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理論實踐與研究的關聯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護理理論19世紀中期現代護理學的始祖南丁格爾開護理理論之先河,護理理論發展于20世紀60年代早期,有3種主要的方法發現護理理論:①借入法:從其他學科借來的理論再結合到護理學科中;②歸納法:從護理實踐的情景中歸納總結出來;③推斷法:由一個概念體系發展產生[1]。
1·2常見的護理理論Rogers的單體人學說,Orem的自理模式,Neuman的系統模式,Roy的適應模式,Parse的人類適轉理論,Leininger的多元文化理論或稱為跨文化理論等[1]。
1·3中國護理理論發展現狀是對西方護理理論生搬硬套,到目前為止,護理理論在中國是以“引進”為主。臺灣和內地相繼出版的護理理論書籍均為編譯、介紹西方護理專家的理論或模式。雖然20世紀90年代,臺灣學者肖豐富提出舒適模式,杜友蘭提出順應自然理論,也有內地學者結合中醫提出天人合一等理論,但這些理論在中國的應用也不甚理想。通過對現有文獻期刊的總結發現,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章也多是介紹西方護理理論或應用這些理論的體會,僅內地有13篇文章討論肖氏舒適模式及其應用。
1·4中國護理理論發展的前景護理學科要更好地發展,既需要適應世界格局的多樣化,也需要考慮其民族性、本土性的特點。相對于西方護理理論,原創性表現為立足于本土護理,研究本土護理,服務于本土護理,改變本土護理對外來理論的依附性。中國護理學科的發展,特別需要中國的原創性護理理論的指導[2]。西方護理理論被介紹到中國已經有20余年,中國護理學術界在學習、應用這些理論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吸取了一定的教訓。近10余年來,中國的護理學科有了良性的發展,香港和臺灣研究生教育發展良好、快速,已經有了一大批具博士學位的護士和護理教師,他們熟悉西方的護理理論,又有深厚的中國文化根基。內地培養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學校逐漸增多,2004年又開始招收內地自己培養的第一批護理博士研究生。隨著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在中國研究原創護理理論已經成為可能。
1·5我國護理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理論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尚未得到廣泛應用。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對理論的認知程度影響理論的應用;所在科室的理論應用氣氛影響理論的應用;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影響理論的應用等[3]。
2護理實踐———我國護理專業化發展趨勢
隨著護理實踐的不斷發展及對外交流的增多,護理的職能發生了許多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護士角色在實踐中的擴展。引進了國外的護理理念,相繼出現了新的名詞,如:高級實踐護士(advancedpracticenurses,APNs),臨床護理專家(clinicalnursingspecialist)。我國臨床護理實踐也在向專業化方向發展[4-5]。在長期的護理實踐中,護土群體往往自然形成或出現一些在某個臨床領域具有廣博的工作經驗、先進的專業知識和高超臨床技能的人才,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如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危重病醫學在我國的出現和發展,我國出現了一批從事危重病護理的專科護士[6],經過長期實踐形成危重病護理的“專家”。這種建立在經驗、知識和技能基礎上的非同一般的臨床技能使他們具有權威性。
3護理研究
3·1定義在臨床單位,由護士開展的有關臨床實踐、評價、護理教育、護理管理和方法學的研究。
3·2現狀從研究內容上看,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的范圍已經由單純的護理疾病擴展到護理社會的人,生理護理擴展為生理、心理護理,醫療護理擴展為醫療、預防、康復護理。因此,國外護理研究內容在護理心理、護理職業等與人文科學相關的主題占很大比重。而在國內由于護理人員人文科學知識的匱乏,護理科研的理論層次得不到提高,不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假說,適應護理科研的需求。從科研方法上講,國內護理學文獻中前瞻性的研究文章和系統的有特色的專科護理文章少,以回顧性分析為主的總結性文章多[7]。另外,由于很多護理人員缺乏科研基礎知識、醫學統計知識以及文獻檢索技能等科研工作的基礎方法,國內護理研究的主題涉及面雖比較廣,但是介紹體會和經驗的多,嚴格統計分析的少[8]。護理管理、護理理論及護理教學方面的研究較國外欠缺。
3·3護理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規模和方法不斷改進,目前護理研究已從自選的、分散的小型研究趨向于整體性和綜合性研究,今后要重視質性和量性的綜合研究,多采用全面的、多角度的研究方法。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凡是與護理工作有關的問題都屬護理研究的范疇,研究者要注視時代的發展、現在和未來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使研究課題與客觀發展相結合,使研究結果的應用和價值更有意義[10]。
4護理理論、護理實踐、護理研究的關系
綜上對護理理論、實踐、研究的相關內容的詳細介紹,可以看出理論、研究、實踐的關系是循環往復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這種相互作用過程中三者都得到了發展。
4·1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4·1·1實踐是理論的根源護士在從事具體零散的工作中能夠不斷的積累經驗,并通過對臨床經驗的分析、歸納和總結產生概念和科學的假設,這種在一定的經驗事實基礎上依據一定的科學知識所產生的假設,是理論思維的重要形式,它為經驗研究提供指導,為理論的建立提供方案,一旦假設的真理在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的認識過程中被確認,假設就上升為科學理論。
4·1·2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是使實踐更加有效的工具,在實踐中運用理論可以加強護理專業的自主性和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并以科學的原則進行護理,這樣護理也能夠正確預測照顧的后果和患者的反應。
4·1·3實踐驗證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理論是真理還是謬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驗證。這里所要說的是實踐本身對理論的驗證,并不是在實踐中所作的臨床研究來驗證理論。
4·2理論與研究的關系理論與研究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理論是對現有知識體系的超越,而新理論的產生可以為新的實驗研究指明方向。研究可以獲得新的知識,導致知識的增加,而理論又促進了對獲得新知識的理解。另外,新知識的獲得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事實和規則來解釋客觀現實。因此又鼓勵我們進一步發展現有的理論或創造出新的理論。可見,理論與研究間的關系是循環的,理論和研究兩方面的共同發展導致了學科的發展[1]。