈造影,查心肌酶及損傷標志物,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對于靜脈溶栓緩解者送普通病房,對于靜脈溶栓治療6小時內效果不顯著者,予以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對于惡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有休克傾向等高危患者送ICU治療;比較兩組搶救成功率,PCI手術率以及進入重癥病房(ICU)率。
2結果
29例觀察組患者經過院前急診護理、急診搶救后21例轉入內科普通病房進行治療,占72.41%,5例行急診PCI手術治療,占17.24%,3例轉入ICU進行治療,占10.34%,無死亡,搶救成功率高達100%;25例對照組患者經急診搶救后,11例轉入內科普通病房進行治療,占44%,9例行急診PCI治療,占36%,3例轉入ICU,占12%,2例因搶救無效死亡,占8%;觀察組轉入普通病房率,急診PCI手術率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2例死亡,兩組搶救成功率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急促,病情惡化快,院前急診護理可以有效提高后期治療效果,有效控制病情以及降低患者死亡率。隨著生活現代化,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有增加趨勢,醫(yī)護人員有限,患者及家屬如掌握有關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護理技巧,當患者發(fā)病時,自己及家屬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惡化。心肌梗死發(fā)作時的劇烈疼痛可能造成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出現心律加快,血壓升高和心排血量增加從而增加心肌耗氧量,早期氧氣吸入可改善心肌供氧,服用硝酸甘油可擴展冠狀動脈,兩者均可早期緩解病情,醫(yī)護人員心理護理,可消除患者的緊張害怕的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使患者能夠身心舒適,早期的心理護理及正確的護理干預,使病情進一步控制。研究顯示早期護理的干預使心律失常、低血壓和心衰為主的并發(fā)癥降低,提高進一步救治的成功率。患者自行進行院前急診護理由于疼痛等原因,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時常表現為心絞痛癥狀,使病人有瀕死感,造成心里恐慌,易引發(fā)心律失常等,加之活動加重心肌缺血,導致病情惡化。
綜上所述,觀察組經過院前急診護理后進行搶救轉入普通病房率高于對照組(P<0.05),PCI手術率以及死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院前早期急診護理可以有效提高后期治療效果,可有效控制病情惡化。
作者:陽娟 單位:湖北省襄陽市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
第四篇
為探討急診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本文結合我院工作實例進行詳細探討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6例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26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61.3±13.4)歲。26例患者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1例,急性后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心肌梗死6例,側壁心肌梗死5例。
1.2方法采用優(yōu)化急救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急救及治療。
1.2.1接診處理(1)入院前搶救。急診室在接到患者家屬的急救電話后,需要在5分鐘內出診,并且接線人員要在電話內對患者家屬進行適當撫慰,指導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為患者爭取更多搶救時間。同時,急診醫(yī)護人員在現場采取吸氧、輸液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搶救。(2)接診。急診室人員要提前到醫(yī)院門口等待,并用最快的速度將患者推送到急診室,立即展開急救。
1.2.2急救方法(1)臨床檢查與監(jiān)護。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要立即對患者進行各項常規(guī)檢查,建立心電監(jiān)護;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對發(fā)病誘因等進行簡單了解,以為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準確參考。(2)用藥指導。a.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采用硝酸甘油(5~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進行靜脈滴注,以迅速擴張患者冠狀動脈,增強靜脈側枝循環(huán),從而增加心肌梗死區(qū)域的供血量,進而緩解梗死癥狀。b.使用快速高效鎮(zhèn)靜止痛劑幫助患者減輕痛苦體驗,避免出現抗拒治療的情況,從而確保后續(xù)治療的順利進行。c.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前,醫(yī)護人員需要指導患者服用腸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并且,護理人員要仔細檢查治療需要使用的藥物、器具;治療時,護理人員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實時準備進行急救。(3)吸氧護理。及時給予患者早期吸氧處理以提高患者血氧飽和度含量,減輕患者心臟負擔,以免發(fā)生心律失常、心絞痛等癥狀。
1.2.3病情穩(wěn)定后護理(1)飲食指導。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個人喜好、口味及營養(yǎng)狀況等為其制定合適的飲食方案,合理搭配營養(yǎng)。同時,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以減輕患者胃腸及心臟負擔。(2)心理指導。護理人員要多給予患者心理安慰,主動傾聽患者的心理訴求,并用親切溫和的語言幫助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以提高患者自信心,確保治療的順利開展。另外,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必要心理疏導,要求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以加快治療后恢復。(3)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過度勞累,要戒煙、戒酒,盡量不要喝茶;同時要求患者進行適當的有氧鍛煉,并且運動量需以自己身體最大承受能力為準等。
2結果
經急救護理后,本研究26例患者中,治愈21例,治療顯效3例,治療后出現后遺癥2例,死亡0例,治療有效率為92.31%;本研究26例患者平均住院(31.9±4.6)d。另外,經滿意度調查發(fā)現,26例患者中23例表示滿意,2例表示一般,1例表示不滿意,滿意度為88.46%。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致死率高的心臟疾病。據統計,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fā)病一小時內死亡,而主要死亡原因是搶救不及時[3]。因此,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搶救治療的時間越早,患者病死率越低。所以,急性心肌梗死護理干預的主要任務是縮短患者從發(fā)病到入院的時間。近年來有研究指出,醫(yī)院采用優(yōu)質化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縮短急診室出診、接診以及搶救時間。另外,優(yōu)化護理措施還包括飲食指導、心理干預、運動指導等穩(wěn)定期護理指導,因此能有效提高急救后護理效果,加快患者治療后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文研究發(fā)現:26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2.31%;并且患者平均住院(31.9±4.6)d。另外,經滿意度調查發(fā)現,26例患者對搶救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為88.46%。結果表明:優(yōu)化急診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作者:王春艷 單位:山西省陽泉市陽煤集團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