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醫學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奠定基礎,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順應醫學科學的發展,主動適應現代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轉變傳統的實踐教學觀,構建新型的醫學實踐教學體系已成為國內外高等醫學教育界的共識。
關鍵詞: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改革;創新
引言
高等醫學教育已經有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和總體目標,教學模式也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特征,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好,實踐技能訓練規范性強;但它同時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和素質培養的缺陷,尤其是對學生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突出操作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方面難以得到落實[1-3]。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遠不能滿足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積極探索實驗教學改革,建立跨學科、多水平的實踐教學體系,成為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1研究背景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醫學執業技能的基礎訓練,是學生走向臨床實際工作崗位的橋梁。因此,如何充分發揮實踐課程的作用,使之成為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基地,是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當前“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以技能應用型培養為主線,產學研結合”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而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完善的課程設置和實踐實訓教學體系。如何按照“必須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原則,打破學科界限,對醫學基礎實驗實訓進行優化、重組,如何在充分論證、調研的基礎上,構建“創新實踐教程+職業方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2研究內容
我校醫學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學習者勝任實際工作任務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質量意識等綜合執業能力。本課題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重新整合現有的實驗實訓課程及評價體系,使醫學類及醫學相關類的高等教育與醫藥衛生工作緊密聯系[4]。在培養目標上,出發點是培養高技能實用型醫藥衛生人才;在教學目標上,以“必須”和“夠用”為度,淡化學科意識,強調動手能力。打破傳統學科型實驗實訓課程體系,針對實際工作需要,重新構建實踐課程體系。
3研究方法與結果
3.1研究方法。
采取“對比統計法”抽取我校春、秋兩季各專業、各課程的基礎醫學和專業基礎教育的授課計劃,逐項進行實驗內容的對比,從中找出授課計劃中重復或相近實驗內容。進一步探討實驗內容的組合和實驗體系的構建。
3.2研究結果。
通過對我院護理學、助產學等專業的基礎醫學各課程之間,基礎醫學各課程與專業基礎各課程之間授課計劃中實驗內容的統計結果發現:(1)基礎醫學實踐教學仍然以學科和相應理論課為主體組織教學內容,各門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之間呈現并列的關系,缺乏相互關聯性,難以實現學科的重組和新的實驗教學平臺的搭建。(2)研究結果表明,在生理學與藥理學、病理學之間,病原微生物與組織胚胎學之間,生物化學與生物化學檢驗技術之間均存在部分重復實驗內容。
4討論
4.1構建創新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涉及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多個二級學科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不僅要保證各相關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更要注重各學科知識的整合聯系和融匯貫通。在基礎醫學實踐教學中加大綜合性、設計性、探索性“三性”實驗的比例勢在必行[5]。同時,在建立通用性基礎醫學實驗技術大平臺的基礎上,打破傳統的課程和學科界限,構建整合式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大平臺課程體系,將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管理、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全面推進高等醫學教育的深化改革,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4.2構建創新實踐教程的內容。
根據學科特點、內在聯系和科學規律,以及醫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打破和淡化學科界限。將從屬于各課程分散管理的資源和單一學科的實驗教學重新組合,逐步形成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為多學科實驗教學的交叉、融合提供技術平臺,也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搭建平臺。
4.2.1構建獨立運行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構建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從傳統的從屬于理論教學的管理模式中分離出來,徹底打破學科界限,成立實驗教學中心。這樣既有利于進行縱向性實驗組合,加強學校進行資源共享的管理力度;又可以充分調動教研室參與實驗教學和實驗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有利于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工作之間的溝通。
4.2.2整合實驗課程,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綜合性實驗平臺:基礎醫學實踐教學中心下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心、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心、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等,將各學科相似相近內容進行整合,將一些驗證性、演示性的實驗內容融合,顯示動態變化的實驗項目,觀察人體由正常到異常的醫學形態學演變過程;例如,將生理實驗課程中的“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藥理實驗課程中的“藥物對動脈血壓的影響”、病理生理實驗課程中的“失血性休克”3次實驗內容組合為1次“動態心率、呼吸、血壓的觀察”。
4.2.3創新實驗教材,構建實驗教程:編撰各科實驗教材,改變以學科為單位的實驗課程,減少驗證性實驗,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和探究性實驗,進而加強各科課程內容的融通和聯系。從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出發,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各課程間相互銜接、實驗內容更加貼近臨床的實踐教學體系。鼓勵學生以問題為引導的學習,不斷提高實踐能力、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改革與實踐,形成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5結論
本課題打破和淡化學科界限,將從屬于各課程分散管理的資源和單一學科的實驗教學內容重新組合,構建創新實驗教程,為多學科實驗教學的交叉融合提供技術平臺[6]。對相關實驗課程進行整合和重組,優化實驗教學內容,避免重復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設計綜合性實驗內容。改革實踐教學教材和教學大綱,編著創新實驗教學教程教材。建立獨立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實驗教學內容貼近臨床,適應崗位需要,符合培養技能型醫學人才的目標要求。
參考文獻
[1]李亞磊,肖娟,楊紅梅.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2):8-9.
[2]張量,張忠,江敏.以精品課建設為依托構建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新體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1(20):108-109.
[3]鄭媛媛,劉秋燕,沈慧.基礎醫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及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05):921-922+930.
[4]梁向艷,冀勇,王俊杰,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醫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04):361-363.
[5]曾志嶸,杜華,李莉,等.構建現代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04):1-2+83.
[6]楊立儉,薛宏.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臨床醫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J].實驗室科學,2006(01):1-3.
作者:蔣薇薇 程田志 王愛華 單位:商丘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